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治理的研判与展望
——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报告的解析与思考

2022-08-09陈晓曦

关键词:经合组织疫情教育

陈晓曦,葛 晟

(1.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 211815;2.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教育系统进行了严峻的压力测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188 个国家约16亿学生受疫情影响停课,传统教学活动受到中断。鉴于教师、学生、课程、资金等教育要素的全球流动是当前教育全球治理格局的显著特征[1],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这些要素的有效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中断了全球教育治理的发展进程。为降低疫情影响,确保教学活动有效推进,各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在疫情初期出台并采取了各种应对政策和措施,其实施效果参差不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联合哈佛全球教育创新计划和世界银行教育全球实践项目调研并搜集了经合组织成员国在疫情期间的教育数据,建立并分析了具有国际比较性的定量指标,形成系列报告,涵盖了疫情期间的教育对策经验、数据跟踪分析、效果反馈评价等,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总结了公共危机应对策略的经验教训。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影响

疫情初期,全球各地教育机构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尽管在线学习迅速取代了面对面授课,但这也大大影响了授课效果,降低了国际学生流动性,对教育机构和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危机甚至引发了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质疑。

(一)国际学生流动性降低

据测算,经合组织成员国教育系统中平均6%的学生为外国国籍,在博士研究生层次中,留学生比例高达22%。经合组织发布的教育年度概览对国际学生流动性数据进行跟踪报道,2020 年报道中显示了这一数据有逆转的趋势。据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在2021 年3 月联合公开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在2020年减少了16%的国际学生入学,占新生总数的43%;法国发放的2020、2021 学年学生签证总量为69 082 个,同比下降25%;同年,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减少12%;新西兰国际学生减少17.3%;瑞典国际学生减少19.5%[2]。当疫情下的主要教学模式变为线上授课时,留学生无论选择留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将大大减少甚至失去“国际接触”与“投入国外就业市场和人脉”的机会,疫情也对国际学生“学业的连续性”“在东道国的安全和法律地位”“留学国外攻读学位的价值认知”等方面造成影响[3]。

一项关于在英国学习的欧盟成员国学生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主要是为了“拓宽视野,体验异国文化,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提高英语水平”[4]。另一项关于参加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U- Erasmus)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国外生活”“学习或提高一门外语”“认识新朋友”是选择此项目的前三个因素[5]。然而,疫情管控措施使得以上元素缩水,大大降低了留学的体验感,从而使高校国际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也让国际学生对于教育质量以及学历、学位的价值产生怀疑。

大多数高校对留学生和本国生的收费标准有较大差距,留学生规模减少对许多高校的筹资结构产生连带影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国际学生群体庞大,留学费用高昂,国际学生学费是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筹资来源。经合组织2017 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加拿大高校的国际学生学费平均比本土学生高约13 900 美元;澳大利亚高校从国际学生学费中获得的收入超过高校年均支出总额的四分之一[6],疫情对澳大利亚高校造成约20~30 亿美元的学费收入损失[7];对加拿大高校造成的国际学生学费收入损失也高达3.77~34 亿美元。随着疫情常态化下国际生源的持续减少,这些国家的核心教育质量不仅遭受负面影响,对本国学生提供的财政资助、科研水平和活动治理等也会受影响。经合组织很多成员国长年依靠国际学生流动来促进外国人才移民,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降低了移民申请门槛,出台相关措施促进国际毕业生就业[8]。疫情导致国际学生数量减少势必对这些国家推动知识生产和科研创新造成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筹资结构受到冲击

根据经合组织《经济展望》测算,2020 年全球经济活动下降6%,经合组织国家平均失业率从2019 年的5.4%攀升至9.2%[9]。病毒的不断变异、疫情的重复反弹令增长失衡预期加深,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也进一步影响了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据统计,疫情前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每年在公共教育领域的支出占政府支出总额的11%。然而,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公共财政收入急剧下降,政府须重新审计教育在国家预算中的优先级别,调整投资重点,投放紧急资金用于支持持续飙升的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成本,使得教育筹资结构受到空前冲击[10]。

短期来看,政府会继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虽然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支出与教育成果转化间没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但在不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情况下减少财政投入很可能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教育全球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尽管金融危机时各国政府大幅削减财政预算,但绝大多数国家在2008—2009 年间依然继续增加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支持,直到2010 年才首次出现放缓迹象,其中三分之一的经合组织国家由于经济紧缩才削减教育财政预算。据世界银行分析预测,疫情将导致未来几年的公共开支增长放缓,政府如要保持对教育投入比例不变,教育支出仍会继续增长,但相较于疫情的涨幅会大幅放缓[11]。自2020 年上半年以来,一些国家在短期内迅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措施,帮助整个教育系统应对校园封闭造成的教学混乱和负面的经济影响。2020 年经合组织中67.6%的成员国为应对疫情增加了国家教育预算,主要用于采购防护用品,以及维持教学、行政工作的软硬件服务。

