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军95年来人才强军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启示

2022-08-09李胜之

政工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我军强军人才

李胜之

过去95年间,我军人才工作伴随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发展逐步建立完善,坚持政治引领、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开拓进取,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军道路。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95年来人才强军的发展历程,总结实践经验,研透内在规律,对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建军95年来人才强军的发展历程

建军95年来,人才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及时适应形势变化和任务拓展,充分发挥我军特有的政治、组织、制度、精神优势,人才强军实践取得一系列重大发展成就。

(一)创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军之初,我军人才工作深刻吸取大革命时期的突出问题,开创性地建立了具有我军特色的指导原则、制度机制和方法举措,为人民军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重申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奠基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1930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党的军事机关组织与系统问题》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中央军委建立总政治部,同年10月颁布我军史上第一个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从领导机关和制度规范方面对加强人才工作进行了完善。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必须大量的培养干部”,将人才工作提升到迫切任务、战略任务的新高度。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提出“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成为我军人才工作的明确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军主动吸收、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保障了人民军队的大发展,为取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规范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军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总要求,在正规化、现代化上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发展成果,有力推动我军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化。1950年4月,中央军委正式成立总政治部,之后专门设立干部部门,进一步巩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了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1949年到1953年底,中央军委先后组建了军事学院、后勤学院以及各军兵种院校等一大批军事院校,构建起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军队人才教育体系。1954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法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执行,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1955年起先后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加强人才工作进行了重大制度改革,保证了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探索的过程中,人才工作正规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与军队整体建设紧密融合,为在新的时期开创人才强军战略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军人才工作紧跟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历史伟大转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进程,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坚持了正确方向,探索了特点规律,取得了巨大成效。1980年12月,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明确了我军人才建设目标、重点和途径,构筑了人才强军战略的框架思路。1987年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对改革开放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我军人才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兴起和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实际,江泽民强调“人才是兴军之本”,把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1989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方针原则及主要任务。1998年12月,在《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中,总结了对新时期军队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对我军人才工作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面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胡锦涛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军人才工作紧紧围绕保障有效履行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展开,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健全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2004年以来,相继出台《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等政策法规,制定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发展模式和建设重点等作出统筹安排和规定保障,有力确保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军人才建设科学发展。

(四)奋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实施人才强军战略、重振政治纲纪、归正育人重心、加强建设布局、深化改革攻坚,推动人才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习主席反复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把人才作用和重要性提升到强国兴军的战略高度,开启了新时代人才强军的伟大征程。2014年10月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全面加强党对军队建设、党对人才工作的绝对领导,明确军队好干部标准,立起“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好样子,指明了人才工作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申“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有力推动人才强军向着现代化迈进。近年来,全军坚决彻底肃清郭徐房张流毒影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先后部署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大步走开军民融合培养路子,成立中央军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统筹统管统用新机制,实质性走开军官职业化道路,探索实施新型文职人员、兵员制度,人才强军之路越走越宽、行稳致远。2021年9月,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强军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提供了战略指引,标志着人才强军战略迈入深入实施、体系推进的新阶段。

二、建军95年来人才强军的经验启示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人才强军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和丰富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人才强军的正确方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坚持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原则,是中国特色军事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95年来,我军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从政治上培养、考察、使用人才,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军队人才工作只有把党的领导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人才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二)坚持向战为战,始终强化人才强军的核心指向。军人向战而生,人才为战而育。能打仗、打胜仗始终是军队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战争年代,军队人才工作聚焦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依托战争实践培养出一大批帅才战将。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我军坚持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培养重心聚焦能战,建设重点指向善战,选用标准突出胜战,牢固立起人才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实践证明,只有让战斗力标准硬起来、实起来,才能充分激发官兵投身练兵备战、谋战研战的热情动力,不断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军人才能够驾驭现代战争、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三)坚持着眼长远,不断拓展人才强军的战略布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的人才布局,决定着明天的人才格局、竞争态势。我军95年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更是一段未雨绸缪布局、广纳天下英才的聚贤历程,从吸引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到积极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再到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我军始终保持着人才工作的主动,坚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远的眼光吸引和聚集人才,确保了人才队伍的质量、规模和结构与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这充分说明,只有高瞻远瞩、超前布局,努力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军事人才队伍,才能稳妥应对各方势力的挑战,经受住未来战争的考验。

(四)坚持多元育优,持续构建人才强军的培养体系。邦之兴,由得人也。通过教育培训造就军事人才,是人才强军的一条重要经验,是部队人才专业化的必由之路。从革命战争时期的龙江书院、抗日军政大学,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军事院校,我军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科学构建了不同类型层级的岗位素质模型,统筹设计各阶段培训内容和考评办法,形成递进升级、衔接配套的培养链条,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衔接。实践证明,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任务要求,只有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配置体系,才能锻造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五)坚持健全制度,着力完善人才强军的基础支撑。建设一流人才队伍,需要一流制度保障。建军95年的积极探索,使我军人才工作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零散到系统,逐步走上正规化建设轨道的发展过程,先后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的决定》等法规性文件,对人才队伍职业发展、培养开发、待遇激励等作了规定和明确,为更好集聚、管理、使用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实践证明,面对世界军事革命新发展、我军装备水平和组织形态新变化,只有不断深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形成具有军事职业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才能真正推动人才强军落地落实,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

