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好身体里的“四棵树”

2022-08-03张芳

科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枝杈肺动脉肺栓塞

文|张芳

冠脉循环树:心动力之源

人靠体内的血液循环维持生命,其中,体循环是最大的循环,由心脏和大血管组成。作为血液泵出的动力之源,心脏也有自己的小循环,被称为“冠脉循环”。

专家表示,冠脉循环是供应心脏的血液循环。心肌收缩时,血液先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出发,经过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再到冠状静脉窦或心前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就像一棵在主动脉生根的大树,先长出大枝杈,再伸出小枝杈,以毛细血管之状,覆盖整个心脏。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内的血压高、血流速度快,加上循环局限在心脏内部,血液供应充沛。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因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血管损伤不断累积,就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

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经典五因素,此外还包括遗传、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等,大多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只要坚持做到戒烟限酒、平衡膳食、规律运动、正常作息、适当放松,就能让冠心病风险大大降低。

颅神经树:控制五感

鼻能闻香,眼能视物,舌能尝味,耳能听声……这些感觉都与颅神经有关。它就像是从脑干部长出的一根根枝杈,共同支配着面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和五感知觉。

专家介绍,颅神经又称“脑神经”,共12对,呈左右对称状,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从支配范围来看,除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功能可扩大至胸腹腔内脏外,其他10对神经的功能都局限于头颈部。任何一条颅神经都可能因外伤、感染等原因出现病变,进而影响到相应器官的正常功能。

保护颅神经,关键在于护好头部,如冬季做好保暖,夏季不猛吹空调,脸上的包别乱挤,骑车戴好头盔。由于神经细胞坏死后不可再生,越早控制疾病,功能恢复越好,因此,一旦发现头面部运动或感官出现特殊变化,应及早就诊。

脊神经树:躯体“传令官”

大脑是做出决策的“指挥部”,脊髓与脊神经则在脑和整个躯体及内脏之间,是信号上下传递的“传令官”,控制着整个人体。脊髓起源于大脑后部脑干,沿着躯干正中央脊柱椎管向下移行,沿途发出一对对脊神经,将触角伸到躯干、四肢及内脏的所有部位。

专家介绍,脊神经从脊髓发出,从上向下,成对出现,大致可分为5部分,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髓与脊神经参与头面部以下身体的几乎所有功能,包括躯体活动、内脏运作、温度感知、体表出汗等。然而,不同位置的脊神经也有不同“分工”。比如,高颈髓与脊神经可支配呼吸运动、心脏跳动与血压调控等;胸神经主要负责胸腔部分的知觉和呼吸肌肉运动等。

作为重要的“传令通道”,脊髓与脊神经最怕被阻断。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都会导致相应部位的椎间孔及其椎管狭窄,进而压迫脊髓与脊神经,引起相应功能受损。

脊髓与脊神经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先天发育畸形、外伤、肿瘤、衰老退变、炎症以及久坐、长时间低头、过度负重弯腰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护脊神经应从防外伤和改变不良姿势做起,避免超重肥胖有助于减轻脊椎负担,维护脊神经健康。

肺循环树:为静脉血“输氧”

肺循环是体内的一个小循环,同样根植于心脏,负责将从右心室泵出的静脉血“打入”氧气后变成动脉血,再输回左心房。这个血液流经的通道也有着像树木一样从粗大根部到细小枝杈的结构,短粗的肺动脉为主干,用于交换气体的肺毛细血管为枝杈。

不同于冠脉循环,肺循环的一个特点是血管内压力很低,肺动脉的血压只有主动脉的1/6,血流更慢,不易因长期高压损伤血管壁,出现斑块等问题。

然而,肺动脉内仍可能发生堵塞,也就是肺栓塞。引起肺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下肢静脉,如腿部的腓静脉或盆腔静脉。当下肢深静脉里的“栓子”从原位脱离,沿着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栓塞,患者就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等,如不立刻治疗,致死率极高。

专家提醒,一定要提高对肺栓塞的重视,除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应注意不要久坐或久站,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一侧下肢活动异常,最好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另一种较常见的相关疾病是肺动脉高压,即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导致病理状态。此病预后较差,可导致右心衰竭。在我国,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此病。

猜你喜欢

枝杈肺动脉肺栓塞
多余的枝杈
谈话
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栓塞,癌症最易致死的并发症
罕见病治疗获新突破
老年人昏厥要提防肺栓塞
月 亮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高压可怕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