长远来看,政府在后疫情时代须加大对医疗卫生、就业保障和经济复苏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因此教育领域尤其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财政预算缩减风险。例如,美国2021 年相较于疫情初期的2020 年减少教育公共预算17 亿美元,同比降低1.8%,其中高等教育领域支出同比降低2.7%[12];英国大学在疫情期间陷入重大财务风险,13 所大学将以负储备面临破产风险。同时,财政预算的缩减将加剧对学费收入依赖度高的机构脆弱性,并造成连锁反应。财政预算缩减也直接影响学生资助贷款额度,经济萧条、就业市场不景气让毕业生难以返还贷款,进一步缩减学生资助额度,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由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支出中平均三分之二用于支付教职工薪酬,学校收入的减少会导致进一步的裁员。为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财政挑战,高等教育机构应充分参与新的协同效应建设,探索收入来源新渠道。

(三)学生胜任力培养模式面临转型

经合组织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对人才培养的“全球胜任力”进行了多维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能力:一是分析地方性、全球性和文化性问题的能力;二是理解、欣赏他人价值观的能力;三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四是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能力[13]。总体来看,全球胜任力的综合评价标准建立在知识、认知、社会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基础上。原定于2021 和2024 年的PISA 测试受疫情影响将分别推迟至2022 和2025 年,测评的重点将转移至创造性思维和外语能力,同时还将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PISA 推迟测评及转变主题都与疫情影响下的世界教育格局和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导向的转变紧密相关。

疫情下对学生胜任力评价导向的转变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带来了红利。经合组织在专项报告《教育的中断及教育的反思:全球新冠疫情如何改变教育》中指出,疫情下教育系统应致力于维持四个方面的平衡关系,即教育与优先保障健康安全的平衡,教育连贯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教育需求与学校承载能力的供给平衡,课程时间约束与课程方式创新的平衡[14]。在疫情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有效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监控力、执行力和利用资源能力等技能,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核心技能的需求。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混合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潜能,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后疫情时代人才全球胜任力的获取,包括合作、沟通、独立研究和高级认知技能等。这进一步对学校配套政策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转型提出了相应要求。为应对疫情造成的不稳定性,充分调动教育系统的“创新力、复原力、改革力”,学校在育人环节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管理技能和变革魄力”[15]。教育系统要做好有效配套措施,出台激励政策,合理设计学生评价考核形式,突出能力导向。

二、疫情期间各国教育应对措施及效果研判比较

经合组织官网的“教育应对全球疫情”模块收集整理了各国颁布政策、采取措施以及行动结果评价。在“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初步方案—国家快照”栏目中,经合组织总结概括了各国教育系统在疫情初期的应对措施,用清晰的数据图表展示各国教育抗疫情况。

(一)快速调整政策,应对国际学生流动减少的影响

面对国际学生流动减少,多国政府迅速采取积极对策。加拿大放宽了学生入境准则,学生只要拿到有效录取证明或加拿大公民与移民处来信即可入镜;俄罗斯在封锁边境禁止国际旅客入境期间允许国际学生正常入境学习;意大利准许签证在审批状态中的学生提前完成网上预注册并参加线上课程,如果这些国际学生最终不能到校正式注册并完成学业,高校也会提供证明承认相应的课程学分;瑞典移民局针对疫情期间的远程学习调整政策,只要课程计划超过一半为线上授课,学生即可申请瑞典居住许可证,瑞典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出口协会也合作修改相关立法使国际学生入学程序灵活化;法国在疫情期间出台了简化国际学生入学的规定,包括调整校历、签证和入学注册程序的数字化等。

除了放宽国际学生入境条件,各国也调整政策,积极促进留学生在本国就业,为所在国创造更多价值。比利时、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韩国等延长了国际学生毕业后滞留时限,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加拿大发布临时政策,针对疫情期间持有临时工作签但即将过期的毕业生,以及取得过毕业后临时工作签的国际学生,签发期最长可达18 个月;韩国为促进国际学生就业,为毕业季的留学生申请者签发了类似的D-10 居住签证。尽管做出多方努力,全球范围内学生签证申请数量仍持续下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机构国际大学组织调研,2020 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89%的高校国际学生流动,具体数据存在一些区域差异,如非洲国家受影响高校为78%,欧洲则高达95%[16]。

