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酵苜蓿颗粒对育成后期临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2022-08-09田凤云蒋桂韬戴求仲

动物营养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苜蓿草隐窝苜蓿

李 闯 田凤云 黄 璇 张 旭 邓 萍 蒋桂韬 戴求仲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室,长沙 410131)

当前我国饲料原料资源短缺,耕地面积的减少使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而蛋白质饲料的紧缺是制约我国畜牧业与饲料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代替常规蛋白质饲料尤为重要。苜蓿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其栽培历史悠久,不仅具有适应性强、利用期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重要的营养物质。史莹华等[1]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10%的苜蓿草粉能够显著提高25~55日龄四川白鹅的生长性能,提高其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李璐等[2]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2%和4%的苜蓿草粉可提高21日龄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冯宇妍等[3]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4%的苜蓿草粉可提高青脚麻鸡的生长性能。发酵苜蓿颗粒是将苜蓿与乳酸菌结合青贮发酵后,按一定比例与玉米、麦麸、统糠和膨润土配合后经调质制粒制成的颗粒型饲草产品,具有贮存期长、便于运输和方便饲喂等优点,而有关发酵苜蓿颗粒在家禽养殖生产中应用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育成后期是蛋鸭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蛋期的生长性能。为此,本试验拟通过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对育成后期临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提出发酵苜蓿颗粒的适宜替代比例,为苜蓿资源在麻鸭养殖中安全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酵苜蓿颗粒由湖南某牧业有限公司生产。苜蓿初花期刈割,切断打碎,经过晾晒后将含水率降低至70%以下,加入乳酸菌制剂包裹发酵。发酵完成后控制水分含量在30%,按50%苜蓿、20%统糠、15%玉米粉、15%麦麸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干压制成5 mm粒径大小的发酵苜蓿颗粒。实测营养成分含量为:干物质87.02%、粗蛋白质12.23%、粗脂肪4.38%、粗纤维25.33%、粗灰分12.07%、钙1.53%、磷0.67%、总能15.28 MJ/kg。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70日龄雌性临武鸭3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各组之间试验鸭平均初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5%、10%、15%和20%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

1.3 试验饲粮

基础饲粮参照本研究室制定的湖南省地方标准《临武鸭营养需要》(DB43/T 898—2014)[4],以玉米、豆粕、菜籽粕和次粉等为主要原料配制,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4 饲养管理

临武鸭由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饲养试验在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试验场进行。试验前对鸭舍和器具进行消毒,试验鸭分上、下2层阶梯笼养,单笼饲养,各重复均匀分布于鸭舍。试验鸭自由采食和饮水,按常规进行栏舍消毒和日常管理。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 生长性能

在试验第35天20:00断料供水,次日08:00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试验期间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试验鸭每天的投料量及剩余料量,并计算试验鸭的平均初重、平均末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

1.5.2 血清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含量

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体重相近、采食正常、无怪癖的健康试验鸭2只,空腹12 h后,翅下静脉采血5 mL,静置30 min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并收集血清,-20 ℃下保存。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URIT-8000,优利特,美国)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UN)、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计算白蛋白/球蛋白。

使用放射性免疫分析仪(XH6080,西安核仪器厂)检测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含量,所用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5.3 屠宰性能

各重复随机选取1只接近该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验鸭,称活重后颈部放血致死,用湿拔法去除羽毛并将水沥干,参照国家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NY/T 823—2004)[5]测定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并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1.5.4 器官指数

试验鸭屠宰后,取其内脏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胰腺、肌胃及腺胃,用滤纸吸取多余水分和血液,剔去多余组织、脂肪,称重,计算器官指数:

器官指数(g/kg)=器官重(g)/活体重(kg)。

1.5.5 肠道发育

在步骤1.5.3完成后,分离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用刻度尺测量各肠段长度并称重,计算各个肠段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相对长度(cm/kg)=肠道长度(cm)/活体重(kg);
相对重量(g/kg)=肠道重量(g)/活体重(kg)。

