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中游文旅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22-08-05胡炜霞

绿色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耦合文旅文化产业

张 瑜,胡炜霞

(1.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2.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1 引言

现阶段中国各区域旅游产业创收水平差异明显,“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整体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旅游业融合可以作为统领性的指导思想来均衡旅游产业效益,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旅游产业融合还可以通过寻找配套资源、有效整合资源、开拓创新资源方式实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行业竞争压力在国际化趋势下日益明显,国内服务业在GDP的占比不断增长,作为引领服务业的龙头,旅游产业的上端管理链、中端供应链和下游消费链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以满足旅游大消费时代散客化、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深刻变化需求,形成“旅游+”的跨界融合经济圈和生态圈,旅游产业融合成为旅游行业当下最新型的发展趋势。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在从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人文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形成相互渗透的趋势。在新时代下,旅游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意识也快速树立,文化因素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由此形成了“旅游+”“+旅游”的旅游属性主体不变的融合发展新局面,2018年文旅部重组以来,文旅融合再次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热点。黄河流域乃中国古代经济最重要的中心,研究山西文旅融合对于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多基于政策措施视角,定量化探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尚不足,研究文旅融合的影响因素也较少,本文以黄河流域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互动关系,研究文旅融合发展状况,以期为黄河流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2 研究综述与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综述

产业融合研究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Rosenberg从产业技术变化视角提出产业融合思想[1]。对文旅融合的相关问题则从70年代开始关注,国外学者对两者的融合研究集中在文化行业和活动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如文化创造[2]、主题公园[3]、节事活动[4]、文化产业政策[5]、文化遗产[6,7]等方面。依循此一脉络,国内在文旅融合的理念政策、融合内容及路径上陆续展开了讨论,如对文旅融合的价值重构[8]、动力机理研究[9~11];对城市文化[12,13]、绿色文化[14]、民族地区文化[15]与旅游内容融合等的研究,进而促进旅游业态连续且高效的创新。当前从内容上看,实业界文旅融合最活跃的领域当属文创旅游新业态,如研究文化符号渗透和旅游产品载体传播[16,17]、旅游演艺事业和文创旅游产业关联度[18~20]、文化旅游景区的图书音像等产品[21]的强延展性等。中国对文旅融合的关注研究及实践推动在多个方面已处在了世界一线水平。

随着中国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的结果效应测评、时空演变研究紧接其后。效应测评主要表现于对文化与旅游产业二者耦合协调情况的研究(测量二者的融合发展水平)。已有文献对文旅融合的测评及时空分析多从宏观、中观尺度上介入,地理区域主要集中于旅游产业发展较发达的长江流域地区或省份,如上海、湖南、江苏等地,而对于黄河流域及北方省份的测量及时空分析不多。因此,本文选择北方的黄河流域为地域单元,以黄河中游旅游产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山西为案例研究区。另外,现有文献多借用数理模型和定性推导等较单一的研究方法,将物理模型、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等多种学科方法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这3种方法的结合入手。

2.2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地处广袤的黄土高原东部,占有黄土高原的面积最广,地势最高,对河南、河北、陕西的关中地区而言,居高临下,形成独立地理单元,但难以形成交通枢纽。晋南是唐尧、虞舜、夏禹时代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春秋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晋国是第一流的诸侯强国。战国以三家分晋为起点,韩、赵、魏都是当时的大国。秦汉时期晋南的文化、经济是比较发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强悍少数民族的活动使得山西在中国的地位直很重要,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唐末五代。山西人自古善于经商,明清时代尤为著名,其经营之事业后来成为近代史上耀眼的山西票号。现今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总面积15.6×104km2,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众多,享有“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美誉,现存有大量古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2019年底省内旅游接待游客达83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026.92亿元。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熵值法

3.1.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指标数据之间存在量纲差异,计算前将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

(1)

式(1)中:X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i=2010,2011,…;j=1,2,…);maxXij和minXij分别表示2010~2019年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Yij为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为了确保式(1)中对数据的取值有价值,避免标准化后出现“0”的可能,在式(1)的基础上+0.001。

3.1.2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第i年份第j项指标占该指标的比重:

(2)

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3)

第j项指标的权重:

Dj=1-Ej

(4)

(5)

式(3)中,m表示年份;式(5)中,m表示指标的个数。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式(2)~(5)计算,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值:

(6)

(7)

在式(6)、(7)中:U1、U2分别表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评价值,m表示指标个数;Wj代表指标的权重;Yij代表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借用物理研究的耦合系数模型来探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其多系统对应的耦合模型参考如下所示:

Cn=[(u1×u2×…×un)/Π(u1+u2)]

(8)

以式(8)模型为依据,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二元系统耦合度模型:

(9)

式(9)中:C代表耦合度指数;U1和U2代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数,据已有研究表明,当2个系统的评价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时,耦合度水平却呈现较高水平,这与现实情况相左,因此在上述研究上引入协调度模型来客观反映文化与旅游的耦合关系,以反映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10)

式(10)中:R代表耦合协调度指数,取值范围为[0,1],R值愈趋近1,表明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程度即产业融合度愈高;相反,协调发展程度愈低;T为文化与旅游评价指数之和;α、β为反映文化与旅游关系的待定系数,本研究借鉴翁钢民等的参数取值[22],设定α=β=0.5, 则T=0.5U1+0.5U2。

3.3 地理探测器

地理检测器是一种统计的手段,它可以探测到空间的差异,并揭示其背后的驱动力。核心理念是[23,24]“当一个独立变量对一个因变量产生重大影响时,它的空间分布应该相似”。该方法通过分异及因子探测、交互探测、风险区探测和生态探测4个方面来测度空间分异。本文借助GI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耦合协调进行了空间分异,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模型如下:

(11)

3.4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3.4.1 指标选取

为了能将山西省的文化优势发挥出来,释放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要科学测度山西省11个地市文化与旅游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在此过程中,评价指标的构建尤为关键。以往研究中,有从文化产业绩效和要素、旅游产业绩效和要素构建指标体系[25],也有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维度作为指标选择依据,构建指标体系[26]。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反复斟酌,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从产业绩效水平和产业发展支撑2个方面,构建研究区的评价指标(表1),借此以定量测度研究区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包括文化产业绩效水平和发展支撑、旅游产业绩效水平和发展支撑4个一级指标,在4个一级指标下囊括有关文化和旅游的19个二级指标。

表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3.4.2 数据来源

为了科学、系统地评价山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准确反映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耦合度,考虑到2020年旅游经济收入较低,2020年的数据不足以反应研究区文旅融合的整体趋势,故以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为依据,选取的是2010~2019年的数据样本,其中,数据获取的途径不同,主要来源于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山西省各市的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旅游与文化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缺失的数据由计算或者相邻年份插值补齐所得。

4 结果分析

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公式,计算出山西11个地市文化产业评价值(表2)、旅游产业评价值(表3)和耦合协调度等相关指数。

4.1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依据上述评价方法,计算获得 2010~2019 年山西11个地市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U1,得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图(图1)。整体而言,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波动上升,2017年由于缺乏政府支持,文体、娱乐固定资产投资额减少;2018年投资额增长,文化产业随之发展。分地区看,太原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高于山西省的其他市区,发展速度比其他市区较快,其2019年的综合指数接近于0.7;接下是以临汾市为首的大多数地区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近10年来综合指数都保持在0.2~0.5;晋城、阳泉、朔州3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速度缓慢,一直未超越其他地区,综合指数小于0.2。

表2 山西11个地区文化产业评价值U1

表3 山西11个地区旅游产业评价值U2

图1 2010~2019山西省11个地区文化产业水平发展趋势

4.2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同上,计算获得2010~2019 年山西省11个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指数U2,得出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图(图2)。总体来看,2010~2013年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2014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煤炭资本注入减少,导致这一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大幅下降;2015年至今,发展水平逐年增长。分地区看,太原市旅游发展遥遥领先;近年来,晋中、大同、运城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位于前列;紧随其后的是晋城、临汾、忻州、长治、吕梁;朔州和阳泉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

图2 2010~2019山西省11个地区旅游产业水平发展趋势

较低水平,并且发展速度缓慢。

4.3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从山西文旅产业耦合发展趋势来看(图3),文旅产业的耦合度在缓慢增长,虽然融合的速度较慢,但发展情况越来越好。从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来看,发展最好的是太原市,晋中市紧随其后;运城、临汾、长治、大同、忻州5个市区的融合度水平处于第二梯队;晋城市融合度虽然不高,但速度提升较快,跟吕梁市的差距逐渐缩小;朔州市、阳泉市发展迟缓,其融合度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图3 2010~2019山西省11个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度演变趋势

4.4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度等级分析

按照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表4),对研究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指数进行等级分类(表5)。

表4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5 2010~2019山西各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等级

