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融合:构建新样态
——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西校劳动教育拾零

2022-08-15左秀芳通讯员王亚维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节气劳动老师

本刊记者 左秀芳 通讯员 王亚维

蒜蓉粉丝虾、鱼香肉丝、京酱肉丝、水煮肉片……很难想象,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是出自小学生之手。前不久,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举办的“百科小厨神”少儿厨艺大赛中,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西校分赛场的32名11岁学生组成8个战队,切菜、炒菜、做甜点、做小吃,巧手做美食,萌娃秀厨艺。在“厨房大问号”环节,主持人抛出的一个个专业问题也难不倒孩子们,“有些豆角如果炒不熟会有毒,是真的吗?”“家里炒菜的锅能用钢丝球刷吗?”“鸡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吗?”……他们不但能说出准确答案,还能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俨然一个个“百科小厨神”。

厨房课程练技能

学生的这些本领,得益于学校从三年级开设的厨房课程。“在厨房课程中,学生不但系统学习做饭的劳动技能,还能掌握饮食卫生、营养搭配等相关科学知识。”校长王晔介绍说,“疫情居家期间,我们鼓励学生向父母学做饭,熟悉炒菜、烙饼、包饺子等家常饭的做法。如今,有的学生甚至能独立做出一桌饭菜呢。”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动手能力的平台,去年九月,学校举办了一次“厨艺大比拼”劳动技能大赛。五、六年级每班选出4人参加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菜肴制作。评委组对菜肴的操作流程、营养成分、色香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参赛选手们分工明确,洗菜、切菜、下锅、翻炒、摆盘,在锅碗瓢盆之间大显身手。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各组通力合作,制作出本班特色的“四菜一汤”,西红柿炒蛋、鱼香豆腐、水煮肉片等一道道菜肴陆续出锅。中低年级学生也不甘示弱,孩子们精心雕刻的“以荷为贵”“梦想之球”“百花绽放”等水果拼盘,五颜六色,吸引着教师评委和学生大众评委的目光。

二年级班主任马晓净鼓励学生把自己做饭的过程写下来,画出来。《我最喜爱的美食》《东坡肉》等一篇篇生动的小作文新鲜出炉了。孩子们的画笔虽然稚嫩,但却画得生动形象。

“学生从厨房课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做饭的技能,还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并自觉地将勤俭节约的美德落实到‘光盘行动’中。”校长王晔说。

种植园里收获多

星期三一大早,三年级班主任郑超就带领学生来到操场旁的种植园。她把带着芽眼的土豆切成小块分发给学生,种在挖好的土坑中。郑老师老家在农村,从小就喜欢种植。她在自家小区附近租了一小块田,种的胡萝卜、辣椒长得特别旺。学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以来,她迫切地想把种植知识和劳动技能都教给孩子们。她和康悦、桑志朋等几位老师把操场旁的一块空地清理出来,划出不同区域。师生一起松土、培垄,种下小麦、土豆。孩子们时常去自己小组的实验田,看看小苗的长势如何。

冬天,室外温度不再适合种植。老师们就鼓励学生在教室里种植土培、水培植物,细心观察植物每天的生长变化,思考光照、水分对植物的影响,比一比谁种的植物长得高,长得快。

春天,冬小麦返青了,绿油油一片,新种的蔬菜也逐渐发芽长出叶子,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孩子们经常督促老师:“老师,小苗渴了,该浇水了。”“老师,蔬菜有虫了,该捉虫了。”“老师,讲一节蔬菜营养课吧!”……对自己承包的劳动种植区,孩子们可上心呢。

学科融合促成长

学校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语文、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相融通,有效拓宽了育人渠道。阳春三月,张茜老师带领二年级学生走进校园里的小麦岛,上了一节别样的数学课。学生用直尺、软尺和自己的小手测量小麦的高度、小麦岛的边长,认识了厘米、分米和米,也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一节开在田间地头的数学课,巧妙地架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学校结合道德与法治、劳动、科学等学科设定了不同年级的活动项目。三年级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以观察生命生长现象为主题。科学老师刘瑞带领学生选择了水培豆芽与水培蒜苗两个实践项目。她引导学生详细观察豆芽和蒜苗的生长过程,科学记录、总结,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观察结果呈现出来,再进行展示与分享。学生陪伴着一粒种子或一瓣大蒜慢慢长大。在1至4周时间内,学生不仅观察到生命的生长现象,也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丰富和完善了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埋下一粒种子。

传统文化提素养

四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曹天米,将语文学习和节气文化结合起来融入劳动教育中。在每一个节气来临之际,她利用国学早读及语文课,带领学生诵读节气诗词、谚语,谷雨时节诵读“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立夏时节重温“梅子黄时日日晴”。结合农耕谚语,她带领学生分析节气谚语,比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二八月,乱穿衣;夏雨少,秋霜早……通过诵读节气诗词,积累节气谚语,学生诗意地行走在四季更替之中,提高了传统文化素养。

课余时间,曹天米带领学生走到户外,感受节气变化时的天气情况。她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不同节气中植物、生活的变化。植树节前夕,她和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裕西公园开展清扫垃圾、认养小树等活动。在曹天米班里,春分(秋分)竖蛋、清明种植、谷雨农耕、霜降寻霜、立冬包饺子等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了体验和认知,增强了劳动意识和文化自信。

学校的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理书包、叠衣服、系鞋带等比赛中,学生的小手越练越巧;在跳蚤集市中,学生了解了买卖与交换过程中的规则与方法,体验到公平买卖的乐趣,培养了理财意识……学校以体验为切入点,以实践为突破点,以融合为关键点,构建出劳动教育新样态。学生在真动手、真创造、真感动的劳动实践中,实现了有温度、有故事的自然生长。

猜你喜欢

节气劳动老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