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林木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与对策

2022-08-08冯祥元华晓琴屠丽芳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武威市种苗林木

冯祥元,华晓琴,屠丽芳

(甘肃省武威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分属黄河流域与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两大河流域,“阶梯式”地貌和山川沙地类,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冬寒夏暑,温差大,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的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生产的种苗质量高,适应性强,深受西北旱寒荒漠区造林绿化偏爱。平坦的苗圃地,优越的灌溉条件,有利于林木种苗产业规模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持续推进,有效拉动了武威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但是目前随着经营主体、育苗土地、品种质量等方面较大的政策和需求变动,林木种苗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1 现状与问题

1.1 现状

2020年,武威市共有苗圃(育苗地)3 300多处,育苗面积2 150 hm2。其中凉州区1 210 hm2,天祝县300 hm2,古浪县337 hm2,民勤县262 hm2,市直林业单位41 hm2。树种品种60多个,产量约5.84亿株,出圃苗木约2.5亿株,其中供应市域内用苗8 860多万株,市外销售16 140万株(见表1)。市内共有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1处,省级良种基地3处,采种基地4处,每年采收林木种子约150 000 kg,主要为沙枣、花棒、梭梭、毛条、沙蒿、白刺、沙拐枣等沙生树种。生产的种苗除满足市域造林绿化外,大部销往省内周边及内蒙古中西部、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同类生态地区。

表1 武威市2020年育苗情况

1.2 发展特点

1)种植集群布局已经形成。市内凉州区以清源镇为主的凉州—古浪路沿线,以云杉、樟子松、油松、柏树、槐树、榆树及花灌木培育为重点,育苗面积在1 350 hm2以上,为全市主要苗木生产、集散基地。天祝县天堂、华藏、哈溪等高海拔河谷片区,以云杉和祁连圆柏为重点。民勤县、古浪县沙区以梭梭、花棒、毛条、沙枣、白榆等沙生树种为主。在品种结构方面,大规格常绿景观树种、色叶品种和花灌木已成为产业主流品种。

2)社会化育苗已成为主体。各种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个体、合作社和农户等社会经济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和承包国有林业单位苗圃等形式,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种苗产业,已占全市育苗面积的80%以上,成为全市种苗产业的主体。

3)市场化经营已成为方向。种苗使用招投标制度的建立,以及育苗树种结构的多样性和管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推动产业向市场化有序发展。目前,全市注册种苗企业、农民育苗合作组织700多家。特别是一些业外企业的加入,提升了市场运作活力,他们积极向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推销苗木,使市内种苗在该区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兰州、白银、甘南等地承接绿化工程,拓宽销售渠道,成为林木种苗产业的主力军,龙头企业主导地位日益明显。

4)质量监管持续加强。全市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林业执法单位,强化了行政管理和服务,落实了种苗证签制度,建立了春季造林苗木抽检制度。在苗木出圃时,种苗、森检业务人员现场检验,核发检验证和检疫证,确保了种苗证签给付。

5)新型服务体系悄然兴起。一些规模较大的种苗企业以合作、挂靠、电子商务等形式联接育苗农户,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种苗经营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相关平台,发布信息、技术,沟通产销渠道。每年的春秋两季,市内苗圃地头,活跃着专业化掘苗队伍,开展大苗带土球起挖、吊装、拉运、栽植、后期管护等全程服务。来自陕西、河北、四川等地的专业化嫁接“小分队”,有效解决了企业育苗嫁接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1.3 发展历程

近年来,武威市林木种苗产业经历了平稳发展、迅猛扩张,到目前逐步调整优化、趋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2010年前,育苗面积长期稳定在650 hm2左右,生产主体是国有林场和苗圃,出圃以计划调拨为主,主要供给市域内造林绿化。2010年前后,内蒙古中西部和宁夏等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由于气候相同、地域相邻,武威市种苗倍受青睐。市场产销两旺,加之苗木采购全部推行了招投标制度,大量育苗农户和非公育苗企业应运而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市育苗面积2013年突破2 000 hm2,2015——2016年达到了高峰,近年又逐步回落,出现了一次骤起骤落的大起伏(见图1)。苗木年销售收入2010年之前在3 000万元左右,2013年突破亿元大关,2015年达2.1亿元,近年在1.8亿元左右。

图1 武威市育苗面积2013—2020年变化情况

1.4 存在主要问题与原因

1)种苗产业无序发展,市场过剩风险已经显现。受2010年前后种苗产业火爆的影响,一些农户、企业跟风育苗,冲动而上,全市出现了大面积育苗的“风暴”,致使苗木产量激增,供需矛盾突出。近年苗价偏低,积压报废严重,产业规模回缩。