(二)颁布紧急财政方案,应对教育机构筹资模式变化冲击

为应对疫情,帮助师生和整个教育系统应对校园停课造成的混乱和经济影响,经合组织多国在短期内出台紧急财政方案,涉及学生贷款、助学金和就业资助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财政影响。

澳大利亚政府在2020 年4 月发布“高等教育救援计划”[17],为因疫情危机流离失所的公民提供资助,提供再教育机会,帮助公民提升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保障本土学生的学业资金并免除6 个月的贷款利息,大大降低了短期线上课程成本。加拿大政府于2020 年4 月宣布启动“加拿大学生紧急福利计划”[18],为因疫情无法落实就业的大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提供就业资助;同时,加拿大学生服务补助金中心为在抗击疫情中参与国家服务和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资助;另外,加拿大政府还宣布将学生助学金翻倍,并扩大资助学生范围,同时为受疫情影响学业、科研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额外奖金资助延期福利。意大利政府于2020 年3 月启动远程学习支持计划,为学校配备线上授课所需的数字平台和工具,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电子设备免费租赁服务,并为教职工线上授课提供技术支持;2020 年5 月,意大利政府出台新举措,提供额外资金支付各级学校应对疫情危机的特殊服务、安全设备和消毒材料等成本费用;同时,还批准了额外的财政资助,向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紧急资助,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新西兰政府于2020年4 月发布大学生支持计划[19],帮助在校大学生在疫情常态化下继续完成学业,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学生贷款额度,为困难学生提供额外资助,免除课程费用等。英国政府于2020 年4 月宣布为学校提供额外资助[20],覆盖应对疫情所增加的部分办学成本,包括基础设施费、电费、网络信息开发等公共事业费,以及医务工作者等抗议一线人员子女的学费、餐费和消毒费等。美国国会于2020 年3 月27 日通过《新冠疫情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ARES Act)[21],拨款2.2 万亿美元为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提供快速直接的经济援助,其中大约140 亿美元作为高等教育紧急救济基金(HEERF)拨给了高等教育办公室,向生活受到影响的大学生提供紧急经济援助补助金。2021 年1 月14 日,美国教育部宣布追加212 亿美元的高等教育紧急救济援助,确保疫情常态化下高校教育的有序推进。

(三)多措并举,应对教学模式和学生能力培养模式转型

疫情初期,经合组织各国在加强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缩小不同群体学习差距,促进高等教育终身化等方面采取了诸多行动。然而,各国教育系统的准备和过渡水平不一。德国、西班牙、瑞典、哥伦比亚等国在疫情前招收的远程教育学生就已超过15%,有较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土耳其招收的远程教育学生不到1%;比利时、日本等国此前只招收全日制学生,基本无远程教学经验。为此,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加强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推行慕课等混合教学方式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为不同的目标受众开发更具差异化的教育产品。尽管各国教育系统采取了各类应急政策,但其执行效果却差强人意。经合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已采取的教育应急对策存在“设计缺乏协调”“执行混乱”“应对仓促”“与教师、家长意愿冲突”等问题[14]。因此,在初期应急政策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者也开始反思,如何在抓好数字技术带来机遇的同时重新设计公共政策框架,更好满足高等教育中非传统学习者的需求,同时防范全新模式导致学习不足和职业发展前景不佳的风险。

三、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出路与建议

基于经合组织疫情期间的教育文件可发现,许多指导性建议在前期受灾影响评估、已实施政策效果比较的基础上氤氲而生,为后疫情时代教育全球治理指明了出路。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性原则、政策制定思路须充分关注并有效利用。

(一)科学谨慎地重启校园,有效公平地恢复教育

虽然各国教育系统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自我调整,但这次全球疫情也显示了当前教育基础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经合组织在总结分析各国教育领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十项原则、四步走战略、两个关注点,为各国科学谨慎重启校园提供了可靠遵循。

1.十项原则。首先,可参考经合组织和国际教育组织共同制定的“有效公平恢复教育的十项原则”[22],促进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行业组织在后疫情时代的合作,有效应对危机,重塑教育体制,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十项原则具体如下:(1)尽可能保持校园开放和安全;(2)确保教育资源公平;(3)建立面向所有学生的远程学习基础设施;(4)支持教师职业生涯发展;(5)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辅助学生的手段;(6)为满足学生的教育、社会和情感需求提供针对性支持;(7)与教师和利益相关者共同设计高校在线学习基础设施;(8)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和职业培训机会;(9)鼓励创新合作文化;(10)从国家和国际研究中学习经验。经合组织提出的10 条有效公平恢复教育的原则有助于建立国际合作和同行学习准则,促进更科学合理、顺应时代的全球教育治理框架的形成。

