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中低地力稻田不同密植规格与单双本栽植对产量的影响

2022-08-05黄水明

绿色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杂交稻规格田间

黄水明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000))

1 引言

在水稻品种与种植技术推广中发现,无论是何种水稻品种,评价都褒贬不一。经调查,反馈欠佳的关键因素主要出在栽植密度和基本苗上。试验针对目前当地水稻生产中秧苗栽植密度和基本苗总体偏低造成水稻单产低与不稳产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是在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门基地用五优308、汕优82、龙糯496为试材,用成对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针对当地常用的水稻不同密植规格与单双本栽植对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以探讨适宜当地中低地力田水稻的合理栽植密度与栽植本数,为今后推广水稻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在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门基地的地力中等及偏低田进行,面积2000 m2。

2.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五优308(超级杂交稻),汕优82(普通杂交稻),龙糯496(常规糯稻)。

2.3 试验设计

(1)试验的密度配置规格见表1。

表1 试验密度配置规格

(2)试验方法。 用五优308为材料的试验对3个密植规格,用成对试验设计,随机排列; 用汕优82为试材的试验也设3个同样的密植规格,用成对试验设计,随机排列; 用龙糯496为试材采取L4(23)表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把重复作为一个因素,共4个试验号。 同一个重复的同一密植规格处理及不同栽秧本数试验均同一个栽秧工人在同一天内完成栽植; 基于当地工人栽秧习惯,四周设保护行,按勾股原理取正角后,小区之间留30 cm步道管理行,栽秧前拉绳插标按试验设计栽植。

2.4 试验过程的田间管理

试验田各小区的栽培管理[2~4]水平一致。栽前1天每667 m2施45%复合肥30 kg作基肥,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7.5 kg,氯化钾5.0 kg;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7 kg,氯化钾5.0 kg;第3次追肥在剑叶抽出1/3时施,用尿素3 kg、氯化钾3 kg作攻穗肥。试验过程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虫、三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2.5 考量指标、取样及统计方法

收割时统一去掉保护行后,宽向每小区固定每行取8丛,长向取640 cm,取得面积数据,单打单收单晒扬净称干谷重取得质量数据,换算成667 m2的产量。

用非参数成对资料测验和正交试验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栽密度及栽植本数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各小区进行实收称产量,结果如表1和表2,经整理成表3和表4后用非参数统计后可见:栽植密度以20 cm×13.3 cm规格配置,折合2.5万丛/667 m2的产量最高,2个品种的单双本栽的产量都能稳定平衡达500 kg/667 m2以上,与前人的报道[5~7]基本相符,表明增密对生产是很有益的简便措施;而2万丛/667 m2以下常规密度处理2个品种单本栽的9个小区的产量都上不了500 kg/667 m2,双本栽9个小区的产量也只有2个小区(都是超级稻五优308)达到500 kg/667 m2,只占22.2%且不足520 kg/667 m2,远低于20×13.3 cm规格配置,折合2.5万丛/667 m2的产量。同一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各处理间见穗期略有差异,但全生育期表现一致,无明显眼见差异。因各处理栽植密度不同,基本苗有差异,产量数均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7]。双本栽的比单本栽的产量高,推广中应采用双本栽植。

在表2和表3以五优308超级杂交稻为试材的成对试验资料和非参数统计里,20 cm×13.3 cm规格配置,折合为2.5万丛/666.7 m2的产量最高,但不在农民生产时的常用规格内,建议采取抛栽或直播的方式进行有效推广普及;几种密植规格下,都表现双本栽的比单本栽的产量高,而且随着田间密植规格的提高,单双本栽的产量差距减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哪怕就在折合为2.5万丛/666.7 m2密植规格下,双本栽比单本栽也仍有22.3 kg/666.7 m2产量的差异,故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合理增密可以简易实现平衡增产,建议要推广采用较多的丛数及双本栽植。

表2 五优308的试验田间取样与整理结果

表3 五优308单双本栽的产量差数及序号

在表4和表5的同一试验田内以汕优82普通杂交稻为试材的成对试验资料和非参数统计里,只有20 cm×13.3 cm配置规格,折合为2.5万丛/666.7 m2的产量超过500 kg/666.7 m2,其它配置规格无论单本栽还是双本栽的产量都没达到500 kg/666.7 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3.2 龙糯496的L4(23)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整理的表6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的3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是丛内密度>田间密度>重复;传统生产中常采用的20 cm×23.3 cm与20 cm×20 cm 2种田间密植规格里,20 cm×20 cm正方形配置不如20 cm×23.3 cm长方形配置的增产效果好。这与前人[8~11]报导的如果采用正方形的株行距,则有利前期发棵;而株行距采用长方形,则有利后期通风透光;仍有困难,则改为宽窄行一致。

