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城石质山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2022-08-10赵晓娥刘少波冯雨星程敏黄昱董亚飞

科技资讯 2022年16期
关键词:蒲城石质山地

赵晓娥 刘少波* 冯雨星 程敏 黄昱 董亚飞

(1.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82;2.乾县乾陵风景林场 陕西咸阳 713300)

蒲城石质山地区的土地条件相对较差,土层薄瘠、石多、土壤含水量低、保水能力低下。由于地质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存在造林上的困难,并且要投资较多的成本,这也成为该区域植被恢复工作有效展开的最大障碍[1]。为改变苗木生长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改善树坑区域栽植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植树造林的时候必须要打破传统造林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营养土配方、树木栽培原则、整地技术、种植方法,建立科学、有效且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方式,大力开展攻坚造林,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有效加快蒲城石质阳坡和瘠薄裸露石质山地的造林绿化速度,对于构建陕西省渭北地区和谐的空间,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石质山地区特点

蒲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地处东经109°20'17''~09°84'48'',北纬34°44'50''~35°10'30'',地形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原山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南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年平均气温14.7 ℃,降水量519.9 mm,日照2 277.5 h,无霜期218 d。全县有5 万亩未绿化的石质山地,且土地条件差、土层薄瘠,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植被恢复慢,是蒲城县造林绿化的难点、生态建设的瓶颈,具有渭北旱腰带的代表性[1]。

2 石质山地立地类型调查及划分方法

对石质山地立地类型、石质类型、岩石裸露、土层厚度及土壤养分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及划分归类,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林种进行造林植被恢复,石质山降水少,难以保存,必须先找水源、建蓄水池、架设管道,为后期管护奠定基础。

3 石质山地植被修复技术原则

由于蒲城本身石质山占地面积比较大,加之在过去长期无计划的砍伐,造成植被破坏现象比较突出。蒲城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在该地区石质山地植被修复中需要重视以下原则,确保植被恢复效率[2]。

3.1 植被划分原则

众所周知,什么样的地方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树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保证树木生长率、存活率。为了更好地保证蒲城石质山植被修复效率,现针对地区天然植被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分析天然植被温度、水文条件以及生长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设定造林片区,选择适合区域环境要求的植物种类,进而保证植被恢复效率和进程,这更是保证蒲城石质山地植被快速、低成本、高效恢复的根本原则[3]。

3.2 选择合适的树种

古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植物生长方面也是如此。不少植被在成长中存在良好的区域生长优势和伴生种成长特征,这两个因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过程,由此形成了稳定、科学、健康、高效的植被混合成长结构。可以说,良好的树种搭配结构不仅能够彼此提供生长助力,还能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气候适宜、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区域小环境。另外,在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中,越来越多的业界工作人员认识到地带性植被所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地带性植被反映出的当地气候小环境。在植被修复方面对不同地形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成长做了统计和分析,结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等条件选择了科学的植物种类,确保了植物生长效率[4]。因此,蒲城石质山植被恢复中也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树种,在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树木成活率,在充分保证树木成活的条件下降低营林成本、提高营林效益,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3.3 树木结合原则

无论种植什么树种,也不管在什么地方造林,都是以生态为基础展开的植被恢复技术。石质山地造林也是如此,在林木种植中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性原则,同时要严格遵守大自然自身的规律,围绕植物天然成长习性因地制宜地进行造林,通过树木结合、生态搭配的原则塑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植物成活率。但是在过去石质山植被恢复之中,大部分林区的人工造林仅局限于乔木栽培,对于灌木、草丛并不是特别的重视,以至于大部分人工林存在着树木种类单一、苗木结构简单、林下生物稀少、枯叶枯枝得不到及时的清除,不仅达不到蓄养水源、降低水土流失的目的,甚至因此造成地面裸露,给火灾以及水土流失提供了方便。因此,在蒲城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方面,要严格遵循树木结合原则,确保林区树木成活率和成长速度[5]。

3.4 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是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在石质山植被恢复环节,要尽可能地选择与蒲城地区气候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并且采用针叶林、阔叶林混搭,乔木、灌木以及草丛相互配合,形成层次复杂、树种丰富的林区,给动植物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 蒲城石质山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4.1 石质山地营养土配方技术

针对石质山地土壤瘠薄、土层薄、山高坡陡、石渣多、土壤养分缺乏及石质类型,为树木生长提供合适的营养基质,维持其较长时期吸收足够的养分,避免后期小老树的形成。营养土配置的原则,就是N、P、K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合理,保水性好,透气性好,土壤营养持续时间长[3-4]。客土一定要与机质、有机肥按照7∶3的比例充分混匀,增加客土肥力,提高苗木成活率[6]。

4.2 石质山地造林整地技术

整地以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标准[5],采用机械挖坑和人工挖坑,坑穴和鱼鳞坑分析对比,结合根系的分布规律,形成适宜渭北石质山的整地技术。主要技术确定为凿石挖坑、围筑鱼鳞坑,坑间距2 m,并呈品字布局,鱼鳞坑下宽上窄,深0.8~1.2 m,利用破出的石块或周边的石块垒筑围堰,用砂浆水泥切成高30~40 cm的鱼鳞坑,围成环状高10~20 cm 的围堰或雨洪截留坡,以便苗木蓄水,具体如图1 所示。特别要注意在坑穴底部预留必要地缝隙,或者顺石层走向打洞,以利于根系生长。

