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2-08-10王洪芳

时代商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信息化

王洪芳

(阳信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山东 滨州 251800)

为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并且把建设中心向农村倾斜,在国家的大力帮助下,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略显落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已完全大于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革新速度,曾经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管理需求。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加快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使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深刻理解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管理的一种结合。从概念上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成果进行推广,以拓展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加速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创新信息传输渠道,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当前的高新生产技术,创造出更大的农业经济价值,从而加速农业的转型和发展,这就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内在含义。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推动农业转型,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走向了农业转型阶段,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了农业的转型,优化了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了农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单一的农产品输出,这种农业经济形式单一、发展慢、竞争能力差,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无法提高。政府根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来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上,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应用各种高新技术与先进信息,加强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农业转型,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二)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了绿色农业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主要手段,无论在绿色农业生产、管理阶段,还是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其运行效率。在信息技术的干预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并对绿色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从而发展农村经济。在这个整体环境下,农村的信息网、经济网、人脉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得到高速的发展,进而带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改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

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改善了管理模式,降低了管理成本。在农业管理信息化的运用中,使农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农民在得到完整的农业信息时可以更好的管理农业经济,农业管理信息化使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完善,农民在进行信息交换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农民在进行相关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可以变得合理、科学、高效。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时,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及信息手段,将管理流程与农民的农耕经验相结合,从而改善管理模式,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信息交换所获得的经验内容可以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跟踪控制,从而降低管理成本,进而推动农业的飞速发展。

三、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健全的基础设施是保障信息顺利传递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下,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才会顺利实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从农业经济管理来看,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信息技术的融合,都离不开“创新”二字,从内涵上看,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知道网络设施在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并根据农村现有形态以及当地的发展需要,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但在实际上,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农村现有网络设施完全符合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创新意识缺失,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价值观产生偏差,无论是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新网络设施的建设都受到阻碍。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型的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就无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农业发展速度也会变得 迟缓。

(二)建设资金不足

一般来说,资金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大的,大量资金的投入才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常进行。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有类型的工作都十分复杂,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如地区偏远问题、网络设施老旧问题、技术缺失问题等,其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巨大的,动用的人员十分广泛,需要的物品种类繁多。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投入的资金并不足以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究其原因,是政府的财政预算不准确、统一规划程度不高、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不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当地经济实力差,也同样无法承担起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消耗。

(三)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的粮食消耗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农业生产是保证我国人口温饱的基础,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建设是以农民群众高涨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农民群众具有简单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前提。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思维,以老经验、老手法进行农业种植,不接受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农民信息化程度低,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了解,信息化意识薄弱,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不到有效支持。

(四)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发展重心向农村转移,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农业的管理的力度上越来越强,但政府部门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满足不了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没有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大力支持,农民没有足够的、正确的信息资源支撑,因此对相关的市场信息了解不够,就盲目进行选种、生产,到了收获的季节,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出现滞销的情况。有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不足,建设内容也不够了解,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建设重视程度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建设就无法顺利开展。

(五)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人才供不应求,国内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速度更是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更是缺乏。在一些较大城市,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现象不明显,但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缺失。农村基层生活条件差、福利待遇差、薪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因此无法吸引到信息技术人才,这些都是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原因。

(六)经济信息有效性较差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信息丰富且繁杂。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网络建成后,网络上的经济信息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不能将经济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农民得到的经济信息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当农民将无效的、错误的农业信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会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就是要建立在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之上,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信息顺利传递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下,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才会顺利进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占我国经济的主要地位,但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生产方式与经济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尤其在偏远的山村地区,农业生产基本以人力、畜力为主,受到地域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现代化生产模式,而且农产品类型单一、农产品生产模式单一、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在有限的地域中进行农业活动,农产业生产的成本偏高,农民收入低,在这种生产与销售模式的无限循环下,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信息化建设必须提上日程。相关部门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情况完善农村技术网络设施,同时购入相关网络的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完整、合理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拓宽信息渠道,从而达到农业发展的预定目标。

(二)合理拨给建设资金

只有合理的拨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才能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常进行,从而发挥信息化的价值与优势。通常情况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十分高,但建设的意义非常巨大,政府与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据当地信息化建设需要,合理的拨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从而扩充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力、引入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增设信息化所需要的相关物品设施等,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稳定的建设环境。政府还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预算,合理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使用。同时,出台相应政策对信息化予以支持,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从而全面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合理性、有效性,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参与进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使当地经济发展足以支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加强农民对农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只有在农民的支持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合理进行。当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信息化培养的重视,从而加强农民对农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当地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知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从而让农民积极的加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政府还可以开办一些培训班和技术讲座,让农民从中学习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知识;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让农民更容易、更深入了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四)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农民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政府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加强政府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的理解,从而了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得到支持;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农业经济管理当中,让农民了解正确、有效的农业信息,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最后,政府要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相关制度,把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保证每一项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五)加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人才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人才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核心因素,只有加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才能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合理、高效的进行下去。农业是我国的根本产业,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多方面条件限制,导致农村地区相关人才缺失。相关部门应加大引入相关专业人才的力度,拓宽人才的引入渠道,建立相关的人才引进平台,从而引入更多的相关专业人才。相关部门应提高引入人才的福利待遇,健全相关人才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还要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价值观,从而保证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加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让人才真正积极的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去。

(六)优化农业管理信息化体系

要保障农业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就要优化农业管理信息化体系。从农业信息的管理水平上来说,建立一种农业经济管理的保障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有效的信息保障制度监管下,农业经济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农业管理信息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在农业信息的采集上,要合理的、有针对性地采集,要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第一时间将错误的、不合理的信息剔除,从而保障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及有效性,从而满足农民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明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找到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信息化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