1.5.6 肠道黏膜形态结构

在步骤1.5.5完成后,剪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2 cm左右,用玻璃棒轻轻挑去其中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残余水分之后,置于10%甲醛磷酸缓冲液中固定。将标本经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展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处理后,制成4~6 μm厚的石蜡切片。用专业软件DigiLab-C进行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测量,每张切片取5个视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记录数据,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1.5.7 盲肠菌群

试验结束后,每组重复选取2只试验鸭,收集盲肠内容物混合均匀,-80 ℃下保存。大肠杆菌测定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准备5支盛有9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分别标记1、2、3、4、5号。称取1 g左右肠内容物样品,投入1号管中,振荡摇匀,进行10倍递增稀释,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依次稀释至10-3、10-4、10-5。用吸管分别在10-3、10-4、10-5各取1 mL样品匀液,注入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采用平板涂布法计数,确保获得菌落数为30~300之间。大肠杆菌用麦康凯培养基培养,37 ℃下恒温需氧培养24 h后计数。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稀释则按上述方法依次稀释至10-5、10-6、10-7。乳酸杆菌用MRS固体琼脂培养基培养,双歧杆菌用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培养,均置于37 ℃培养箱厌氧培养48 h后计数。结果均以每克样品中含有的菌落总数(CFU/g)表示。菌落总数计算公式如下:

N=∑C/(n1+0.1n2)d。

式中:N为样品中菌落总数;∑C为平板菌落数之和;n1为第一稀释度平板个数;n2为第二稀释度平板个数;d为稀释因子。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作为显著差异的判断标准。

2 结 果

2.1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组之间平均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由表3和表4可知,各组之间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组之间除血清LDL和UA含量外,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5%、15%和20%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U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5%和20%发酵苜蓿颗粒组(P<0.05)。

表2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3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表4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器官指数的影响

表5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各组之间血清F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5%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LH含量最高,显著高于5%、10%和20%发酵苜蓿颗粒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

2.5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肠道发育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由表7可知,各组之间十二指肠、空肠和小肠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0%发酵苜蓿颗粒组回肠相对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发酵苜蓿颗粒组(P<0.05),对照组和15%发酵苜蓿颗粒组回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5%发酵苜蓿颗粒组(P<0.05)。

由表8可知,各组之间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5%发酵苜蓿颗粒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10%发酵苜蓿颗粒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15%发酵苜蓿颗粒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20%发酵苜蓿颗粒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

2.6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盲肠菌群的影响

由表9可知,各组之间盲肠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5%、10%和15%发酵苜蓿颗粒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

表7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的影响

表8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3 讨 论

3.1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鉴于畜禽的品种差异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生长阶段消化道发育不同,对苜蓿养分的利用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得到不同的养殖效果。孔祥会[6]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10%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25~55日龄四川白鹅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王凯[7]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5%~7%苜蓿草粉能显著提高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阎春池等[8]和占今舜等[9]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Jiang等[10]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14~49日龄白番鸭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比例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对育成后期临武鸭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各组试验鸭的平均日采食量随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比例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原因可能是本试验中发酵苜蓿颗粒的能值低于全价饲粮,其添加相应降低了能量浓度,因此试验鸭需通过增加采食量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

表9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盲肠菌群的影响

3.2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屠宰性能可以反映养分在动物组织中的沉积[11]。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是衡量畜禽产肉性能的主要指标,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分别在80%和60%以上时认为家禽产肉性能良好[12]。有学者研究认为,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苜蓿草粉能提高鹅的屠宰性能[8,13]。Zheng等[14]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5%、8%和10%苜蓿草粉可提高北京油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且降低腹脂率。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比例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对临武鸭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各组屠宰率和全净膛分别在92%和78%以上,表明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对临武鸭屠宰性能无负面影响。试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试验动物和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不同有关。

