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顶对黄精种子生长生理及萌发特性的影响

2022-08-11张红瑞孟盼盼刘国彬何立威高致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轮叶百果黄精

张红瑞,孟盼盼,刘国彬,何立威,高致明,王 茜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三门峡 472000;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河南长垣 453400)

黄精(Red.)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药黄精的基源植物之一。黄精以根茎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曰:“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传统中医认为黄精性甘、味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黄精含有多糖、低聚糖、黄酮、皂苷、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脂肪肝、保护心脏、保护肾脏、抗氧化、抗阿尔茨海默症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黄精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需求量逐渐增大,野生资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栽培资源逐渐成为主要商品来源。研究发现,种子繁殖具有繁殖系数高的优势,黄精为无限花序,花开放时间不一致,一般为先下后上,种子成熟度不一致,质量参差不齐,又具有休眠特性,自然状态下种子繁殖萌发期较长。打顶是促进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有关黄精打顶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研究了打顶对黄精种子生理及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打顶对黄精种子发育进程的影响及适宜打顶的叶位,为黄精良种繁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黄精种植基地(112.11°E,33.80°N)进行,海拔670 m。以栽培3年的黄精为试验材料,经河南农业大学高致明教授鉴定,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Red.)。

1.2 试验设计

选栽培3年、长势均匀、无病虫害的黄精,现蕾期标记茎粗(8±1)mm的植株200株,由于黄精一般在植株从下往上数第3轮叶开始开花结实,并随着叶位升高结果数逐渐降低,分别在第4轮、第6轮、第8轮、第10轮叶位上方约1 cm处打顶,以不打顶为对照,每处理40株。7月31日开始第1次采种取样(整株采收),每15 d取1次样,每次取样每处理随机抽取5株进行采种。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用于酶活性测定的样品采收后立即保存于液氮,其余分别用信封保存备用。测定完百果质量和果实直径后搓去果肉洗净,吸干种子表面水分,测定鲜黄精种子千粒质量及可溶性糖、淀粉、脂肪含量。用培养皿法进行发芽试验,用穴盘在自然环境下育苗。冷冻样品用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

1.3.1 黄精果实及种子农艺性状的测定 果实和种子颜色参考前人研究,采用目测法划分。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0颗黄精果实称质量,重复3次,计算百果质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垂直于果柄和柱头的连线,3次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0颗果实测量后取平均值,计算果实直径。采用百粒法测定黄精种子千粒质量。

1.3.2 黄精种子能量物质的测定 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淀粉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用油重法(索氏提取法)测定。

1.3.3 黄精种子生理指标的测定 SOD活性使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测定;POD活性用愈创木酚法测定;CAT活性用紫外吸收法测定。称取新鲜黄精种子5 g左右,105 ℃下烘至恒质量,称质量,重复3次,计算含水率,含水率=(鲜质量-干质量)/鲜质量×100%。

1.3.4 发芽参数的测定 将黄精果实搓去果肉,洗净,随机数30粒种子,均匀摆放于铺有湿润的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0粒种子,用培养皿法进行发芽试验。将培养皿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内,温度(26±0.5)℃,每4 d统计发芽种子数(胚根突破种皮2 mm视为发芽)、初生根茎数(胚芽基部有明显的膨大视为形成初生根茎)、发霉种子数。发芽时间为60 d。发芽率=发芽种子数/30×100%,发芽势=40 d内发芽的种子总数/30×100%,发芽指数=∑(当天发芽种子数/发芽日数)。

1.3.5 出苗率的测定 每次样品搓去果肉洗净后,随机数50粒种子,播种在穴宽5 cm、每盘50穴的穴盘中,重复3次,基质选用品氏基质。穴盘置于林下并覆盖地膜,翌年3月下旬统计出苗率。出苗率=出苗数/50×100%。

1.4 数据分析

数据主要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打顶对黄精果实和种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2.1.1 打顶对黄精果实百果质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时期、不同打顶高度对黄精果实百果质量均有影响。7月31日第10轮(65.40 g)、第8轮(54.39 g)、第6轮(52.15 g)叶处打顶的百果质量极显著大于对照(48.13 g)。8月15日仅第10轮(61.31 g)叶处打顶百果质量极显著大于对照(52.40 g)。8月30日第10轮(63.72 g)和第8轮(59.84 g)叶处打顶百果质量极显著大于对照(52.46 g)。9月14日第10轮(62.99 g)和第8轮(62.40 g)叶处打顶百果质量与对照(62.05 g)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大于第6轮(55.38 g)和第4轮(54.92 g)叶打顶。9月29日不同打顶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知,在黄精第10轮叶处打顶能提高8月30日前果实百果质量,截去的黄精叶轮数越多其果实百果质量越小。