2.四步走战略。根据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施莱歇司长提出的“四步走战略”,在重启校园前应充分评估、权衡和管控风险。首先,要为全体师生、工作人员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如年事已高的教师,有慢性病、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等易感染人群;其次,出台明确的社交距离规定,避免大规模集会活动,错开上下课时间,食堂错峰用餐,制定明确的卫生管控制度,包括洗手步骤,呼吸礼仪,防护设备使用方案,公共设施清洁程序,食品安全保障条例等;再次,人事部门要修改考勤规章,宽容健康原因的缺席,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最后,还要保障师生的全面、科学、充分培训;制定一套有效的健康情况监测程序和完善的突发状况应急程序,同时开展专项培训,包括改进废物管理的做法,保洁人员消毒培训等,帮助在校人员更好应对病毒,识别风险,精准施力。

3.两个关注点。根据经合组织对多国做法的总结,校园重启的同时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第一,利用学生返校契机评估学习损失。评估不仅要关注从线上课程中获取的知识技能程度,更要重点测评学生在线学习期间展示或未能展示的能力。显然,有效的校外学习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执行力、自我监控和在线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重启后,学校和教师应更有意识地帮助所有学生培养这些技能,提升综合胜任力。第二,重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远程学习基础设施,改善远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此次疫情虽打乱了原有的教育秩序,却也为学生拓宽了远程学习的途径和渠道,扩展了线上学习资源和机会,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治等品质大有裨益。

(二)构建教育应急策略实施框架,增强教育系统韧性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实施团队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COVID-19 教育对策战略实施框架”[23],有助于各国在有效应对疫情的同时促进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公平、质量和福祉,并从更广泛的角度增强教育系统抵御风险的韧性。实施框架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步骤。

1.多方位谋划教育对策实施战略框架设计。面对疫情等公共危机时,由于资源、能力和时间等限制约束,政策制定者在短时间内无法确定最优应对方案,因此搭建一个高效制定政策的实施框架可提高教育系统的危机适应能力,帮助其快速寻找解决方案,更好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未来世界教育格局”[24]。通过将政策设计与愿景、能力、工具相融合,并充分考虑疫情下师生的健康和幸福感,在教学方法上赋予学校一定自主权,为及时利益相关者参与沟通并提供决策信息创造广泛空间,同时充分考虑围绕办学机构和学生的可用人力及技术资源、补充性政策等背景因素,从而为各国教育系统在短时间内快速制定可行的对策方案提供理论框架(如图1),帮助构建“韧性教育生态”。

图1 制定教育对策实施战略框架

2.多层次着手教育对策实施战略路径规划。在上述战略框架的指导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应对疫情实施方案还需要从四个方面具体考虑。第一,确定与危机相关的关键背景因素,合理评估技术、财政和后勤等可用资源,积极拓展官方和民间的教育合作渠道,充分考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评估手段等因素对政策的适配性。第二,将及时利益相关者作为战略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健康卫生专家和家委会等各环节及时利益相关方应在明晰责任的基础上协调合作,保持教育一贯性和平衡性,有效沟通,共谋出路。第三,在总结早期应对疫情措施的优劣性基础上,明确中长期战略政策设计的指导性愿景,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福祉,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及时利益相关者的自我效能、创新动能、发展潜能,增强教育系统抵御风险的韧性。第四,站在后疫情时代角度,综合考虑不同角色在政策制定中的责任分工、资源比重,增强战略对策实操性,为教师、学生、家长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渠道畅通的沟通机制,并根据效果反馈适时调整政策措施。

3.多角度衡量教育对策实施战略进展情况各项指标评价。为进一步评价应急政策在具体实施中的效果,可借用图2 对实施效果的各项指标进行反馈,确定在策略实施中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势的领域。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应急政策对各项指标的具体行动效果进行相关度打分:1 代表相关度最低,即基本未达到政策建议的既定目标;4 代表相关度最高,即完全达成了政策建议的既定目标。各项指标全部打分完毕后,连线形成的雷达图可直观立体展示,通过执行现有政策,教育系统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哪些领域还须改进加强。通过反馈评价可定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脆弱性指标,进而使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教育对策实施战略,并调整政策,精准发力。