图1 鱼鳞坑

4.3 石质山地造林模型及树种搭配方式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东南,当地石质山地普遍存在距离水源远、土层浅薄、养分欠缺的特征,因此在造林工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耐干旱、抓土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树种。另外,在树木栽培的时候,还要注重生态学理念及经济性、美观性为一体。比如:在山顶极困难区域选择黄刺玫、沙棘、野蓄薇、迎春花、金银花、棣棠、连翘等花灌木,中部岩石裸露区域选择侧柏、油松、白皮松、山杏等,在山脚以及土层比较厚的地区则选择栽种核桃、柿子、红枣、金银花、花椒等经济林,形成“花冠戴帽、绿带缠腰、经济林作裙”的格局,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4 石质山造林苗木及根系处理技术

众所周知,选苗、起苗和运输是树木成长的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必须要以国家现行标准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操作方式。在苗木选择方面,要选择无病虫害、长势良好且规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树木。常绿乔木树种应是2~3 年生以上的容器苗,裸根大苗一定要带土球30 cm以上,阔叶树要用GGR蘸根。

4.5 石质山地造林灌溉技术

苗木栽培完成之后,要及时地进行浇水,浇水量与植物坑穴大小相关,要注意浇水足够且浇头。这个时候,在距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直接就近取水灌溉,距离水源比较远的地方则要提前构建蓄水池,根据水源距离采用不同的浇水方式。目前,在造林工程中普遍采用多级取水和灌溉方式,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水流流速,确保水流均匀流入树穴中,待完全浸湿土壤之后再表层覆盖一层细土保湿。结合不同时期树穴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制定石质山地造林灌溉指南,达到高效、节水目的。

为灌溉苗木,采取三级扬水的办法,建设大容量的蓄水池,再经管道灌溉,确保苗木的成活。苗木栽植后,应立即进行浇水,在树木种植好后,要立即浇水,浇水时不可太急,要多次浇,直至浇透,并培土扶正,防止树木位移、倒伏。

4.6 石质山地造林覆盖技术

在样方中,对树穴分别进行地膜、黑色地布、白色地布、杂草和石块覆盖,调查土壤温度、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结合降雨和蒸腾,与对照进行不同覆盖物树木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分析树木生长情况,选择最佳的覆盖措施,以便保水、集水。

4.7 石质山地造林抚育管护技术

由于蒲城当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树木栽培中以春季3、4 月最佳,当树木成活之后在当年10 月份进行松土、除草。在松土的时候,围绕树木周围90 cm进行松土,采用里浅外深的松土方式,避免松土引起树根损伤。在树木栽培自后,当发生暴风雨之后,要及时地检查树木生长情况,对出现倾倒的树木及时扶正。以后每年定期进入林区检查和抚育,直到成林为止。另外,要做好鼠害、兔害、虫害的防治工作。

4.8 容器造林技术

由于石质山本身存在土质少、抗风以及抗干旱能力差的特点,传统的造林技术在应用中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成活率。在具体树木种植的时候,从容器中提取树苗的时候要依托土坨,从容器内到处带土坨的树木放置在树穴中,如果发现容器内苗木次存在不易倒出的现象,则可直接将容器破碎处理,然后种植。在栽植的时候要注意栽培方法和动作的应用,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栽培中出现根部损伤、树木种植不竖直以及根部扭曲等问题的发生。

5 蒲城石质山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的意义

蒲城石质山作为石质山地形中的典型区域,虽然土地条件差、土层薄瘠,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植被恢复慢,但工作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开展造林工作,必将产生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较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一是实现一次成林,减少造林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可以有效绿化、美化唐代帝王陵慕,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和困难山地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也为巩固当地精准脱贫成果提供较好的保障。二是绿化裸露的石质山,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提高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三是破解了制约渭北旱腰带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安全的技术瓶颈;解决了渭北旱腰带唐岭(唐帝岭)治理保护、景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对改善渭北地区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提高当地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做好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蒲城石质山地区造林成功,给其他石质山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有利于促进石质山地形区的环境保护。

6 结语

蒲城石质山与其他地区的石质山相似,都存在土地条件差、土壤养分少、土质稀薄、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植被恢复慢等特点,给造林工程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一区域的植被恢复技术和造林工程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通过深入考察当地环境特点,将自身理论与当地实践结合,运用科学的造林技术寻找突破点,从而选择出最佳植被恢复方式。合理利用石质山地,形成“花冠戴帽、绿带缠腰、经济林作裙”的格局,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蒲城石质山地区通过应用合理的技术造林成功,对于构建陕西省渭北地区和谐的空间,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蒲城县绿化造林工作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石质山地治理的信心,更是起到了石质山造林的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蒲城石质山地
山地草甸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那年夏天和蒲城葡萄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人文圣地 魅力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