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2022-08-15马超

佛山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雨污立管城中村

马超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1 前言

当前,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老旧小区、城中村年代较长,不符合目前城镇发展规划要求,其排水系统绝大部分为雨污合流系统,城中村存在散排、乱排,未设置化粪池直接排至污水管道,一些小型加工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合流管网直接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或附近的排水渠,导致下雨天市政管网水量过大发生溢流现象、过量雨水稀释污水,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同时直排河流引起环境污染,所以,老旧小区、城中村的雨污分流改造就显得较为重要。

2 前期勘察工作量较大

2.1 管线探测

老旧小区、城中村年代较久,地下管线复杂,且大部分缺少相关资料,雨污分流设计前应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应委托专业的测绘单位进行,探测的范围不仅是室外的排水管网,还应包含给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等所有管线及障碍物。成果应包括各专业管线的位置、管径、标高、流向、材质等,且各管线检查井的位置也应在地形图中标示出来,针对不同种类的管线应进行探查方法试验,找到合适的探查方法,确保准确性。

2.2 现场勘察

管线探测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对管线探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应进行实地勘察。勘察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各单体的污水管、雨水管、阳台排水管、空调冷凝水排水管的现状,是否存在破损或合流等情况;其二,室外埋地排水管的现状情况,复核小区现状排水体制是否和管线探测图纸相一致。现场勘察室外排水检查井、排水构筑物、排水管线的材质,排水管道是否存在破损、堵塞等现象。

3 老旧小区设计要点

大部分老旧小区为多层住宅,原阳台未考虑洗衣机的设置,排水和屋面雨水共用一根排水管道,最终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造成自然水体污染。针对此种情况,采取方案:现状合流排水立管作为阳台污水立管继续使用,在底层排至室外污水管网,新建雨水立管,在底层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阳台处现状排水立管顶部雨水斗悬吊管需截断,并在现状排水立管上设置通气帽,通气帽的设置高度需高出顶层窗顶0.6m 以上;二是,新建雨水立管的位置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不应对住户阳台、窗户等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现状排水管道作为污水立管使用,接住宅各层阳台排水,在底层应间接排至室外污水管网。

3.1 空调冷凝水排水

大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的空调冷凝水未收集或空调冷凝水排水立管破损缺失严重,空调使用高峰期,冷凝水沿建筑外立面散排至建筑四周,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根据实际情况,对空调冷凝水进行相应处理。

3.2 室外雨污分流设计

①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及排水构筑物运行情况良好,仅存在若干雨污混接点。仅对混接点进行雨污分流;②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排水管道管径偏小,暴雨时排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将现状合流排水管网作为污水管网使用,最终接入市政污水检查井。新建雨水管网,收集雨水,最终排至市政雨水检查井,施工较方便,对小区居民影响较小,且改造成本合理;③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排水管道管径较大,排水能力可满足暴雨重现期的要求,将现状排水管网作为雨水管网使用,最终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新建污水管网,收集小区各单体的污水,最终排至市政污水检查井。

3.3 城中村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筑物间巷道雨污混流。老旧城中村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集,现状的城中村有巷道狭小,都是雨水管、污水管、排水明沟,还存在散排的雨污水,流至附近的河道支流,最终汇集内河,河道水质污染严重。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给水及居民私自接的污水直排口,及其他各类管线;导致城中村雨污系统的治理难度极大;二是,居民楼立管雨污混流。城中村的规划改造与现代城市发展不匹配,初期居民楼的建造时,未考虑居民楼的楼顶雨水和阳台水的分流排放,但实际上阳台排放的水均为洗衣服、盥洗拖把、打扫房间的污水甚至是带有油污的生活污水,这类污水与楼顶雨水混流至城市的雨水管网系统,最终排放至城市河道。需入户排查解决,施工协调难度大。

4 老旧小区雨污改造的难点

4.1 管道施工方案

一般老旧小区的建筑物较为密集,人流量和车流量大,内街窄巷多,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雨污水管道施工空间有限,施工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建议雨污水管道开槽施工时尽可能浅埋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尽量选择小型机械以保证能够进入场地及对居民影响最小,同时做好基坑监测及周边房屋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4.2 现状管线的保护

老旧小区现状道路下的管线繁多,还有通信、电力、燃气、给水等管线,施工期间要注意避免破坏其他现状管线。开工前必须做好管线物探工作,探明各种管线的管位、走向、埋深及材质,施工期间可采用工字钢悬吊或者打边桩保护。需要迁改的市政管线,应与相关管线权属部门协商。