2.1.2 打顶对黄精果实直径的影响 由图2可知,黄精果实直径在各个时间变化不大。7月31日第8轮叶处打顶果实直径最大,为11.33 mm,极显著大于对照(10.27 mm)和第10轮(10.16 mm)、第6轮(10.53 mm)叶处打顶;8月15日对照果实直径最大,为11.07 mm,极显著大于第6轮(10.08 mm)叶处打顶且显著高于另外3个打顶高度;8月30日、9月14日、9月29日3个时期不同打顶程度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说明打顶仅在8月15日前能增大果实直径,且第8轮叶处打顶最明显。

2.1.3 打顶对黄精种子千粒质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黄精种子千粒质量随生长时间变久而变大。在第10轮和第8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较大,大于对照和其他打顶高度。7月31日第10轮、第8轮叶处打顶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40.76、40.73 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4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34.47 g)显著小于对照(36.60 g)。8月15日第10轮、第8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46.93、46.73 g,差异不显著,但都极显著大于其他打顶高度及对照(40.57 g)。8月30日第10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最大,为47.57 g,极显著大于对照(43.23 g)和第6轮(41.20 g)、第4轮(41.73 g)叶处打顶;第8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为45.20 g,极显著大于第6轮和第4轮叶处打顶。9月14日第10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最大,为48.13 g,显著大于对照(44.97 g)并极显著大于其他打顶高度。9月29日仍为第10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千粒质量最大,为49.27 g,极显著大于对照(46.63 g)和第6轮(44.00 g)、第4轮(42.93 g)叶处打顶,与第8轮(48.63 g)叶处打顶差异不显著。从千粒质量来看打顶高度应在第8~10轮叶处。

2.2 打顶对黄精种子物质积累的影响

2.2.1 打顶对黄精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7月31日第10轮叶处打顶的可溶性糖含量(30.95 mg/g)极显著高于对照(27.24 mg/g),第8轮(28.04 mg/g)叶处打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第6轮(23.86 mg/g)和4轮(20.83 mg/g)叶处打顶的都极显著低于对照,且极显著低于第10轮和第8轮。8月15日所有打顶处理的黄精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27.58 mg/g),且第8轮(24.54 mg/g)、6轮(23.65 mg/g)、4轮(17.95 mg/g)叶处打顶极显著低于对照。8月30日第10轮叶处打顶的黄精种子可溶性糖含量(20.10 mg/g)与对照(20.86 mg/g)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第8轮(17.38 mg/g)、6轮(17.98 mg/g)、4轮(17.92 mg/g)叶处打顶处理。9月14日只有第4轮叶处打顶的黄精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及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9月29日对照与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2.2.2 打顶对黄精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7月31日不同打顶处理黄精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8月15日不同打顶处理黄精种子表现为4轮(142.58 mg/g)>6轮(130.93 mg/g)>8轮(127.36 mg/g)>10轮(115.62 mg/g)>对照(110.06 mg/g),从第4轮叶处打顶的黄精种子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6轮和8轮叶处打顶高于第10轮叶处和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8月30日亦是第4轮打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极显著高于对照。9月14日和9月29日不同打顶处理黄精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2.2.3 打顶对黄精种子淀粉含量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7月31日对照(141.57 mg/g)与第10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淀粉含量(141.00 mg/g)无显著差异但都极显著高于第6轮(119.94 mg/g)、第4轮(118.09 mg/g)叶处打顶。8月15日对照黄精种子淀粉含量(145.28 mg/g)显著高于第10轮(136.45 mg/g)、第8轮(133.68 mg/g)叶处打顶,极显著高于第6轮(126.18 mg/g)、第4轮(123.44 mg/g)叶处打顶。9月14日第10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淀粉含量(67.37 mg/g)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91.23 mg/g)、第6轮(81.53 mg/g)和第4轮(92.27 mg/g)叶处打顶。8月30日、9月29日各处理间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

