APP下载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探究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探究

2022-08-15于鲁滨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信息化素养

◎于鲁滨

(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第二小学,山东 海阳 265100)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种思维模式及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是为将来高效学习奠定基础的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是教学的需要.要想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秉持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的目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句话说明在学习中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知识,才能使学生可以进行高效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信息化的教学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模式,也可以为学生拓宽学习资料,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自己探究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加牢靠.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信息设备,来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内容,进而拓宽学生学习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抽象知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模式还没有发展完全,那么在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不知道要如何解决,单凭教师的描述会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进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帮助学生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满足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中重理论、轻过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的成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再加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数学的学习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了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也使得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的学习中得不到提高.

(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形式多以“灌输式”和“填鸭式”为主,教学的过程中多为教师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认真做好相应的笔记,并在课下进行积极的练习.这种教学形式使得数学课堂的互动性不强,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数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对知识做到深刻的了解,并且在学习完数学知识之后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低下

学生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想要促进教学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是关键.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再加上自身的一些惰性,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是不愿意进行自主探索的,这就导致能力和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升.由此看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低下,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得不到及时的培养,致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发展缓慢.

三、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查阅相关的手工制作视频,并跟随视频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动手实践和观察.例如,可以让学生找寻几根木棍去搭建三角形、四边形等,观察它们的性质,明确三角形比较稳固、四边形容易变形的性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相关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对基本图形的性质进行了解和掌握之后,展开“我动手,我能行”的小组探究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搭建的图形更加多样、更加稳固.这样一来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也会有所提升.而且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后得出的结论记忆的时间会更加长久.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展现出的价值,进行分层教学,并借助信息化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图片认识相关的图形,做好图形认识的基础工作;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绘制图形,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去运用现有的认知图形,去构建一个新的图形,以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以多种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二)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改革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中,更为情境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巧妙地营造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进行学以致用.

比如,在学习“采摘节——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在采摘园劳作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运算.例如,将学生分为3个人一组,一共分了18组,每组分3个篮子,一共有60个篮子,那么是否够分呢?这种创设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感,使学生感到并不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或者,在学习“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海边海鸥生活的情境,展开情境教学.比如,在学习的开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出一张图片供学生认识11-20,图片可以促进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迅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中开展数学情境教学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借助电子几何画板,培养学生空间意识

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学形式的更新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白板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便利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完全,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或者是空间概念并不能理解得十分透彻,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合适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和几何观念.例如,在数学的空间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画板,将枯燥难懂的知识通过动态、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搭建房子,让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有个直观了解,并且会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周长的测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在几何白板的运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观念的培养.在几何白板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画板来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帮助学生推导周长公式,使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抽象的知识可以进行直观理解,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微课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的形式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主体突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反馈及时等多种教学优势,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一种教学形式.而且对于微课教学来说,教学的时间大多都控制在5-8分钟,简短的学习时间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学生也可以在微课的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知识探究能力、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的运用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平铺直叙,而需要对教学的内容做到精挑细选,把握微课教学的实际环境,增强知识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探索中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而且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微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将重难点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微课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思维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做到全民攻坚,满足数学的教学要求.

比如,在学习“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在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对平均数的知识进行巩固,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和带动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对班级中的近视人数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后,算一算班级内患近视的人数的平均数,明白在几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近视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班级内患近视的人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为实际生活服务,在实际中学习和掌握平均数,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化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巧用游戏教学,增添学习乐趣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教学,它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的方法,可以为教学课堂增添很多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学习有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算数字”的游戏.在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下,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讲解游戏的相关规则及玩法,以此来提升游戏教学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经过相关演示及规则的介绍之后,学生可以很快明白就是前一名学生准备1到10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后一名学生给出答案,以此类推,直到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为止,且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再或者,在学习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扮演不同的币值,教师随机喊一个币值,每个小组中可以组成相应币值的学生就要抱在一起,如果抱在一起的同学组成的币值与教师喊的一致,那么就继续参与下一轮的游戏,如果不一致,就会被淘汰,留到最后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巧妙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算数能力的提高.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中,将现代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可以使数学的教学形式与时俱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信息化素养
月“睹”教育信息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