图2 教育对策实施战略的进展情况衡量图

灵活运用路径表和雷达图这两种工具之间的重复迭代,将为教育系统韧性能力提升指明方向,从而增强后疫情时代教育系统的抵御能力、吸收能力和恢复能力,促使教育生态不断自我修复和演化,充分抵御风险。

(三)促进国际间教育抗疫合作,搭建全球教育治理新纽带

后疫情时代呼唤世界各国教育互通互联、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合作监测机制,持续做好各国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数据搜集工作,开展各国教育抗疫的动态比较;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各国教育系统保持沟通交流,洞悉世界教育治理格局发展形势,推动全球教育共同发展。

1.构建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合作机制,加强国际教育抗疫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教育同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全球教育系统应充分运用组织职能,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积极建立疫情沟通机制,就校园疫情防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内容开展经验分享,深化教育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教育国际互动。全球教育生态受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态的影响,各系统构成“共同利益场域”[25]。为打造后疫情时代全球健康生态,在经合组织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国际合作框架下,教育系统还应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合作,建立社会应对重大风险合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财政和金融等工具,携手应对疫情给全球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如经合组织网络论坛(The Forum Network)对全球教育关注问题进行研讨探究,经合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创新响应跟踪器(COVID- 19 Innovative Response Tracker)对健康、经济和教育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并实时更新。各国教育在识别和评估风险时要综合考虑互通和连锁反应,做好资源分配;在防范和化解风险时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构建风险应急预案机制,健全风险管理系统,灵活应对突发式和新式危机,推进系统优化和应对极端事件的抵御能力,从而探索可持续的教育减贫发展路径,助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现代化建设。

2.挖掘国际教育合作新渠道,拓展对话空间。疫情冲击下,开展远程教学,创新混合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缩短教育数字鸿沟以及各种复学保障措施等,几乎无一例外成为各国教育的必选项。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打通交流平台势在必行。一方面,在第四次教育革命浪潮的驱动下,借助数字化手段促进世界教育系统的信息合作共享,促使信息传播更及时、公开和科学。根据经合组织主张的互信和风险共担基本原则,搭建国际合作桥梁,为教育和其他领域专家、学者或领导者提供对话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云端会晤、文件合作汇编等务实合作,促使不同教育主体进行交流互助,提升共赢能力。例如,经合组织携手哈佛全球教育创新计划团队、世界银行全球教育实践团队召开以“新冠疫情和教育”为主题的云端研讨会,汇总在线教学平台工具、课程资源、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和指导准则,大力推动未来全球教育治理健康发展。再者,世界教育要携手应对挑战,建构在线教学新范式和学校合作教学新场景,以及全社会协作支持新机制。

3.做好后疫情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外开放在打赢国内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及全球抗疫中的重要作用。疫情中涌现出的海归医学专家在战疫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海外留学人员在疫情初期向祖国捐献的物资为我国抗疫第一阶段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鲜活事例充分展现了教育对外开放40 余年来的成果,同时再次证明不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必须坚持并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释放更多人文红利和人才红利,助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与世界各国教育面临同样的风险与挑战,因此要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积极的态度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助力海外留学人员稳在当地,引导外国留学生安在中国,支援他国教育系统合作抗疫,在参与全球抗疫中展现中国教育担当;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向纵深发展,灵活借鉴科技发达国家优势,积极融合AI、大数据、5G 等前沿科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被动式学习向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转变,综合提升人才培养的全球胜任力;做好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提升工作,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真正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

四、总结

经合组织作为全世界学校系统的诊断专家、裁判员和政策顾问,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影响世界教育秩序期间,对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搜集汇编和跟踪分析,为各国教育系统制定应急对策提供了参考方向;对各国教育抗疫做法记录总结并科学研判,为政策改良和国际教育比较研究提供了直接支持;同时,基于其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报告总结和各国教育专家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可供全球教育高层领导者参考的中长期指导性原则、方案和意见框架。当前,病毒的不断变异导致全球疫情仍未停止,在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后疫情时代,任何单一的校园重启计划都可能因疫情再次爆发而不得不中断。鉴于此,应充分发挥经合组织“国际教育智库的属性”,在实践中总结世界教育前期做法和经验,在国际合作互动中思考新举措,不断升级优化方案,打造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治理新常态。当下我国更要立足国情,切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借助经合组织等国际性平台,与世界各国教育互通有无,在世界教育治理格局重组中掌握主动权,占领新高地。

猜你喜欢

经合组织疫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战疫情
题解教育『三问』
经合组织:社交和情感、实践和身体技能必不可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1980—203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和供应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