4.3 施工期间交通疏解

由于老旧小区内人流密集,有些还有学校、市场等,居民出行时间相对集中,施工期间需保证居民能够进出,这对狭窄道路的施工来说是一个难点。错峰施工压缩施工占道时间,保证对现状交通影响最小。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物业等之间的沟通,保证措施的可操作性。

4.4 建筑立管及出户管改造

建筑立管的改造是从源点开始进行雨污分流,涉及到每家每户,其分流改造的形式需根据建筑物间距、巷道宽度大小等因素确定。前期需做好详细调查,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需与业主做好沟通。

5 城中村实施思路

老旧城中村人口密集,污水管道排污压力较大,总体思路为污水通过管沟排放,雨水散排或沟排为主,一巷一策,精准施策,应围绕总体思路,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制定不同的对策,具体如下:

(1)雨、污双层排水模式:目前,老旧城中村基本上只有一套合流制排水系统,现状管道已损坏的可直接开挖,新建雨污管道竖向同槽敷设的方式排放。便于在空间狭小的地域施工,可节省空间,但由于埋深大;(2)地面、地下分流模式:地面重新造坡,雨水地面漫流的同时辅以浅沟或缝隙式排水沟进行排放,污水地下排放。缝隙式排水沟相对浅沟需要一定的开挖深度,且容易堵塞,维护困难;(3)污水管道明设排放,雨水散排排放:城中村有些巷道狭窄,原合流污水通过房屋间沟槽排放的,污水接户管可采用明设,雨水进行散排。该方式由于污水管明设,不满足相关规范覆土要求,主要用于原管道存在破损,但受限于空间无法原位开挖的情况且多用于无通行需求的巷道;(4)设置化粪池:有些城中村住户未设置化粪池,污水直接排放至管道或散排至附近绿地;根据住户人数每户或者两户设置符合用量要求的化粪池(在住户污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之前);(5)设置冲洗设施:城中村按要求划分垃圾集中存放地,现场脏乱差,在其附近设置冲洗设施,同时将冲洗水收集至污水管网。

总之,排水系统只进行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雨水宜分区域分散排放,分别汇入城中村分别汇入城中村外围市政雨水管。雨污管道混接城中村错接乱接现象严重,导致雨污混流,主要的解决方案为通过河道或者暗涵内部的排放口溯源和现状的污水雨水管道清淤后的CCTV 检测,结合周边的管网图纸,排查出错接漏接的管道,根据现场实际设计,完善城中村管网系统,根据QV及CCTV 的图像资料,会发现很多部位出现管道破损、坍塌、被异物堵塞、瓶颈管等,在解决地下雨污管道错接漏接的同时,也需要将排查出来的问题一并解决,在处理管道破损之时,可利用非开挖修复的先进修复技术,只有雨污管道系统通畅,才能保证老旧城中村所有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顺利排出,对城中村的整体治理至关重要。

6 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技术措施

6.1 改造思路

改造过程中保留巷道现状管网作为雨水系统,沿线河涌铺设截污管,保证初雨收集,新建污水系统接驳各建筑物的污水管道,收集立管污水和化粪池污水,保证污水百分百收集。单建筑排水立管改造工程中,将现状合流立管保留作为污水立管,新建雨水立管接天面雨水斗进行雨水收集,实现建筑排水系统雨污分流。

6.2 单体建筑雨污分流改造

依据原建筑合流立管不同的铺设方式可分为室内、室外合流立管。(1)室内合流立管改造:将建筑原合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管,在原屋顶雨水漏斗处连接新建雨水立管,屋面雨水由新建雨水立管引至雨水管网系统,原合流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中。(2)室外合流立管改造:将原建筑物合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管,接入新建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中,将新建雨水立管接入原有排水明沟或雨水检查井,最终接入雨水管网系统。

6.3 接户改造关键技术

城中村房屋密集,地势复杂。按照巷道宽窄、化粪池布置情况,将接户管设置为4 种情况:巷道狭窄(宽度1.5~3.0m)、巷道较宽(宽度>3.0m)、化粪池规则布置在巷道内、化粪池不规则布置在巷道内。针对这4 种情况,首先截断现状合流立管和化粪池出水管,化粪池不规则布置新建连接管道接入污水检查井,化粪池规则布置则直接接入主干管网,巷道狭窄则主干管网布置在宽巷道内。

6.4 房屋保护技术

针对城中村部分房屋基础浅、结构老旧影响开挖问题,需要进行打桩支护开挖。若不具备开挖条件,需要选择非开挖工艺中机械顶管施工,若顶管施工无法实施,现场道路较为平直,地下无高危管线,则采用牵引管施工,完成管道敷设和衔接,同时也需重视房屋支护问题。