2)苗木结构性短缺现象时常发生。育苗组织化程度低,盲目无序生产,致使常规苗木在圃积压严重,而容器苗、大规格苗和花卉苗自产又不足。另外,林业产业政策性因素导致的苗木余缺现象时有发生。2012—2017年全市从省外调入近2亿株枸杞、梨、红枣、核桃等经济林果苗木,梭梭苗木年度间紧俏价高和过剩报废呈周期性波动。

3)良种化水平低。林木良种选育工作薄弱滞后,加之用于造林的各类沙旱生灌木良种技术性短缺,致使良种资源少,生产供应程度低。

4)质量监管薄弱,指导服务不够。由于种苗供需季节非常集中,致使春季管理服务能力较为滞后,种源产地管理不力,种源不适及盲目引种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现有的国家和省上的苗木标准,涉及的树种品种少,适用范围小,指标较为单一,对国土绿化、城镇绿化使用的大规格苗木、多样化的指标要求等尚无系统全面的质量标准,引导生产、规范管理缺乏依据。

2 机遇与挑战

2.1 战略机遇

按照《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建设任务和投资持续增加,国土绿化计划完成营造林8万hm2,防沙治沙7万hm2。加上退耕还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湿地修复、更新造林、政府专项债券和各种社会化公益基金造林等,造林总面积将超过30万hm2,年需各类苗木9 000万株以上,市域内需求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北方防沙带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构筑、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等,武威种苗在国内甘蒙宁青疆藏大市场广阔。新时代新阶段,种苗需求将呈现多元化格局,生态树种、园林绿化树种、大规格苗木、容器林草苗木、花卉盆景、造型地被类种苗门类齐全,产业升值空间大。逐步建立的种苗繁育、造林、管护全程化生产经营模式,产业链条拉长,附加值高。种质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林业苗圃土地充裕,生态地域优势明显,人才济济,营销网络较好,外向型势头良好。2019年8月,国家林草局出台《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种苗产业再迎政策项目利好。因此,在林业生态建设重大利好政策叠加的大背景下,林木种苗产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

2.2 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林木种苗市场低迷,悲观松懈情绪对产业发展形成挑战。2019年前后国有林场改革任务的完成,市域内传统育苗实力强、长期发挥“领头羊”作用的国有林业场站等全部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已逐步退出种苗产业,种苗生产将面临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的挑战。随着2021年国家防止和纠正耕地“非粮化”政策的出台,诸多农耕地上的苗圃逐步退出,将面临集群格局调整优化的挑战。随着林木良种使用率目标管理制度的建立,种苗产业发展特别是生态造林苗木的生产使用将面临良种化的挑战。城镇园林绿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花繁叶茂、色彩斑斓,对名优特品种、盆景造型、花草地被等种苗的繁育生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综上分析,林木种苗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武威市林木种苗产业仍然是林草行业的阳光产业,完全可以乘势而上,大有作为。要充分看待种苗产业的有利条件、产业基础和地域品种特色,理性克服盲目悲观和松懈松劲情绪,沉着应对市场动荡规律,全面提振产业发展的信心。要借助现有种苗企业、农户的政策性退出和优胜劣汰,调整提高,转型升级,通过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进林木种苗产业跨上新台阶。

3 思路与对策

林木种苗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保障,在林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1],既是营造林过程的一个环节,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基础产业。同时,林木种苗作为遗传基因的载体,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在林业产业中需要更高科技要求和技术含量,发展种苗产业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武威市林木种苗产业生产供应能力快速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外向型市场逐步拓展,承揽造林绿化工程的经营模式日臻完善,保障服务工作全面加强。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3],以专业化、规模化、良种化、市场化、标准化生产供应为目标,着力构建生产供应体系、良种选育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见图2)。

图2 林木种苗产业体系

3.1 生产供应体系

种苗生产供应是产业发展的主体。生产供应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规划布局、产品结构、生产主体和经营方式。要根据造林绿化需求、种苗市场潜力、产业发展水平,按照生产规模适度、布局集群、地域特色鲜明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紧扣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从战略性主导产品、区域化优势产品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上做好品种选择与规格设计(表2),稳定乡土树种育苗生产规模,增加林木良种、高技术产品在苗木培育中的比重,补齐自动化生产、营养袋育苗、大规格苗木、盆景、花卉、草坪等的短板,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扶持现有种苗企业优化重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模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规模大的永久性专业苗圃,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市、县区组建的国有生态建设公司,接管划为公益一类林业单位生产经营种苗,盘活现有的种苗及苗圃资源。通过生产经营许可手段,有序推进规模小、分散经营农户、农耕地上临时苗圃退出种苗产业。市内国家级、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和保障性苗圃,要做好必要的种苗储备,解决林木良种、新品种和特殊种苗市场供应“失灵”问题,建立招投标供应和合同制保障供应相结合的使用机制。支持种苗企业建立育苗、供应、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后期管护一体化、全程化生产经营模式,拉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图3)。

