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产教科一体化平台 助力校企融合发展

2022-08-05

广东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科校企协同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度推进产教科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 途径。“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政校行企”(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多方主体,集聚各方优质资源,打造了产教科联合中心,有力支撑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构建教师全覆盖、产业全渗透、教学全方位、科研齐发力的“产-教-科”耦合式发展模式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教育教学”为支点、“科学技术服务”为动力,构建教师全覆盖、产业全渗透、教学全方位、科研齐发力的“产-教-科”耦合式发展模式,使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服务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并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累积因果循环机制,实现产业、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产教科联合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管理组织构架如图1所示,建设生化健康、智联智造、数字经贸、艺术设计等四大产教科分中心,分别对接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由分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主任,学校科技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科研副院长分别担任副主任。目前,各二级学院已经完成中心科研团队组建及教师进驻中心,共组成团队66个,申请驻岗专任教师有92人。由各分中心、团队、驻岗教师以任务清单方式完成联合中心下达的任务,形成“中心+团队+任务清单”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产教科联席会议协调产、教、科事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科联合中心运行管理组织构架

完善顶层设计 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学校制定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科联合中心管理与绩效评价办法》,包含《产教科联合中心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产教科联合分中心运行管理制度》《产教科联合中心团队运行管理制度》《产教科联合中心驻岗工作任务清单》《产教科联合分中心年度工作任务清单》《产教科联合中心团队年度工作任务清单》《产教科联合中心团队成员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等一系列管理和评价制度,通过跨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产业企业,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等活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培育产生重大成果,注重成果转化,在推动产业企业经济发展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力。

学校构建“搭平台、建项目、促成效”的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以产业需求推动教师提升素质内涵,以产业企业的全新知识技术丰富教材,以前沿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助推“三教改革”纵深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1365”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即紧密对接轻工设计、制造、服务产业链,恪守“1个理念”(校行企协同育人),完善“3项机制”(互利共赢动力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协调运作保障机制),实施“6个共同”(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实现“4业联动”(产业-企业-专业-就业联动),持续推进产教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创新。

学校产教科联合中心系列制度研讨会

近三年,学校依托产教科联合中心拓展校企合作,与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项目,与行业标杆企业共建17个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65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63个,企业投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备或资金总额超过6000万元。学校拥有企业兼职教师732人,年均授课59000学时;培育珠江学者8名。校企协同育人共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5项。2018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创业等竞赛奖励3800余项,就业率均高于98%;培育国家教学成果奖10项。

“双精准”“双创”教育理念 实施创新创业精准育人工程

制定教师(导师)科研项目转换为创业教学项目的管理办法,已开发创新型项目课程超过250门(逐年增加),通过课程学习引领学生走向“双创”实践,同时助力科研成果走完“最后一公里”,实现科研体系对接教学体系;依托绿色日用化工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实训室,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校内“双创”实践基地74个,各主要专业实验实训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打通科研平台对接创业实训平台,满足学生各种“双创”实践需求,精准培养“双创”精英人才。近三年,各项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成绩名列全省前列,累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3金2银2铜、省赛9金9银8铜;“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立项“攀登计划”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37项。

优化科研服务流程 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科研与技术服务,通过“氛围营造—政策解读—专家辅导—全程跟踪”的多方举措,竭力推动学校科学技术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2019年到2021年,学校共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项目。其中,2021年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为学校历年来首次获得立项,资助经费为20万元/项,全国仅设立40项。

积极组建乡村振兴科研服务团队,通过增加农村科技特派员、对接科研服务项目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促成食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化州电商协会合作,落地博士工作站;促成食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化州科工商务局合作,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派遣工作;携同化州当地4家企业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县级),并推荐4位教师作为当地农村科技特派员;学校副校长邓毛程教授团队人员担任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成果颇丰。

(本文素材及图片由学校提供)

猜你喜欢

教科校企协同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厘清思路巧统筹 专业行政两兼顾—以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为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