器官指数可以反映机体系统器官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机体代谢水平。刘记强等[13]研究表明,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2~8周龄固始鸡的肝脏、心脏和胰脏重量的影响不大。阎春池等[8]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结果。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比例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对临武鸭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发酵苜蓿颗粒对育成后期临武鸭的器官发育未产生不利影响。但该结果与李刚等[15]、邵彩梅等[16]和周世霞[17]研究结果不同。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试验动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有关。本试验中所用试验动物为育成后期临武鸭,该阶段试验鸭器官发育已趋于成熟,因此对器官发育的影响较小。

3.3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血清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

血清UA含量可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平衡情况,氨基酸平衡较好则血清UA含量下降;TG、TC、HDL和LDL是反映脂肪代谢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衡量饮食是否均衡[18]。占今舜等[13]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8%、12%和16%的苜蓿草粉能显著降低21~42日龄扬州鹅血清TG、TC和LDL含量。本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5%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UA和LDL含量显著降低,说明5%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时,饲粮氨基酸平衡较好,并能降低试验鸭血脂水平。LH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来源于垂体前叶,作用于卵巢,与FSH协同作用,促进卵泡成熟[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发酵苜蓿颗粒组血清LH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适宜的发酵苜蓿颗粒替代比例能提高育成后期临武鸭血清LH含量。发酵苜蓿颗粒影响临武鸭血清相关指标的原因可能与苜蓿中的某些活性成分有关[20],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发酵苜蓿颗粒对临武鸭肠道发育及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肠道是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肠道的发育情况能直接反映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21]。杨曙明等[22]研究发现,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增加,豁眼鹅各肠段重占整个消化道的比重上升;占今舜等[9]和周秀丽[23]研究认为,饲粮中苜蓿添加水平可显著影响鹅盲肠长度和重量。本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比例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显著影响回肠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试验结果与上述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饲粮中粗纤维水平的改变有关。

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是反映肠道黏膜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24]。肠绒毛变长,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就越大,较高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25]。隐窝深度越浅,说明细胞成熟度越好,肠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增强,化学消化功能越强[26]。张卫辉等[26]在研究高纤维饲粮对22~60日龄海兰褐蛋鸡肠道结构的影响时发现,不同的纤维源均提高小肠段的绒毛高度和降低隐窝深度。侯振平等[27]研究不同比例青贮苎麻替代基础饲粮对朗德鹅肠道发育的影响发现,20%青贮苎麻替代基础饲粮能显著提高试验鹅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夏晨[28]研究发现,随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扬州鹅各肠段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本试验中,不同比例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可显著影响各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回肠绒毛高度,这可能是苜蓿经发酵后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促进了小肠绒毛发育[7]。试验结果与徐珊珊[29]、陶晓东[30]报道结果一致。

3.5 发酵苜蓿草颗粒对临武鸭盲肠菌群的影响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是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多时,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对动物的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作用。有研究认为,发酵饲料和饲粮纤维水平均可提高动物肠道中有益菌的菌群丰度[31-32]。尹鹏鹏[33]研究发现,饲喂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1∶1)发酵饲料能显著提高1~35日龄肉鸭肠道内的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冯宇妍等[3]在肉鸡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和苜蓿草粉,结果显示,4~6周龄肉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得到了提高。本试验中,5%~15%发酵苜蓿颗粒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5%~15%发酵苜蓿颗粒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可提高盲肠有益菌数量,促进肠道健康。有研究认为,乳酸菌可能通过上调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的mRNA表达对小肠绒毛生长发育状况产生影响[34]。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能促进小肠绒毛发育的原因。

4 结 论

本试验条件下,5%~20%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对70~105日龄临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无不良影响,且能改善临武鸭小肠形态。发酵苜蓿颗粒替代基础饲粮比例为5%~15%时,能降低血脂水平,促进盲肠有益菌的增殖。生产实践中可用5%~15%发酵苜蓿颗粒等量替代基础饲粮饲喂70~105日龄雌性临武鸭。

猜你喜欢

苜蓿草隐窝苜蓿
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肌动蛋白染色协助分析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相对定量研究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苜蓿的种植技术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的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经关节突全内镜侧隐窝减压的临床应用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