6.5 城中村类排水管网改造方案

(1)保留现状排水系统:城中村内已建设雨、污分流制系统,但与市政道路排水管网系统存在错接混接。首先核实该分流制系统能否满足排水要求,如满足要求则保留现状排水系统,不再进行管网改造,仅在该城中村排水管与市政道路排水管连接处核实接驳情况,如城中村现状分流制管网系统不能满足要求,则对不满足部分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

(2)新建污水系统:城中村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区域内污水排放点明确,且现状管涵满足雨水排放要求,则保留现状系统作为雨水系统,新增一套污水管,作为污水系统,连接各栋建筑的化粪池、现状排水立管等,最终接入已建市政污水管网;对建筑屋面排水合流管进行改造,保留现状排水管作为污水管,增加通气口,新增一条连接屋面的雨水管,连接至现状管涵排入河渠。

(3)新建雨水系统:城中村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区域内污水排放点不明确,建筑物雨污水均排入合流管,则保留现状排水系统为污水系统,废除与现状排水系统相连的雨水口,雨水边沟,改造建筑合流排水管,新建一套雨水管网系统、雨水口收集系统及建筑屋面雨水管系统,实现该区域雨污分流排放。

6.6 施工图审查及图纸交底

经过层层把关修改后,设计单位根据定稿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文件绘制,施工图成果需提交具有市政给排水专业审查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经过市政道路、给排水、电气各专业的专家审查。设计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最终出具审查机构正式的审查报告及审查合格证书,盖有图审章的施工图方可交付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使用。项目开工前,召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建设五方责任主体进行图纸会审,确保在施工前各参建单位都能了解清楚图纸的意图,各方在会上对图纸存在疑义的地方提出疑问,设计单位要做充分的解释,施工单位做好会审记录[1]。

6.7 雨污分流改造管道施工

雨污分流改造的管道施工及验收必须符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范规定。建设的主要过程为:(1)首先建设污水管道,并根据与各排水用户确定的排水方案,做好接入管的预留。污水管道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覆土回填。回填后对污水管道进行单独验收。(2)污水管道验收完成后,与各排水用户协调沟通,完成排水用户污水管道接入新建污水管道及废弃管道的封堵。(3)对雨水管道进行清淤维修,同时检查对排水用户的封堵效果,建设雨水口和支管。

6.8 老旧小区中雨污分流改造的施工进程

第一方面,施工进程当中,应当保证管道和竖井壁间连接是完整可靠的,砂浆做到现用现配,而且当应该当天使用完,不可隔天再继续使用,对施工进程中所存有的误差一定要控制于恰当范围之内;第二方面,对于老旧小区中雨污分流的改造项目整体规划应做到重点关注,由于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的改造项目工作量是比较大的,施工工艺较多并且较复杂,后期维护中存有的状况也需进行恰当处理;第三方面,对于老旧小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应当与小区现实状况相结合开展,因此,难免发生因为意见不合等因素造成的矛盾情况,将这类情况协调好才可以保证施工顺利开展;第四方面,对于施工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将费用支出等控制好,而做好雨污分流的改造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项目管理工作,应依照三分改造七分管理措施,和改造工作相比,后期的维护管理同样重要,施工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管理制度,使得污水排放逐渐规范化,对小区环境做到更好的维护。

6.9 提高改造雨水污水分流系统的措施

(1)建设应急系统。就城市安全方面而言,即使是各个小区雨水污水分流得到良好的改造,相应功能齐全,但也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为了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建设相应的应急措施很有必要,基于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从技术、人力、物力等多个方面共同掌控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水污水分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2]。(2)合理设置土地占用资金。在对小区进行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改建过程中,必然会对部分土地征收占用,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资金补偿制度,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以保证系统日常功能。(3)雨水污水分流改建措施。首先,应当对住宅内部排水管道进行改建,在屋面增加雨水立管,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可以考虑适当融入雨污合流制系统,可在管道出口处构建污水截流井,这样就可以将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中心,进而保障整体排水系统稳定。

7 结语

综上所述,老旧小区、城中村情况复杂,雨污分流改造难度极大,不同小区、城中村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雨污水管网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息息相关,全面提高“城中村”的安全性质量和环境质量,更良好的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充分展现城市风貌和品质。

猜你喜欢

雨污立管城中村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城中村雨污分流工程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探讨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
海洋立管湿模态振动分析
做好雨污分流促进城市雨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