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分析

2022-08-12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小提琴教育资源

李 婷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小提琴是弦乐器的当家花旦,是管弦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小提琴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产生振动,进而通过共鸣箱内的音柱将振动传导至背板,由这几部分产生的共振发出和谐嘹亮的琴音。虽然小提琴起源不在中国,但随着艺术的交融,20 世纪80 年代已经在我国管弦乐界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音乐教育的逐渐发展,我国高校小提琴教育也更加专业化,开设小提琴课程也成为高校的常态,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但是纵观小提琴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不难发现,小提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1 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安排不足

小提琴的整体协调性是保持整体已执行的关键。在小提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控琴手法多种多样。例如,有大量的基础音节控制训练、手指训练、控琴手法训练,还有基础的音乐曲目独奏和合奏的训练。基于这几方面的要求,保证充足的课程安排是基础,也是学好小提琴的先决条件,充足的课程安排,能够系统地提升小提琴教学能力。对于专业小提琴教育学院,每学期都应该有不低于200 小时的教学和练习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但现实情况是,除专业的音乐高等院校能够满足课时要求外,普通高等院校根本难以满足课时要求,甚至有些地区把本属于小提琴的课程更改为其他课程,这就意味着小提琴课程在某些高等院校形同虚设。基于这种情况,小提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不得不将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压缩,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难以实现小提琴教学的目的。而且课程安排不足,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不到位,自然失去学习乐趣。

1.2 缺少有效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是开展教学的先决条件,教育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融合。调查资料显示,绝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小提琴课程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教育内容过于传统单一,严重影响该学科的发展。第一,课程本身的资源不足,新时代教育资源主要有三种,基础的校内课本资源、地方性社会资源和国家教育资源。但是普通高校小提琴课程的主要资源还是依赖于校内基础的课本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材也不能凸显出每位学生的自身优缺点,实现不了教育目的。第二,教学资源过于教条。在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过程中,由于受重视程度低,所以在教育资源选择方面一直以传统的书本知识点教学为主,对灵活性教育资源没有进行有效开发。

1.3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

对小提琴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是普通高校该门学科的首要问题,即使通过课程教育,也未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一是,学生的艺术功底参差不齐,即使是艺术类院校,每位学生的艺术类型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小提琴,这种零基础教学更加大了教育的难度;二是,在普通高校小提琴教育之初,该门学科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不及时,没有充分的课时支撑,忽略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为了演奏而演奏;三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系统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忽略学习小提琴过程中的其他演奏技巧。小提琴演奏不单单是小提琴自身的独奏,一定要结合其他乐器进行合奏,还要及时配合乐队指挥,才能演奏出完整的曲目,这就需要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整合资源,提高综合演奏能力。

1.4 教育教学形式过于陈旧

当下普通高等院校小提琴专业教学形式存在过于陈旧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艺术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热爱,所以,当积极性消失,学习热情减弱,该门课程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部分高校小提琴教学延续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教师教育为主导,单纯以演奏曲目为目的。这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体地位,格式化教学制约了该门课程的长远发展。例如,每节小提琴课都是在教师的理论讲解、演奏示范和课后作业中结束。这样的教学完全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观点,课本和教师的思维控制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权和抒发自己观点的突破口,学习兴趣丧失,因此,学习目的就很难实现。

1.5 缺少实践活动

开展小提琴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培养能够独立演奏乐器的能力和配合整个管弦乐的合奏能力。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增加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动手实际演奏的能力,在学校多举行音乐演奏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以乐队一员的身份真正参与进来,这才是小提琴课程的根本。从当前教育重点来看,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受到多方约束,教师的重视程度低,理论和实践分配不均以及基本的实践活动场地不允许,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认可,势必影响该学科的整体学习效果。

2 加强普通高校小提琴教育教学成果的相关举措

2.1 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基于上述原因,课程安排不足是制约小提琴教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艺术的培养是需要时间作为支撑的。没有时间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根本没有施展的条件,也会衍生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学校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地进行规划,在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做好权衡。小提琴在普通高校教育过程中虽然是选修课程,但是需要保证每周至少有2―3 小时的时间,才能满足该门课程从基础理论的掌握到实践活动的开展,实在无法权衡,也必须保证每周一节课,因为艺术的培养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想活力,也有利于必修课的发展。在处理好课程时长设置的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多让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练习来填补课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理论知识的精华。这样既解决了课时不足带来的问题,又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国际政策性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校内教学资源。相比前两者,校内教学资源更加适合高等院校小提琴课程的开展。首先,校内资源多为本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编辑,更加贴合校情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教学使教育成果更加突出。其次,以校内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这既方便教师的课程安排,又能寻找适合学生们学习的良好途径,为学校的小提琴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3 强化基础教学

在普通高校小提琴教学过程中,主要障碍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有些学生开课一个学期,甚至连最基本的控琴手法和曲目分析都不清楚,更别提演奏效果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小提琴专业水准,加强基础教学势在必行。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学好小提琴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时间和练习积累的结果,所以起初阶段应将课时延长并安排更多的时间掌握基础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教学,专项训练更能表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真正领会小提琴教学的含义。最后,在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专项训练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演奏和参与管弦乐合奏,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演奏水平。

2.4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在传统高校小提琴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该课程的发展。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在施教过程中将教学重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变换为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乐感的理解程度分层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都能在小提琴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最后,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的优秀成果,将教学方式信息化,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回顾,这样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2.5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小提琴课程也同样适用。将小提琴演奏转为常态化实践训练,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关键。针对实践教学举措,一要综合课时特点,合理分配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除了抓紧第一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及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将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延伸,为小提琴的演奏训练提供场所和时间保障。二要多参加文艺汇演,积累上台经验,培养临场发挥能力。在小提琴课程开展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能提高自信心。

2.6 培养学习兴趣

小提琴的教学本来就包含技术因素和艺术氛围,在普通高校教育过程中,种种问题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大多数教师过分关注技术的传递,忽略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为此,要想全面提升小提琴教学成效,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要一味地为了教书而教书,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艺术氛围,使其将个人情感融入演奏中。

2.7 教育由深度向广度延伸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结合当前教育形式,教师应转变教育模式,由深度向广度延伸,以学生为主体。差异性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实现资源互补,既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又能弥补自身的缺点,将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深入挖掘出来。教师通过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安排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起到鞭策、鼓励、督促的作用,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个性的释放;教师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多元化教学,从本质上提高对小提琴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教育的自身价值。

2.8 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料

教材是教育的敲门砖,除了优化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不能含糊。在教材选择过程中,首先要满足当地教育部门对该课程的整体要求,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既要符合校园大环境,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好的教材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小提琴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一门音乐技术,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审美能力,拓宽知识面,让学习的道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借助合适的教材,让枯燥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也是引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3 结语

小提琴作为现代高校重要的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在小提琴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小提琴教育资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Pear Concert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