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对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电值及尿动力学的影响

2022-08-10孟林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孟林娜

(兰陵县人民医院妇科,山东临沂 277700)

子宫脱垂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与盆腔组织薄弱相关,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引起腰骶部酸痛,并有肿物自阴道脱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既往临床针对子宫脱垂多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难以耐受手术治疗,加之术后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导致其术后恢复缓慢[2]。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通过引导患者反复进行有规律的自主训练,可以增强盆底支持组织力量。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电流参数,以电刺激方式诱发盆底肌收缩,之后患者根据生物反馈信息主动进行收缩盆底肌肉训练,从而促进盆底肌力恢复,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20 年12 月—2021 年11 月收治的96 例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肌电值及尿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96 例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盆底彩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脱垂;既往无盆底手术史;基本认知、沟通能力正常;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盆腔炎、阴道炎;存在下尿路感染;存在呼吸功能、免疫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该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年龄62~84 岁,平均年龄(73.15±4.16)岁;病程0.5~10 年,平均病程(5.13±1.52)年;子宫脱垂程度:Ⅰ度15 例,Ⅱ度19 例,Ⅲ度14 例。观察组: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3.10±4.15)岁;病程0.5~10 年,平均病程(5.11±1.58)年;子宫脱垂程度:Ⅰ度16 例,Ⅱ度20 例,Ⅲ度12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提臀训练: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随后缓慢抬起并收缩臀部,后放松,与呼吸频率相一致。3~5 s/次,10~15 次/组,3 组/d。(2)肛门、会阴收缩训练:引导患者取坐位,双腿交叉、双手叉腰,收缩肛门,后缓慢放松;叮嘱患者排空膀胱,深吸气时收缩会阴,呼气时放松。均为5 s/次,10~15 次/组,3 组/d。(3)腹式呼吸训练:引导患者取平卧位,双手自然平放于腹部,深吸气后缓慢呼气,实现腹部肌肉收缩。5 s/次,15~20 次/组,3 组/d。持续训练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采用生物电反馈刺激仪 (Laborie Medical Technologies Canada ULC,型号:Urostym,国械注进20172216024),引导患者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外阴,期间可采用屏风遮挡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启动仪器并对治疗探头进行常规消毒,后将治疗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调节各参数,电流为10~20 mA,频率为50 Hz,脉冲数为200~500 μs,10~15 min/次;使用探头对阴道内部盆底肌电信号活动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为视觉、声音信号,患者接收到信号后进行不同场景下的模拟训练,10~15 min/次。2 次/周,持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子宫脱垂程度:具体判定标准:无:患者无腰酸、腹部下坠等症状;Ⅰ度:子宫颈仍在阴道内,腰酸、腹部下坠等症状较为轻微,可通过休息缓解;Ⅱ度:子宫颈脱出阴道口,伴有盆腔牵拉、下坠感;Ⅲ度:子宫颈、子宫体均脱出阴道口。

(2)盆底肌电值: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检测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收缩时产生的最大肌电值。

(3)尿动力学: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尿动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闭合压及腹压漏尿点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子宫脱垂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子宫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子宫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脱垂程度比较[n(%)]

2.2 两组盆底肌电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I 类、II 类肌纤维最大肌电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类、II 类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肌电值比较[(±s),μV]

表2 两组盆底肌电值比较[(±s),μV]

2.3 两组尿动力学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功能性尿道长度长于对照组,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尿动力学比较[(±s),分]

表3 两组尿动力学比较[(±s),分]

3 讨论

临床尚未明确子宫脱垂的发病机制,认为该病发生与腹压增加、衰老、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会引发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手术为临床治疗早期子宫脱垂的常用方式,但其仅可机械性地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结构,如何更好地改善盆底功能仍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难题。

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综合采用提臀训练、肛门及会阴收缩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兴奋神经肌肉,提升患者盆底肌肉张力,进而增强排尿、排便控制能力[6-7]。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将治疗探头置于患者阴道内,以患者可耐受为前提,选择适宜电流参数施以刺激,并根据仪器反馈的电信号指导患者正确充分地收缩和松弛盆底肌,能够有效激活盆底肌肉,增强肌肉收缩幅度,充分唤醒受损神经肌肉,进而增强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盆底功能[8]。同时,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够促进患者尿道周围平滑肌、骨骼肌收缩,增强其对尿意的控制力,提高储尿功能,进而改善尿动力学。在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够进一步巩固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盆底肌功能,减轻子宫脱垂程度,加速尿动力学恢复。Ⅰ类肌纤维为慢纤维,与盆腔器官脱出、性功能障碍紧密相关。Ⅱ类肌纤维为快纤维,是诱发尿失禁的关键因素[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子宫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Ⅰ类、Ⅱ类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功能性尿道长度长于对照组,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在减轻子宫脱垂程度、改善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方面的效果确切。张慧君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能够加快轻中度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个性化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其尿动力学,减轻子宫脱垂程度。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