后期正方形有序平面分布光分布不良,下层绿叶死亡,从而导致叶面积指数下降[12]。这也与杨志远等2013年的研究并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的根系活力差异,及凌启鸿等认为的水稻抽穗期以前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没有明显关系,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是水稻高产和超高产的关键,秧苗平面分布对水稻个体发育影响较小,而主要通过器官(茎和叶片)在空间分布不同影响冠层环境改变[12,13],正方形等有序平面分布由于叶片交盖严重,消光系数高,冠层下部光环境较差,均匀有序分布强势粒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相对地抑制了弱势粒灌浆。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叶绿素和叶面积指数的下降,影响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因此,秧苗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不整齐性,相对增加冠层的漏光性对水稻后期“保叶”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后期籽粒灌浆对源的需求[14,15],从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今后在生产时应采取栽双本,田间按长方形规格布局配置栽植较为合理。

表4 汕优82的试验田间取样与整理结果

表5 汕优82单双本栽的产量差数及序号

表6 L4(23)龙糯496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超级杂交稻五优308和普通杂交稻汕优82二品种的的3个试验种密植规格下,都是20 cm×13.3 cm配置规格,折合为2.5万丛/666.7 m2时的产量最高,并表现了双本栽的比单本栽的产量高。在同田试验里能佐证前人的随密度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和生产力会提高的认识是合理的。结合笔者1998年再生稻超高产竞赛刷新世界纪录时的产量结构调查发现,抛栽2.8万丛/666.7 m2的产量最高的成功实践,分析推理认为是基本苗更足,主穗和大蘖占比加大的原因所形成的增产,建议常规生产在中低地力田可扩大推广采用较多的丛数及双本栽植,避免田间密度低于2万丛/666.7 m2。

从相邻小区简比中可以看出栽双本的都是20 cm×20 cm正方形规格配置的产量最低,还不及20 cm×23.3 cm更稀规格配置的产量,分析认为是宽行窄株促进优化了群体中后期空间结构,增加了光能和微风所携带的二氧化碳利用,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增产,建议应规避正方形配置,普及长方形配置或宽行窄株的栽植方式,用宽行窄株的栽植方式代替当前的方形插秧规格。

试验结果表明,闽西中等及以下地力水平稻区水稻不同栽植密度对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同田相同地力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栽植密度以20 cm×13.3 cm规格配置,折合2.5万丛/667 m2的产量最高,单双本栽的产量都达500 kg/667 m2以上;且其他密度处理2个品种的单本栽的产量都上不了500 kg/667 m2。

试验和生产都表明增密对增产是很有益有效的简便措施。然而生产上常规密度配置多是小于2万丛/667 m2,对于增产是相对不足的密度,然而手插秧确实又很难进一步提高密度,所以有必要改进栽植方式,比如采取机械插秧、抛秧、直播等来提高密度。

常规密度配置的2万丛以下/667 m2下,进行双本栽时,2个品种都是20 cm×20 cm的正方形种植比以20 cm×23.3 cm长方形种植,较早封行,田间脚叶明显绿叶较少枯黄叶较多,群体质量[16]较差,产量较低。

4.2 讨论

(1)本次试验以2.5万丛/667 m2的产量最佳,增产效果明显,生产实践还观察到密度可以随栽植方式的改变,有条件时可继续提高到2.8万丛/667 m2,2.8万丛/667 m2这个密度已经在1998年龙岩市再生稻超高产竞赛时成功实践过;在2020~2021年的播种器直播中也得到验证。值得同行们在中低地力田水稻生产中进一步尝试验证。

(2)双本栽时以 20 cm×20 cm的正方形种植比以20 cm×23.3 cm长方形种植的产量趋低,试验的2个品种产量表现趋势高度一致,应该与杨志远等2013年的研究并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的根系活力原因类似,及凌启鸿等认为的水稻抽穗期以前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没有明显关系,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是水稻高产和超高产的关键秧苗平面分布对水稻个体发育影响较小,而主要通过器官(茎和叶片)在空间分布不同影响冠层环境改变,正方形等有序平面分布由于叶片交盖严重,消光系数高,冠层下部光环境较差,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叶绿素和叶面积指数的下降,影响了群体干物质的积累。因此,秧苗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不整齐性,相对增加冠层的漏光性对水稻后期“保叶”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后期籽粒灌浆对源的需求,从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杂交稻规格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C龙
悯农
大权在握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田间
田间学农忙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