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机械制图教材建设思考

2022-08-04毕倡源张再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岗位解题

毕倡源,张再钰

(1.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32;2.吉林市第二中学,吉林 吉林 132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1]。目前,教材资源存在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与职业岗位关联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教材中融入信息化元素,对接岗位职业要求,对标国家职业标准,对照先进人物事迹,编写出新时期机械制图教材尤为重要。

1 机械制图教材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机械制图课程是以投影法为基础,以投影作图、图样表示以及零部件装配识别为教学内容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材受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影响,教育内容参差不齐,教材中所列举的例子多采用老式机械的经典案例,缺少高精端范例。很多教材的编写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接收不到与社会实际相关的真实案例,理论与实际脱节。

1.2 职业岗位关联不足

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加工制造类企业。但目前的机械制图教材中,缺少学生与工作职位的互动内容。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缺少对岗位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对职业岗位知识掌握不充分。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为了获得相应的技术资格,不得不自行购买其他书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1.3 课程思政内容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不仅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要将道德品德教育自始至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课程观念,是要把各门课程放在“大思政”的大环境中进行思想渗透,从而最终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目前,学校将课程思政融入各类课程之中,却仍采用传统教材。机械制图是理性化较强的课程,教材打造工科思想,脱离思政内容,导致学生沉浸于逻辑思维,缺少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 开发机械制图教材的理念

2.1 对接岗位职业要求

机械类专业学生对接设计研发、绘图、生产加工和维修等岗位。根据机械专业岗位要求,在机械制图教材中增长专业技能、社会技能、方法技能和学习技能。基于不同地区岗位的职业标准进行专业的教材开发,让职业素养培养落地于教材内容的全过程。只有教材中以岗位职业要求为目标,才能让学生从容地从学校走向企业,使学生毕业就能较快适应企业岗位[2]。因此,机械制图教材应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基础知识与职业素质有机结合,以习题演练检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反馈能力。

2.2 对标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衡量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技能水平的标准,也是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评价手段。它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与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颁布14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同时我国也在广东地区实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3]。以技能人才培养为大纲,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将技能标准融入机械制图教材。将教材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教材质量。参照职业标准编写机械制图教材,使教材内容、技能评价与职业标准相对应。因此,教材应结合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标国家职业标准、新技术应用标准以及国内外研究行业标准,设计例题分析环节,进而提升学生岗位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2.3 对照先进人物事迹

2016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工匠精神[4]。这就需要打造出一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大国工匠是“中国梦”的实践者,承担着传承创新匠心、匠技的重任,而质量意识是工匠的灵魂,也是推动中国制造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观念。同时企业要求学生有责任心,有较强的质量安全意识,有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对照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学生思维认知,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自己与优秀人才的差距,反思自身行为,提升思想觉悟显得尤为重要。

3 机械制图教材开发路径

机械制图教材开发以机械制图课程教育大纲为基准,结合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与企业职业素养标准,选取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零件图投影及计算机绘图三个部分作为试点,增设技能标准二维码,添加学生自评对照卡片等环节,开发出机械制图教材[3]。现代化机械制图教材内容流程见图1。

图1 现代化机械制图教材内容流程

3.1 夯实专业知识

教材内容由理论基础、例题分析、习题演练以及课后作业四个部分组成。理论基础将学科背景、国家标准和职业标准等规范要求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针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环节,以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为后续技能技术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例题分析是学生掌握应用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的重要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国家级教材的基础上,不改换主题,增设人物事迹对照卡,以任务为线索,将优秀的人物事迹、绘图流程以案例形式加入教材例题分析之中。习题演练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和独立做题能力的关键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练习题全部选自真实的生产案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会使用现有知识进行解决。学生解题结束,进行教师讲解,学生手持自评对照卡片,对照与先进人物案例差距,进行反思反馈;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对照卡片,调整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保证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的学习质量。课后作业中加入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的理解与把握,缩短课堂学习与企业要求间的距离。同时增设二维码,提示解题要点和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布置辅助作业,学生自主利用下一节课程二维码,自主学习有关行业前沿知识。

3.2 体现学习方法

课前,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学生根据二维码学习理论基础,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同时了解行业企业背景、国家标准与职业标准,达到课前微课学习的效果。课上,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例题讲解,依据企业事例与岗位规则,讲解工作流程与解题步骤,最终完成题目任务。同时,根据视频学习优秀人物事迹,了解自己与优秀人才的差距,反思自身行为,提升思想觉悟。课中,学生自主进行习题演练,独立完成习题任务。完成任务后,手持自评对照卡片,对比任务完成流程与测绘步骤是否与例题存在差距。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回收手持对照卡片结果,讲解正确解题标准,调整解题重点。课后,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如遇到解题困难,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依据视频中的解题要点与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完成后,观看下一节理论基础学习和行业前沿知识,进行预习,以达到循环学习。

3.3 融入课程思政

要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工匠精神,需要长期的培养与熏陶。课程思政元素在教材内的体现不能是“口号式”的宣传,而是通过人物事迹对照卡,以任务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这些工匠的爱国热情、职业操守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掌握国家职业标准,始终立足于机械专业的岗位特性和职业标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以完成国家执业资格标准考核验收为目标。学生对照先进人物事迹,养成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高质量、规范化、国标化的工作习惯面对岗位任务。同时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图样上进行技术要求的标注。

3.4 结合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与教材脱离,教材开发应有利于过程性评价,多方面评价学生。教材增加手持对照卡功能,通过手持对照卡片,学生可以对比成功案例,形成单独环节的学生自评。学生在线上观看教材配备的视频时,系统会自动检测,根据学生观看习惯、观看频率等要素生成学生自主学习报告。教师可通过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4 结语

机械制图将理论绘图知识与实践技术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以及工作素养。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应当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体系,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共同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成为技术与素质双高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岗位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