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地区吸虫塔监测中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种群动态简报

2022-08-10韩瑞华刘顺通张自启段爱菊王利霞刘长营王淑枝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峰期蚜虫高峰

韩瑞华,刘顺通,张自启,段爱菊,王利霞,刘长营,王淑枝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蚜虫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黄晓磊和乔格侠,2013),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蚜总科(Aphidoidea)(梁爱萍,2005)。蚜虫因其具有个体小、生活周期短、生活史复杂、繁殖力强、发生隐蔽、蔓延扩展迅速、难以防控等特点,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许国庆等,2011)。蚜虫自主迁飞能力不强,只能在无风或微风的条件下短距离低飞,长距离迁飞需借助风力的支持,其迁飞行为受环境因子及蚜虫生长状态的影响较大(李杨等,2005)。

中华通草蛉Chrysopasinica(Tjeder)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上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捕食能力强,是天敌优势种之一(许永玉等,1999)。捕食对象包括蚜虫、叶蝉、介壳虫、粉虱、木虱、蓟马等多种昆虫的卵和初龄幼虫。

前期研究表明中华通草蛉与麦蚜在田间具有跟随关系,草蛉高峰期的出现总是滞后于麦蚜高峰期(胡冠芳等,1994),但是这种跟随关系在中华通草蛉和有翅蚜之间仍然缺乏依据。吸虫塔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附近的小型飞行昆虫吸入塔内以达到监测小型昆虫迁飞动态的一种设施,在英国洛桑试验站已经运行逾50 a(张强等,2013)。本研究中我们将利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制开发的昆虫吸虫塔系统(苗麟等,2011),开展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本报道通过连续3年对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的迁飞习性、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旨在为洛阳地区蚜虫的预警、中华通草蛉的绿色应用及中华通草蛉与有翅蚜的关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在吸虫塔监测期间,试验地周围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1.2 吸虫塔试验装置

吸虫塔总高度8 800 mm,风机风量2 000 m3/h,风机转速1 450 r/min,整机质量200 kg,风机功率0.12 kw,规格460*460*8 300 mm,电源220V 50Hz,收集瓶容积600ml。安装地点N 34°38′,E112°28′,海拔113 m。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科云ST-1B型),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16年3月28日至10月31日,2017年3月27日至10月31日,2018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吸虫塔全天24h运行,每7d收集一次,将取回的样品瓶,于实验室内将所有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挑出分别计数。把挑出的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分别放入用样品储存瓶内有95%酒精中,放入冰箱中冷冻保存。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6年洛阳地区吸虫塔有蚜量和中华通草蛉发生量分析

2016年洛阳地区吸虫塔采集有翅蚜共计24 381头,中华通草蛉共计1 637头。有翅蚜有两个高峰期,高峰期蚜量占总蚜量的87.57%。4月5日至6月5日一个大高峰期出现,62 d共18 662头,占全年总蚜量的76.54%。4月上旬至5月中旬每周发生量均达到并超过1 000头,有2周发生量为5 354头和5 549头;8月29日至9月25日又一高峰期出现,其中9月上旬有一周的发生量超过了1 000头,28 d发生量是3 168头,占全年总蚜量的12.99%。

中华通草蛉有4个高峰,高峰数量占年总量的74.10%。5月30日至6月12日的发生高峰期,与有翅蚜的高峰有一周的重叠;9月12日至10月9日迎来了高峰期,在9月28日至10月3日这一周采集的最多有631头,28 d共有1 025头,占全年总草蛉量的62.61%,高峰期比同期有翅蚜高峰延迟了两周发生,其中有一周的发生高峰重叠期。

吸虫塔有翅蚜的高峰期在4月5日—6月5日,这个时期是蚜虫的防治重要时期,要在它达到防治时及时进行防治,并且要连续二个月。从采集的有翅蚜量和中华通草蛉量可知6月6日至8月28日这个时间段,两者的发生量是相重合的,在田间中华通草蛉对蚜虫种群的爆发可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2 2017年洛阳地区吸虫塔有蚜量和中华通草蛉发生量分析

图1 2016年吸虫塔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数量分析(河南洛阳)

图2 2017年吸虫塔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数量分析(河南洛阳)

