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松原市农业科学院2021 年玉米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2022-08-05张翠萍辛文春何冰纾王建波赵士英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松原市测产斑病

张翠萍,辛文春,何冰纾,王建波,赵士英

(1.吉林省松原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松原 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吉拉吐乡人民政府,吉林 松原 138000)

玉米是松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需有效解决地表土壤板结、土壤疏松度下降、土壤吸水率与含水率下降等问题。可推广免耕栽培模式,减少对地表土层的侵蚀,减少农机具进地次数,避免地表土层被碾压。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玉米免耕栽培、二比空栽培、常规栽培模式,探索松原市玉米高产高效节水种植模式,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参考[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与方法

试验地点: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河西村,前茬作物为玉米,肥力一般,地势稍低,pH 值为7.15,土壤类型为黑钙土。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玉米,品种为科瑞981。

试验肥料:黑龙江省耕洲肥业提供的高氮复合肥(25-10-1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分3 个处理,其中主推模式为免耕栽培模式,对比模式为二比空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每处理5 亩。

处理1:免耕栽培模式,不动土原垄免耕种植。

处理2:二比空栽培模式,65 cm 垄种2 垄,闲1 垄。

处理3:常规栽培模式:65 cm 起垄,垄上种植。

5 月14 日播种,各处理播种、施肥、灌水、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水平一致。5 月14 日施入底肥680 kg,6 月23 日追肥320 kg。6 月18 日、28 日喷杀菌剂加叶面肥预防大斑病;7 月13 日、28 日喷杀虫剂加叶面肥防治双斑萤叶甲、玉米螟等。

1.4 试验调查和记录

1.4.1 生育性状调查。每个处理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取10 株,共计50 株,于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进行生育性状调查[2]。

1.4.2 理论测产。每个处理选取好、中、差3 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取3 点,每点取10 m2,连续取10 穗,计算每亩穗数、平均穗粒数。

理论产量(kg/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质量×0.85×10-5

1.4.3 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调查。每个处理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取10 株,共计50 株,调查大斑病发病程度,根据大斑病叶数和病级数,计算出病情指数[3]。

1.4.4 抗倒伏性调查。9 月11 日,3 个处理分别随机选择3个点,每个点选择10 行,每行延长10 m,调查折断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模式对生育性状的影响

生育性状调查表明,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处理1 从株高、叶片数量、茎粗等方面均好于处理2 和处理3,而处理2 从株高、叶片数量、茎粗等方面好于处理3,可见处理1 生育性状最好。

2.2 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测产情况详见表1。由理论测产可见,处理1(免耕栽培)平均产量为862.7 kg/亩,处理2(二比空栽培)平均产量为838.7 kg/亩,处理3(常规栽培)平均产量为850.4 kg/亩。处理1 比处理2 平均增产24 kg/亩,处理1 比处理3 平均增产12.3 kg/亩,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2。

表1 玉米测产表

2.3 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的影响

各处理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详见表2。从病情指数可知,处理1 低于处理2 和处理3,而处理2 低于处理3。可见处理1 病情指数最低,病害最低。

表2 玉米大斑病调查表

2.4 栽培模式对玉米倒伏的影响

处理1 玉米平均全折率为2.3%,半折率为7.3%;处理2 玉米平均全折率为5.7%,半折率为10.3%;处理3 玉米平均全折率为6%,半折率为11.3%。处理1 抗倒伏性良好。

3 结论与讨论

处理1(免耕栽培模式)无论从产量上、抗逆性上还是生育性状上,都好于处理2(二比空栽培模式)和处理3(常规栽培模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松原市测产斑病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小麦测产迎丰收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松原市备春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