图3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表2 武威市种苗产业发展产品结构表

3.2 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良种使用率的高低决定着林分质量和效益的发挥,推进良种化进程始终是种苗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育繁推一条龙机制,加快选育步伐,提高繁育产量,加大使用力度。依托国家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林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单位、国有林业场站、实力较强的种苗企业,重点做好主要生态造林树种的良种引进驯化和种质创新。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挖掘开发一批耐瘠薄、耐盐碱、抗病虫害、抗干旱的优良乡土树种,着力解决良种资源“瓶颈”制约。通过林木良种补贴、政策扶持、项目支撑、计划调控等资金政策手段,加大已审定林木良种的繁育规模。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相关规定,对所有政府投资的造林项目和国有林业单位实施的造林项目,实行良种使用率目标责任管理,把好良种使用关口(图4)。

图4 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3.3 质量标准体系

大苗造林具有抵御恶劣环境能力强、管护难度小、成林早、见效快等优点,在国土绿化和城镇绿化美化中大量应用;小苗具有抗风、耐旱、成活好、易丛植等优点,在治沙造林和荒山造林中推广应用。但具体适用的苗木质量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相关的国标省标树种、指标不全、适用范围过大,未区分绿化区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使用无章可循的问题。同时,种源产地对造林后成活生长差异大。因此,要全面制定完善适于地方特定绿化区域的苗木质量标准体系,满足不同区段、不同林种的造林所需。

苗木的质量标准体系应包含高度、地径、根系、分枝、冠幅、土球等规格指标,检疫对象、苗干通直度、色泽、芽体、木质化、机械损伤等综合控制指标,种源、良种、种子、产地等性能指标(图5)。

图5 林木种苗质量标准体系

3.4 市场监管体系

种苗市场监管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产业有序发展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生产经营许可、行业管理、质量检验监督、品种种源管控等监管体系,提高生产质量,管好流通质量,把住使用质量。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打击乱引滥繁、虚假广告、无证无签、假劣种苗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严格证签制度,所有流通和使用的种苗都必须持有“质量检验证”、“植物检疫证”和“标签”,在项目验收付款环节,均需核查给付“两证一签”,实现种苗质量的可追溯。认真执行春季种苗质量抽检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制度,确保抽检覆盖率在85%以上。强化种源、良种的使用管控,各类造林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批复,都必须明确种源、品种、良种、产地等指标,并作为验收评价的指标内容(图6)。

图6 林木种苗市场监管体系

3.5 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科技信息引领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信息服务在种苗产业中显得尤为主要。林草管理部门要按照“造林绿化种苗先行”,“适地适树适种源、就近购苗用苗”原则,对辖区内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建立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之间的衔接机制,避免生产使用的盲目性。林业科技服务单位要突出种苗产业技术密集型地位,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切实解决品种引进驯化、高效快繁等的技术疑难,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主管部门、服务单位、种苗企业围绕各自的职责,打造各级各类、线上线下种苗信息平台,为种苗现货交易和新品种展示提供场所,以不同的实用形式开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发挥种苗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技术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种苗产业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图7)。

图7 林木种苗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4 结束语

近年来,武威市依托市内及周边相邻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对种苗需求量大的机遇,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林木种苗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了种植集群布局已经形成、社会化育苗已成为主体、市场化经营已成为方向、质量监管持续加强、新型服务体系悄然兴起等产业化特点。但还存在无序发展、种苗结构性短缺、良种化水平低、质量监管服务薄弱等问题。分析梳理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种苗产业仍然是林草行业的阳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理性分析认为,武威市林木种苗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高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大良种选育推广步伐,制定完善质量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技术信息服务,构建比较完备的生产供应、良种选育推广、质量标准、市场监管、科技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体系。

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已有多人作了相关研究。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产品的升级,技术的进步,势必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必然要经历一个调整发展的过程,本文仅为管窥之见,提出的问题和对策措施相对宽泛,定量的指标研究尚显欠缺。

猜你喜欢

武威市种苗林木
武威市成功创办首家肉牛种畜禽场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小刺猬的秘密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