2017年洛阳地区吸虫塔采集有翅蚜20 578头,中华通草蛉1 629头。有翅蚜有3个高峰期,高峰期采集的蚜量占总蚜量的87.96%。4月17日至5月30日,44 d 14 481头占全年总蚜量的70.37%。4月24日至4月30日这一周是当年采集蚜量最高的一周为4 618头。9月11日至9月24日,14 d 1 138头仅占全年总蚜量的5.53 %。第三高峰期出现在10月16日至10月31日,16 d 2 428头占全年总蚜量的12.06%。蚜虫始发期是3月中旬,10月31日结束时采集的蚜虫量仍有731头。

中华通草蛉有4个高峰,高峰采集数量占年总量的55.25%。5月22日至6月4日,14 d 372头占全年总量的22.84%,此高峰与有翅蚜的高峰期有一周的重叠;9月18日至10月8日,21 d 350头占全年总量的21.49%,和蚜虫的第二次高峰有一周的重叠;10月23日至10月31日,9 d 239头,与有翅蚜的第三次高峰同行。

吸虫塔有翅蚜的高峰期在4月10日至5月30日,在上半年;中华通草蛉则是5月22日至6月4日。从5月31日至9月10日,推测这个时间段中华通草蛉是可以对蚜虫起到一定防治作用的。

2.3 2018年洛阳地区吸虫塔有蚜量和中华通草蛉发生量分析

2018年洛阳地区吸虫塔采集有翅蚜18 796头,中华通草蛉1 378头。有翅蚜有三个高峰期,高峰期蚜量占总蚜量的84.93%。第一个高峰期是在4月16日至6月10日,55 d 8 664头,占全年总蚜量的46.09%。其中4月23日至5月1日发生量达到了这一高峰期的峰值2 045头;第二高峰期出现在8月27日至9月24日,28 d 3 867头,占全年总蚜量的20.57%;10月15日至10月31日第三高峰期出现,17 d 3 433头,占全年总蚜量的18.26%。蚜虫始发期是3月中旬,10月31日结束时蚜虫仍有997头。

中华通草蛉有3个高峰,高峰数量占年总量的67.27%。5月7日至6月3日,28 d 364头,占全年总草蛉量的26.42%,比有翅蚜的第一个高峰来的晚,相随了4周时间,又提前1周结束;7月9日至7月15日,7 d 134头;9月17日至9月15日,7 d 238头,占全年总草蛉量的17.27%,在有翅蚜第2个高峰期即将过去时,中华通草蛉采集量最多的一周与有翅蚜重叠1周。

吸虫塔有翅蚜的高峰期在4月16日—6月10日,中华通草蛉的高峰期是5月14日—6月3日,具有一定的重叠发生期,推测中华通草蛉对蚜虫的发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而后期的调查显示,仅7月9日至7月15日这一周草蛉发生量相对较多。

图3 2018年吸虫塔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数量分析(河南洛阳)

3 讨论

洛阳地区吸虫塔有翅蚜的发生动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大发生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 3年中,在此时间段收集到的有翅蚜量分别占全年收集到总蚜量的76.54%、70.37%、46.09%。吸虫塔有翅蚜量一年存在2-3个高峰期,当周取样有翅蚜量达400头左右则预示着高峰期的开始,高峰期收集到的蚜量可达总蚜量的80%以上。不同年份间有翅蚜高峰期数量及发生时间存在差异(见图1—4)。2016年有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18日-4月24日和9月12日-9月18日;2017年有3个高峰期,一大二小,分别出现在4月24日-4月30日、9月11日-9月17日和10月23日-10月29日;2018年也有3个高峰期,一大二小,分别出现在在4月23日-5月1日、9月10日-9月16日和10月22日-10月28日。另外,不同年份首个高峰期有翅蚜量均占年总蚜量45%以上,2016年76.54%、2017年70.37%、2018年46.09%。

图4 2016-2018年洛阳吸虫塔有翅蚜蚜量分析

通过三年吸虫塔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通草蛉的发生遵循与有翅蚜具有相互跟随的一般规律,而中华通草蛉高峰期基本上都要滞后于有翅蚜的发生高峰期(图1—3和图5),平均每年有3至4个发生高峰期,对于蚜虫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中华通草蛉对蚜虫种群的捕食作用和行为,除了物种自身的特性外,还同时受到种群密度因素、空间分布、环境因子(温、湿度等)及外激素类化学信息物质的影响(肖云丽等,2006)。中华通草蛉对低密度猎物具有较高的寻找能力,如何加大其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可以利用吸虫塔的有关数据来进行高效预防。

图5 2016-2018年洛阳吸虫塔有翅蚜、中华通草蛉平均量

猜你喜欢

高峰期蚜虫高峰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石庆云
早高峰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中国学生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