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穴青蟹幼蟹北方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

2022-08-11周冬平王春琳张泮波

河北渔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蟹饵料水温

周冬平,方 伟,刘 磊,王春琳,张泮波

(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宁波 315832;2.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66)

拟穴青蟹()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是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和多个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一种重要经济蟹类。我国拟穴青蟹的主要产区在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拟穴青蟹因其良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备受欢迎。2021中国渔业年鉴指出2020年中国青蟹的养殖产量为15.943 3万t, 其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便捷,青蟹可以销售到我国内陆及北方地区,从而导致青蟹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急需开拓新的养殖区域以提高青蟹供给量。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海水充足、饵料丰富,非常适宜拟穴青蟹的养殖,目前已有南方沿海地区养殖户在江苏和山东沿海试养拟穴青蟹,且取得了成功。然而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开春晚、入冬早,有效积温少,适合拟穴青蟹养殖的时间比南方地区少两个月。中间培育技术主要是通过适宜的温度和较好的饵料供应促进幼蟹蜕壳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苗种养殖成活率和整齐度,从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有效养殖期短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进行了多种蟹类的中间培育技术研究,例如,蔡森对河蟹苗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探讨,蒲利云等对远海梭子蟹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丁理法等对锯缘青蟹人工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本试验中对拟穴青蟹C期幼蟹开展中间培育,到C阶段结束,并记录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等指标,为拟穴青蟹推广到北方地区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幼蟹来源

试验于2021年6月5日至6月30在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进行。幼蟹来源于本项目组在该公司繁育所得。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分别为常温、20、24、28、32 ℃,每个温度组对应一个培育池,试验期间除常温组培育池外,其他培育池的水温保持不变。常温试验组的水泥池为常温培育池号,20 ℃试验组的水泥池为1培育池,24 ℃试验组的水泥池为2培育池,28 ℃试验组的水泥池为3培育池,32 ℃试验组的水泥池为4培育池。选用C期幼蟹作为培育对象,每只幼蟹约重0.02 g,每个培育池放入500只幼蟹。

1.3 试验设施

试验池塘选用公司大棚内的室内水泥池作为中间培育池,中间培育池大小为5 m×6 m×1.2 m,水池内设有充氧与曝气设施及具有加热控温的地热水管,加热控温设施可以人为自主控制池内水体温度。培育用水为过滤海水,使用美国YSI ProQuatro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定后使用。为防止幼蟹打斗,在每个培育池放入若干数量遮蔽物,遮蔽物为直径10 cm的半边PVC水管与网目0.2 mm的网片。

1.4 培育管理

1.4.1 培育池准备 中间培育池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高锰酸钾对水池浸泡2 h,然后使用过氧化氢(双氧水)等对高锰酸钾的残留物进行清除,再使用淡水对池底和池壁进行反复冲刷,排出污水后,晒池三天,再将过滤海水放入培育池中,池水深度为40 cm即可。对各培育池的水温进行调控,除常温培育池外,其他四个培育池的温度分别设置为20、24、28、32 ℃。

1.4.2 幼蟹投放 6月5日,从幼蟹培育池中捞出2 500只C期幼蟹,对其称重处理,重量为50 g,平均每只幼蟹为0.02 g。5个中间培育池分别放入500只幼蟹进行培育。

1.4.3 饵料投喂 在幼蟹C—C期间,投喂鲜活成体丰年虫,丰年虫投喂前用复合碘溶液浸泡半分钟,再用海水清洗后进行投喂。幼蟹C期之后投喂碎片小杂鱼虾,小杂鱼虾同样使用复合碘消毒后再进行投喂。一天投喂两次,上午9:00投喂,下午17:00投喂,投喂量以略有剩余为准,投喂后4 h对饵料残渣进行清理。

1.4.4 培育管理 每天检查中间培育池的充氧与曝气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并查看水温是否变动。培育池的水质指标如水温、盐度、pH值、氨氮、溶氧、亚硝酸盐氮等指标也要检测。每隔三天对培育池消毒一次,使用弧菌消进行消毒,以防弧菌病随饵料带入培育池中,捞网、水桶等工具使用完后要及时消毒,最好每个培育池使用独立的工具以防交叉感染。每天对培育池中的饵料残渣及蟹壳进行清理,每两天换水三分之一。

1.5 指标分析

分别对试验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6月30日对5个培育池的青蟹进行称重,并对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生长指标包括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等指标,并计算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2 结果

2.1 水质指标的分析

分别在培育期间的第一天6月5日和最后一天6月30日对5个中间培育池的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由表1可知,除常温培育池外,各中间培育池的水温都保持在设定的指标上,未发生改变。盐度在每个培育池都有较小的波动。6月5日五个中间培育池的pH值分别为8.1、8.1、8.0、8.0、8.1,到6月30日,五个中间培育池的pH值为8.0、8.0、7.9、8.0、7.9。6月5日五个中间培育池的氨氮含量分别为0.29、0.28、0.30、0.29、0.30 mg/L,到6月30日,五个培育池的氨氮含量为0.32、0.31、0.33、0.34、0.34 mg/L,可以看出,养殖末期的氨氮含量有所增加。培育期间,充氧曝气设备一直在正常运行,培育池中溶氧量变化较小。6月5日五个中间培育池的亚硝酸盐氮分别为0.038、0.04、0.036、0.035、0.037 mg/L,到了6月30日,五个培育池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分别为0.043、0.044、0.042、0.043、0.044 mg/L。

表1 不同培育池水质指标分析

2.2 生长指标分析

试验结束后,对拟穴青蟹的生长指标进行取样分析,各培育池拟穴青蟹的均重、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见表2。

表2 不同中间培育池拟穴青蟹生长指标分析

试验结束后,各培育池拟穴青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见表3。

表3 不同中间培育池拟穴青蟹综合指标分析

从水质指标上看,氨氮的含量在试验结束时有所增加,可能是饵料残渣与青蟹排泄物处理不及时产生的。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在试验结束也有所增加,甲壳类对亚硝酸盐氮的毒性较鱼类更为敏感,即当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刚刚超出正常范围时,甲壳类就能感觉到,并产生相应的毒性效应。在养殖期间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发现水环境因子超标时,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做到定时检测、定期换水。

从生长指标上看,温度为28 ℃试验组的青蟹体重与体型最大,其次是32 ℃试验组,体重与体型指标最小的是20 ℃试验组。从试验中可以看出, 28 ℃水温条件下更有利于青蟹摄食,并促进青蟹的蜕壳生长,说明水温对青蟹的生长蜕壳具有重要影响。同时,28 ℃试验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最高,表明在试验期内青蟹的生长最快,而且青蟹存活率也较高。虽然32 ℃试验组的均重和个体较高,但其存活率较低,故不建议采用。

从试验结果可知,28 ℃试验组在有限养殖期内增重及生长蜕壳方面都比其他试验组要高,说明28 ℃水温可以做为拟穴青蟹幼蟹中间培育的温度。通过中间培育技术,可以促进青蟹的蜕壳生长、增强青蟹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青蟹推广至北方沿海地区养殖提供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青蟹饵料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香饵
香饵
奶茶泡茶水温
两只螃蟹
日产轩逸行驶时水温高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石头的美梦
秘制饵料
鲢鱼早期发育的最适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