三、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在部队落地落实的思考

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新时代推动军事人员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推进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必须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继承传统、创新实践,立足实际、瞄准未来,培养出更多堪当强军胜战重任的一流人才,不断开创催生和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

(一)面对现实紧迫的忠诚考验,要更加注重强化政治引领。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标准是我军人才第一位的标准,政治要求是对我军人才最根本的要求”。面对固根与拔根较量、铸魂与蛀魂拉锯的现实威胁,必须始终把听党指挥摆在首位,确保人才建设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要深学理论强化思想武装。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扎实推进理论课堂“漫灌”、个性辅导“滴灌”、手机网络“浇灌”、社会见学“浸灌”,广泛开展群众性学理论活动,进一步深化理性认知、强化理论认同,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把正思想之舵。要赓续传统厚植红色基因。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百年党史的“精神富矿”滋养官兵、补钙强骨,用好用活线上线下党史博物馆,常态组织“党史馆里讲党课、军史馆里铸军魂”活动,涵养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度自觉。要加强磨砺提升政治能力。把政治标准落实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注重让政治能力在斗争一线摔打锤炼、在本职岗位磨砺提升、用组织生活淬火提纯,保持明辨是非的政治定力,防范“政治转基因”,守住精神“上甘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面对复杂紧张的斗争形势,要更加注重突出打仗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随着国际竞争紧张加剧和国家利益不断延伸,必须时刻绷紧能战胜战之弦,立起统领人才建设姓军为战的“魂”和“纲”,加紧锻造聚焦备战打仗的人才方阵。要在组织建设上向打仗用力。着眼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固的“战斗堡垒”,把工作重心向练兵备战倾斜用劲,严格落实议战议训制度,大兴战争和作战问题研究之风,增强各级党组织领导备战打仗、建设人才队伍的能力,为聚焦备战打仗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在精神意志上向打仗聚焦。把激发战斗精神、锤炼战斗作风作为重大课题,坚决破除和平积弊,常态开展形势战备教育,大力构建“尚武”文化氛围,树牢敌情意识,上紧战备发条,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磨练官兵意志,为打得赢、过得硬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在培养体系上向打仗对接。树牢为战育人标准导向,创新教为战、研为战、练为战的育人模式,打通培训链路,设计成才路径,重点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不断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三)面对不断拓展的使命要求,要更加注重加强实践历练。实践是人才成长的最好课堂。必须让官兵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才能练就抗挫抗压的宽肩膀、苦干实干的真本领,锻造堪当强军重任的栋梁之材。要用好战训任务这个磨刀石。树牢“平时就是战时、操场就是战场、出动就是出征”的思想,紧贴实战环境出情况,紧盯强敌对手练实招,紧抓短板弱项求突破,利用一线交锋、联演联训等时机,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在近似实战背景下积累实践经验、增长真才实干。要用好岗位交流这个铺路石。科学规划官兵成长路径,探索运行换岗交流的经常性常态化机制,让官兵多经历几个吃劲岗位的历练,在适度的岗位调整中感受新情况、承担新任务、学习新知识、收获新成果,推动官兵突破思维定势,旺盛进取精神,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要用好矛盾问题这个试金石。以信任、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敢于并且善于把官兵放到那些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让人才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的千锤百炼,在困难逆境中磨意志、在挑战考验中长本领、在破解难题中强能力,为今后更稳健的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四)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要更加注重创新激励支撑。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我军的重要成功之道、制胜之道。面对人才来源更加多元、人才队伍更加庞大的实际,必须主动跳出固有模式,顺应时代进步发展,更加积极进取地做好团结、引领、成就人才的工作,形成强军事业对人才吸引的强大磁场。要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把人才强军充分融入人才强国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让人才有更多创业机会、更大干事舞台、更广发展空间,积极延揽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我军建设发展服务。要持续端正选用导向。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对各类人才用其所长、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真正把强军事业需要的人用起来,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各类人才配置处在最佳状态,以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方阵托举新时代强军伟业。要大力营造聚才氛围。牢固树立“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指导理念,大力构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相互关心的生活环境、简单透明的人际环境,持续推动“暖心惠才”工程,在事业上搭桥送梯,在生活上帮困解难,着力增强军事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持续激发投身强军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

猜你喜欢

我军强军人才
我的科技强军梦
人才云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强军战歌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从《强军》,看强军
毛遂自荐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