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中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2022-08-09张吉军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素养

张吉军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这一概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以往低效的课堂教学不同,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准确性。其以有效课堂为基础,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能够使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得到高效落实,最终促使学科教学获取最大效果。然而,具体教学实践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全面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问题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等认识不够全面,误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多讲知识、多问问题、放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多设计语文活动等,这些错误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一些语文教师由于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基本上是单纯模仿名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盲目追求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使得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目标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改理念、学科素养要求存在显著的差距。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忽视了对新课程理念、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常常出现片面化、偏离综合素养、超出中小学生认知范畴等问题,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其次,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心制定教学目标,但一些教师研究不够全面,过度偏重情感目标,忽视了实践目标,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常忽视了语文课文内容的特点,无论对于哪篇文章,都是从三个维度设计目标,致使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呆板性,不够灵活。

(三)教学方法问题

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要求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确保选择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中小学语文课堂依然束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或者单纯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忽视了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手段的单一、滞后,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始终徘徊于课堂之外,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问题

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教材开展教学,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之中,必须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纵观当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一些教师始终束缚在传统的“教材观”中,常常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评价问题

受应试教学观念的束缚,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更新和完善。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依然以期中、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以学生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此外,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情况。还有一些教师通常习惯采用批判性的语言,很少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以至于难以发挥出教学评价的教育价值。

二、构建中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

教师只有具备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观念的正向促进价值;而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只能阻碍教师的教学活动。基于此,广大教师应以新课改要求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

首先,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面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服务、引导角色,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自主学习,最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其次,树立学生发展性的成长理念。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想有效防止这些问题的形成,教师还需要在改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的观念衡量学生,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诉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发展性的成长理念下,教师还应重视课后反馈,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再次,树立教育教学创新观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要身体力行地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立足于具体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诉求等内容,多方面、多维度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中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心备课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只有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构建高效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基于当前中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切不可照搬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者重复使用以往的教学目标。

首先,备教材、大纲、教学活动。面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进行思考和分析,深刻了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编写目标、知识内容要点、课文体裁和类型、学习重难点等,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出综合性的教学目标,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备学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基于高效课堂的内涵,教师可以灵活借助微信、QQ 等工具,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等,并依此制定教学目标。

再次,为了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消息,从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角度出发,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目标,确保其高效性。

(三)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筛选,确保选择的内容具有时代特色。为了实现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还要加大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延伸。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真正实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将与教材中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完成语文的高效学习。

其次,积极开发校本内容。要想更好构建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从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完成语文的高效学习。

再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时代性,确保选择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有趣,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诉求,贯彻落实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

(四)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高效教学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不仅要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应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高效课堂的内涵,教师唯有摒弃传统“讲解式”的教学模式,坚持多元化的原则,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高效完成语文学习。

首先,坚持以生为本开展教学。“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观点看法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其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依据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灵活选择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导学案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中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鲜血液,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次,开展差异化教学。要想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尊重班级中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班级中学困生、学优生、学中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案,确保所有层次的学生均可在有针对性的教学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五)多方互动,构建互动式课堂

面对中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交流碰撞中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营造互动学习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在课堂氛围的吸引下,激活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宽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实现语文的高效学习。基于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互动课堂时,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具体来说,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自己从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营造互动课堂氛围的时候,还应借助幽默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教学态度,以及适度的表扬和鼓励等,使中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其次,优化课堂提问,强化互动教学效果。在打造中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以课堂提问作为契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关注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设计的问题指向教学内容,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相契合,且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和层次性,从而确保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均可参与到互动学习之中。

再次,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强化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图片、视频、情境等教学手段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六)科学评价,高效教学

对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评价,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缺陷等进行判断。在构建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

首先,杜绝唯成绩论。教师不应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理性看待考试成绩,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包括能力形成、课堂参与程度、个人素养、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使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广泛、全面,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直观、全面地反馈出来。

其次,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合作评价等都纳入具体的评价内容中,使得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了解教学评价的具体标准,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便于更好地加以改进和优化。

再次,在优化评价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有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需求,适当降低评价标准,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借助激励性的语言,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但具体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重塑教学目标、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等,从而真正完成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目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