从宏观来看,2010~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度等级不高,除太原市外基本都在失调状态,2019年各地市的耦合水平好于其他年份。就各地区差异而言,太原市的耦合协调指数最高,2011年已达到勉强协调,接下来是晋中市,在2019也达到了勉强协调;大同、长治、运城、忻州、临汾5个地市仅次于太原、晋中,目前在濒临失调的状态;吕梁市、晋城市则从中度失调成为了轻度失调;虽然阳泉、朔州两大产业的发展水平比较稳定,上下波动也比较小,但发展水平却很低,并没有实现协调,长期是中度失调的状态。

4.5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类型分析

结合研究区各地市的发展程度,将文旅融合分为三类:U1>U2为旅游业发展滞后型;U1=U2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步型;U1

表6 2010~2019山西各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协调类型

整体看来,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较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要好,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的时间较多,且发展水平较文化产业也低。从地区看,太原、大同、晋城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时间较多,旅游产业发展状态良好,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属性;长治、运城、忻州、临汾、吕梁几乎都是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对旅游业的支撑较少,严重滞后发展的旅游业也是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瓶颈,加强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迫在眉睫;阳泉、晋中、朔州是两者并存的情况,其中阳泉、朔州两者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较低,晋中两大产业发展较好。此外,有些城市文化滞后与旅游滞后并存,两种情况交替出现,如太原和晋中,这一现象表明文化和旅游已经出现了相互影响的情况。研究区的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5 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体系构建

影响因素分析是探究山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演变情况的根源所在,为了合理地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文旅耦合协调的影响,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需求、消费、经济、交通、信息[27~29]等方面对影响山西文旅耦合协调度的潜在因素进行识别,以发现其对文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表7)。

表7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5.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8为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文化与旅游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探测值,各项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表8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探测值

2010年,山西文化与旅游耦合协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邮电业务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项指标对应Q值分别为0.8797、0.6825、0.5564,说明这3项指标在87.97%、68.25%、55.64%程度上解释了文旅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而其余4项指标对文旅融合的影响较小。这一结果表明政府的投资、公共预算支出和邮电行业的发展在山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高于其他两项指标。

2015年和2019年影响山西文旅耦合协调的因素相同,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项指标对文旅融合的影响较大。其中2015年3项指标对应的Q值是0.8446、0.7677、0.8387,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文旅耦合协调度的解释力分别是84.46%、76.77%和83.87%。在2019年,3项指标对应的Q值分别是0.8290、0.9080、0.8545,其对文旅耦合协调度的解释力则为85.9%、90.8%、85.45%。2015年和2019年相比而言,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文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从76.77%上升到了90.8%,人均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变化幅度不大。该一结果表明,政府的投资、支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余4项指标对文旅融合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较前者要小。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本文在综合整理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测度山西省11个地市二者的发展水平,并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软件探讨山西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

(1)2010~2019年山西省各地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差异较大,旅游产业发展以2014年为节点划分为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文化产业发展波动上升。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支持,投资力度的加大,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加强,以太原和晋中的发展尤为迅速,且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增长极。

(2)2010~2019年山西文旅融合平稳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时序特征,但耦合度较低,在0.3~0.4之间。

(3)需求、消费、经济、交通、信息等影响因素对山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有所差别。山西文旅融合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居民收入与消费、交通及邮电的影响并不显著。

6.2 讨论

文旅融合即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因而需要从多个视角,多种维度进行探讨。我国处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文旅融合的认知有局限性,使得相关统计资料也较为局限,因而本文选择了较为关键的因素,选择黄河流域中游的山西省为研究区域,以反应黄河流域中游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解读文旅融合的空间差距,为黄河流域中游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文旅融合将是今后值得探讨的问题。

7 政策建议

(1)提升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实现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对于文化长期处于滞后状态的太原,应借助旅游业的发展传播山西特色文化。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挖掘浅,文旅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且融合度较低的阳泉和朔州,需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意旅游,以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旅游业发展,从而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对于大部分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地区,应维持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强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2)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文旅融合高效发展。政府政策会对文旅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也会决定文旅产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突出强调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性。文旅融合发展程度低是山西各地市面临的共同现状,文化产业在确保自身有效发展的同时,政府政策应鼓励其实现从文化到旅游的功能转化,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获得效益。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文化产业提升自身发展空间的过程,政府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基础,传统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文旅消费在本质上是旅行者“自我构建”的过程。山西大部分时间文旅融合协调度类型是旅游滞后,且居民人均消费对文旅融合的影响较小。文化消费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文创产品的开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该状况。

猜你喜欢

耦合文旅文化产业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冰雪文旅乘风起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