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乡土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厚度

2022-08-09张小龙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

张小龙

(甘肃省静宁县八里初级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主要依据教材、教参等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深入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导致教学内容的固化特征明显,难以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不利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近些年来,课程改革得到了深入推行,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深化学生的历史感悟。乡土资源能够有效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能够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巧妙地融入乡土资源,以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得以顺利激发出来,从而高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原则

(一)应用价值

1.激发学习热情。乡土资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又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历史,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乡土资源的运用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于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对当地的历史古迹、博物馆等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的学习深度得到拓展,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2.拓展知识视野。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将乡土资源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使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然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部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教材中多采取较为简单的叙述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乡土资源,进一步诠释这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3.加强思想教育。目前,思想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教师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能够很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家庭、家乡着手,之后逐步深化拓展。我国各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差异化的风土人情。初中历史教师巧妙运用这些凸显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将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充分激发出来。和文字表述的教材内容相比,乡土资源类型多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4.培育历史素养。核心素养理念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应用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地方史穿插到对中国史及世界史的讲解中,以帮助学生对三者之间部分与整体、多样与统一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历史教师可以将大量的地方史料记载提供给学生,通过带领学生提取、总结史料记载,促使学生的实证精神得到培养。

(二)应用原则

1.具体针对性。乡土资源类型众多,历史教师在选择、应用乡土资源时要充分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尽量不要选择完全重合、高度近似的乡土资源。同时,教师要将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喜好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确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形式多样性。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选择乡土资源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选择生动有趣且形式多样的乡土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以有效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

3.适度适量性。乡土资源的引入要服务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乡土资源引入过多,或引入时机不合理,不但乡土资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环节要认真筛选乡土资源,对乡土资源的引入方式、插入时机等进行深入思考,避免出现偏离主题、喧宾夺主等不良现象。

二、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乡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征,发挥着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为充分体现乡土资源的价值,初中历史教师要准确把握乡土资源的运用时机和方式,紧密结合乡土资源和教材内容,以充分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应用

历史教学主要于课堂中开展,因此教师要将历史课堂作为应用乡土资源的主要载体。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的联系性、史论统一性等特征明显,只有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学习,学生方可准确、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要系统梳理教学流程,明确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环节,以便将课堂主战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般来讲,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历史事件与当今生活存在着较大的时间间隔,如果教师直接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激发。因此,历史教师要精心准备与设计课堂导入部分,以便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乡土资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如果在新课导入环节巧妙应用适宜的乡土资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时空隔阂,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从玉门关、阳关这两个地方着手,引导学生回忆阳关、玉门关所涉及的诗句,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呈现阳关遗址与玉门关遗址,以便快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2.活化教材。历史教学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教材中无法全面呈现所有的事件,一些历史细节并没有在历史课本中得到详细体现,因此教师如果仅仅依据教材内容机械化地开展教学工作,容易束缚学生的视野与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教科书为主线,将乡土资源作为辅助,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使历史知识的鲜活性、生动性等得到增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此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前搜集、整理关联性较强的地方史料,之后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述乡土资源,如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将会得到丰富,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马超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马超占据的凉州在如今的什么地方,之后将甘肃省武威市的乡土历史融入课堂当中,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三国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专题学习。在运用乡土资源时,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情况,将乡土资源学习作为教学主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乡土资源专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眼界能够得到有效拓展,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够得到激发,家国情怀同时可以得到强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对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历史概况等进行详细描述,也可将家乡的发展变化作为分析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历史的发展。例如,在完成《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于课下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可以是老人的口述资料,也可以是图片对比等。汇总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地的发展历史,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教师通过引入鲜活的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同时,深入结合生活实践与课本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中应用乡土资源时,历史教师要对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依据教学主题科学选取乡土资源,不要强行添加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资源,否则容易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教师还要关注乡土资源的价值导向,保证与教材内容具有统一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注意的是,乡土资源主要用以补充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行拓展,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感悟,教师需要明确教材的主导地位,不要过度讲解乡土历史。教师只有坚持合理性、科学性的原则,方可以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积极价值。

(二)以乡土资源开辟第二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历史教师还需要组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课外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在室内、室外、学校、社会等环境中广泛开展。通过在课外实践中应用乡土资源,既可以拓展与补充教材内容,又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等能力进行高效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考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不会影响到第二课堂,能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兴趣喜好,应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切实保证第二课堂的实施效果。就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教学方法。

1.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产生真切感受,紧密联系起历史与现实。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古迹遗址、古建筑、纪念馆等一系列实物乡土资源,或带领学生对相关单位、部门等进行访问。为保证实地考察的效果,历史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兴趣状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以小组形式调查、参观当地的实物乡土资源。小组成员要明确自身职责,与其他成员加强协作,以便顺利完成实地考察任务。完成实地考察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撰写出来,总结当地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入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于无形之中渗透德育内容。同时,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在实地考察、小组合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持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竞赛活动。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较强,为体现乡土资源的价值,历史教师可以围绕有关乡土资源组织竞赛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被快速调动起来,语言表达组织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与提高。以演讲比赛为例,历史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简略穿插当地的乡土历史,等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再鼓励学生于课下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相关史料,依据提前确定的主题制作演讲稿,并深度参与到演讲比赛当中。当参赛学生演讲过后,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评选出演讲主题突出、史料翔实准确的选手,并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这样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就能够得到显著优化,在史料搜集整理、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同步提升。此外,历史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的建议,将快问快答等多元化竞赛形式引入进来,避免长期沿用某一种竞赛方式,否则学生的参与热情将会逐渐消减。

3.建设文化墙。目前,大部分学校会将能够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等张贴于教学楼走廊、班级墙上,用以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激励。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与学生共同将乡土资源内容融入走廊文化与室内文化墙中。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进来,联合开展文化墙建设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工具对乡土资源知识进行大量搜集,综合考虑学生的感知能力、课程内容等因素,将有价值的乡土历史知识筛选出来,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整理和转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乡土资源内容。在开辟历史第二课堂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受课程课时、学业压力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不能在课外实践教学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学生的负担将会大幅度增加,历史教学计划也会遭到打乱。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制订科学、详细的教学计划,充分融合常规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以便将课外实践的价值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使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得到增强,还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搜集、整理有价值的乡土资源,结合具体教学安排,将乡土资源科学地融入教学实践中,以进一步改善历史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既要在课堂导入、知识讲解等各个环节内穿插渗透乡土资源,又要将灵活性、趣味性更强的第二课堂开辟出来。历史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促使乡土资源的价值、作用得到全面体现。

猜你喜欢

乡土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