2.2.4 打顶对黄精种子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由图7可以看出,7月31日处理组黄精种子粗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除第10轮和第8轮叶处打顶处理,其他均两两间有极显著差异性,表现为第4轮叶处打顶(12.94%)>6轮(11.57%)>8轮(11.20%)>10轮(11.05%)>对照(10.00%)。8月15日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8月30日、9月29日不同打顶处理黄精种子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9月14日,第8轮(15.15%)、6轮(15.15%)叶处打顶的黄精所结种子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13.54%),第10轮(14.02%)叶处打顶高于对照,第4轮(12.55%)叶处打顶低于对照,但均未表现出差异性。

2.3 打顶对黄精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2.3.1 打顶对黄精种子SOD活性的影响 由图8可以看出,黄精种子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第4轮叶处打顶于9月14日达到峰值,其余处理均在8月30日达到峰值。7月31日第4轮叶处打顶(91.02 U/g)黄精种子SOD活性显著高于第10轮(72.63 U/g),极显著高于对照(68.80 U/g),第6轮叶处打顶(87.24 U/g)显著高于第10轮和对照。8月15日第4轮叶处打顶(234.08 U/g)极显著高于对照(131.29 U/g)及其他打顶处理,第6轮(172.49 U/g)和第8轮叶处打顶(165.62 U/g)极显著高于对照,显著高于第10轮叶处打顶(142.17 U/g)。8月30日对照(705.49 U/g)和第10轮叶处打顶(745.51 U/g)黄精种子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打顶处理,第8轮(613.54 U/g)、第6轮叶处打顶(588.65 U/g)极显著高于第4轮打顶(432.78 U/g)。9月14日第4轮叶处打顶(459.23 U/g)黄精种子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359.18 U/g)和第10轮(380.38 U/g)。9月29日第4轮叶处打顶(303.69 U/g)黄精种子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174.94 U/g)和第10轮(229.00 U/g),打顶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

2.3.2 打顶对黄精种子POD活性的影响 由图9可以看出,黄精种子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不同打顶高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略有不同。7月31日打顶处理黄精种子POD活性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第6轮叶处打顶(4.56 U/g)显著高于第10轮(3.37 U/g)。8月15日打顶处理黄精种子的POD活性均高于对照(5.01 U/g),第6轮叶处打顶(6.63 U/g)达到显著水平,第4轮(9.19 U/g)达到极显著水平。8月30日以第8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POD活性最高,为8.81 U/g,极显著高于对照(6.02 U/g)及其他处理水平,第10轮(6.76 U/g)、6轮(6.41 U/g)叶处打顶所得黄精种子的P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第4轮叶处打顶(4.61 U/g)黄精种子POD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9月14日打顶黄精种子POD活性均低于对照(6.90 U/g),且第6轮(4.83 U/g)、4轮(4.76 U/g)叶处打顶的黄精种子POD活性达到显著水平。9月29日不同打顶处理之间及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2.3.3 打顶对黄精种子CAT活性的影响 由图10可知,黄精种子CAT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7月31日打顶处理黄精种子CAT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第4轮叶处打顶(408.89 U/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8月15日黄精种子CAT活性为4轮(496.67 U/g)>6轮(491.11 U/g)>8轮(422.22 U/g)>10轮(324.44 U/g)>对照(262.22 U/g),打顶处理种子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8轮、6轮、4轮达到极显著水平。8月30日打顶处理仍然均显著高于对照(435.56 U/g),而第6轮(608.89 U/g)和4轮(620.00 U/g)叶处打顶种子CAT活性均极显著低于第8轮(706.67 U/g)。9月14日第4轮叶处打顶种子CAT活性与对照(462.22 U/g)无显著差异,且均极显著低于第10轮(673.33 U/g)、8轮(666.67 U/g)、6轮(704.44 U/g)。9月29日各处理黄精种子CAT活性为对照(677.78 U/g)>10轮(593.33 U/g)>8轮(560.00 U/g)>6轮(526.67 U/g)>4轮(488.89 U/g),打顶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且第4~8轮叶处打顶达到极显著水平。

2.3.4 打顶对黄精种子含水率的影响 由图11可知,黄精种子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7月31日对照黄精种子含水率最高,为65.57%,极显著高于打顶处理,第10轮(63.56 g)、第8轮(63.11 g)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含水率显著高于第4轮(61.70 g),第10轮叶处打顶达到极显著水平,第6轮(62.59 g)叶处打顶与第4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含水率无显著差异。8月15日不同打顶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8月30日对照黄精种子含水率最高,为44.02%,显著高于第6轮(41.71 g)、第8轮(42.21 g)叶处打顶,且极显著高于第4轮(39.85 g)。9月14日和9月29日不同打顶处理和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2.4 打顶对黄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7月31日打顶处理黄精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且随着打顶叶位降低发芽率呈升高趋势;第8轮、第6轮、第4轮叶处打顶均显著高于对照,且第4轮达到极显著水平。8月15日对照发芽率明显升高,这与不同时期黄精种子的发芽规律相同。8月30日打顶处理黄精种子比之上一时期发芽率更低,且此时对照的种子发芽率也开始降低。9月14日所有打顶处理所得的黄精种子发芽率又有所提高,且极显著高于对照。9月29日对照种子发芽率升高幅度较小,而打顶处理黄精种子发芽率回升幅度较大。

