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措施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措施探究

2022-08-15施亚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轴对称数学知识深度

◎施亚生

(江苏省通州区姜灶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是在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延伸出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已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的情况下,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式,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深化学习效果.因此,深度学习模式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当前仍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策略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师所借鉴,因此当前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措施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一、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特征

现阶段,关于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笔者结合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现状和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认为深度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化为探究式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能力上也由低阶思维能力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在知识结构上,则从简单直观型知识结构向拓展型知识结构延伸.因此,在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模式主要具备如下特征.

(一)主动理解和批判接受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模式具有主动理解与批判接受的特征,首先从知识理解方面来说,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将要探究的数学知识保持一种批判或者怀疑的态度.然后通过探究进行验证,最终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整个学习过程是质疑和验证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接受方面学生处于批判接受的状态,并非全盘肯定与否定,而是在探究中逐渐接受自己检验过的内容.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深度思考能力.

(二)积累经验和新知构建

每一名学生踏上学习之旅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或背景知识.在深度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并积累新的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知识的顺应和接受.初中学生深度学习模式具有积累经验与新知构建的特征,这也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

(三)知识整合和深层加工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对数学深度学习进行了探究,总结出深度学习可以分解成高阶学习、整合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且认为数学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各种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数学规律,试着总结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最终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发展性的数学思维.这也就是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知识整合与深层加工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所在,唯有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与深度加工,才能够实现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将知识牢牢掌握在自己脑中,为自己所用.

(四)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数学思想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知识可能被遗忘,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数学思想则会陪伴他们的一生.应用数学思想,可以揭示数学本质.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而数学思想也会在深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使学生受益终生.为此,教师要更加注重数学本质的揭示和数学思想的教授,致力于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技巧和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最终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的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措施

(一)营造深度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重构,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深化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首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深度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为学生营造了深度学习的情境:一根40厘米的可以弯曲的铁丝,如果首尾相连,连接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马上给出了答案,周长就是铁丝原本的长度40厘米.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问题深化,如果用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后发现这个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同样长的一根铁丝,围成正方形和围成长方形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围成长方形,在边长上并没有什么约束,而对于正方形,可以假设边长为x,可以列式4x=40,解得x=10.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抓住契机,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主体,即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假设长方形的长是x,宽是y,那得到的式子就是2x+2y=40,那这个式子就是没有固定解的,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得出答案,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加一个长比宽多多少,或者长是宽的几倍这样的条件,教师采纳了学生的意见,补充了已知条件,为长和宽加起来等于20,那么学生就列出了两个式子2x+2y=40,x+y=20,这便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一直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营造了深度学习的情境以后,教师始终在情境中追问,主要的思考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也是由浅入深,学生在情境学习中也逐步形成了知识迁移能力,深化了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制订学生深度学习任务清单

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还需要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制订完善的深度学习任务清单,并采取问题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关于圆的简单知识,对圆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圆的本质,很多学生还是不够了解,特别是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存在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任务清单制订上,提出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一个问题,使用5厘米长的木棍,可以画一个圆吗?具体应该怎么画呢?第二个问题,在一张纸上,用一根绳子可以画一个圆吗?具体应该怎么画呢?第三个问题,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可以是其他形状吗?这三个问题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教师通过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纷纷动手开始实践,自发性地组织了学习活动,最终对圆的集合定义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完成了深层次的探索和讨论.

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任务清单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之前,一定要列好学习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围绕设立好的清单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学得更深、更扎实,为学生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是,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是有联系的,如果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去学习数学知识,那么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无法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目:一架2.6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面竖直的墙AO上,AO为2.4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吗?虽然这道题目旁边附有图片,但是仅仅是平面图,很多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为此,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展示动态视频,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动态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最终学生很快解答出了这道题目,对勾股定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学生无法仅凭想象解出题目的情况,这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往往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会得到更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

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初中数学深度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四)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评价是教学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举措,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在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价.

1.观察评价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掌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观察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例如,当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需要马上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采取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测试评价法

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以后,可以开展一个小测试,测试中包含几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测试题目要难易结合,以此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还要充分注意测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所反映出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并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的题目,教师应适当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简略讲解,而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会出错的题目,教师应再讲一次.

3.面谈评价法

教师也可以采取面谈的方式,即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想法和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但是,在面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认识到青春期学生的敏感性,把握好语言的适度性,谨慎组织语言,不要采取伤害性、过激性的语言,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评价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深度学习.

4.个性评价法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每名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学习基础,挖掘学生的个人优势所在,这一评价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每一名学生做出最合适的评价.关注每名学生的进步,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让数学深度学习成为在学生学习基础之上的深度学习,不盲目超越学生的能力.

(五)揭示知识本质,打造富有深度与广度的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视角下实现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目标,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揭示所学知识的内涵,打造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初中数学课堂.为此,教师需要将课堂的知识层次化,适度地拔高知识层次,在揭示知识本质的过程中让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良好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强化知识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轴对称”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特征,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会判断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能够用轴对称性质进行图案设计.教师可以在揭示知识本质的同时适当增加知识的深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明确轴对称作为平面几何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现实中其实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常见的剪纸工艺大多就是利用轴对称进行的,轴对称还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复杂的窗花图案,要求学生正确利用轴对称特性将这一图案用自己的方法复刻出来,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加复杂有趣的图案.这样学生能够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充分利用简单的教学资源拓展知识,让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得以实现.初中生已经具有基本的知识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较高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加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是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助力,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

教师肩负着基于核心素养对数学课堂进行改进的责任.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更多的准备,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整合,对核心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方法、过程、价值的深刻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并学会举一反三,将自己所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三、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学观念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度学习方式的应运而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学会以数学视角看待问题,最终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育发挥出力量,促进初中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轴对称数学知识深度
说说轴对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