表1 打顶对黄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7月31日以第10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发芽指数(3.79)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打顶处理。8月15日各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但第8轮叶处打顶黄精种子发芽指数极显著高于第10轮、4轮。8月30日各处理间及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9月14日对照黄精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第10轮、8轮叶处打顶。9月29日不同打顶处理与对照间的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前4个时期不同处理间发芽势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9月29日第8轮叶处打顶的黄精种子发芽势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间及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7月31日打顶处理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与打顶处理后黄精种子发芽率高有关。8月15日除第10轮叶处打顶外初生根茎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第4轮叶处打顶达到极显著水平。8月30日各打顶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9月14日第4轮叶处打顶初生根茎形成率与对照间形成显著差异,其余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9月29日打顶处理初生根茎形成率均高于对照,且第8轮叶处打顶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第8轮叶处打顶初生根茎形成率极显著高于第10轮、显著高于第6轮叶处打顶,说明通过打顶可以改变黄精种子在不同时期初生根茎形成率,提高第2年出苗的潜力。

从发霉率来看,7月31日黄精种子发霉率随着打顶叶位降低呈下降趋势,对照最高(47.78%),显著高于第10轮(36.67%)、8轮(35.56%)叶处打顶,极显著高于第6轮(30.00%)、4轮(26.67%)叶处打顶。8月15日为对照种子发霉率最高(24.44%),第10轮叶处打顶(18.67%)次之,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第8轮(14.44%)、第6轮(13.33%)、第4轮(14.67%)叶处打顶的种子发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后3个时期,不同处理间及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打顶可以降低7月底至8月中旬采收的黄精种子发霉率。

3 结论与讨论

打顶处理可以促进黄精种子的发育进程,在第8~10轮叶处打顶较为适宜。第10轮、第8轮叶处打顶能显著增高7月31日采收的黄精果实百果质量和种子千粒质量;打顶对黄精果实直径影响不大;8月30日前打顶叶位越低种子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越低,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越高,8月30日后差别不大;不同时期黄精种子SOD、POD、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打顶可使POD、CAT活性提前达到峰值;打顶对黄精种子的萌发特性有显著影响,7月31日打顶叶位越低发芽率越高,8月15日打顶叶位越低发芽率越低,9月14日和9月29日打顶黄精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打顶可以提高7月底至8月中旬以前采收的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初生根茎形成率,降低发霉率。打顶叶位过高促进作用不明显,打顶叶位过低造成叶片过少,光合速率降低,不利于黄精种子的发育。种植3年的黄精宜在第 8~10轮叶处打顶,可使种子提前达到生理成熟,采收期提前,为黄精种子当年发芽争取高温时间。

打顶作为一项常用的栽培措施,对多种作物的优质高产意义重大。打顶的目的主要有控制高度、促进侧枝发育、控制开花时间、促进坐果等,其本质都是消除顶端优势,调控源-库关系。目前有关黄精打顶的研究较少,王东辉研究认为,黄精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位的变化呈单峰曲线,第11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叶位高于17轮叶时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建议去顶以利于黄精地下部分生长。而本研究发现,打顶还可促进种子的发育,和抗倒伏作用明显。杨清平等对多花黄精进行研究发现,摘花和打顶措施可以调控其库-源关系,实现光合产物和养分的定向运输,能显著提高多花黄精一年生块茎生物量、生长速度。中药材育种也常通过打顶来改善种子质量,如桔梗、肉苁蓉、甘草、丹参等,打顶不仅能促进黄精种子发育,适宜高度打顶也可以防止倒伏和促进地下部分生长。

猜你喜欢

轮叶百果黄精
船式拖拉机直线工作参数优选研究
罗氏沼虾养殖中轮叶黑藻的作用及生态养殖要点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基于SPH法的船式拖拉机叶轮单轮叶驱动性能研究
卜算子·无花果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