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调查分析

2022-08-03蔡诗琴李淑仪

文教资料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学数学思政思想

蔡诗琴 李淑仪 罗 萍

(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这表明仅仅有思想政治课是不够的,各个学科教学中也应该融入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思政内容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实践,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育才和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素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德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人才。高校教师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大学生对于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态度如何,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融入数学课程中有什么建议?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如下调查。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44份,回收644份。按照性别分为男性198人,女性446人;按照所处年级分为大一478人,大二49人,大三50人,大四67人。辅以图表对回收结果进行分类与初步分析,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到关于大学生对于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态度,以及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现状的相关情况,从而给出相关建议。

一、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

在被调查的644名同学中,高达93.17%的同学听说过“课程思政”这个概念。这说明课程思政在高校的宣传落实情况是很到位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紧跟时代热点,关注国家教育事业。其中,大部分知晓“课程思政”这个概念的同学是受到课堂上老师的影响,也有18.17%的同学是无意间听说的,从而不难理解为什么本次调查中有70.5%的同学难以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一方面教师可能无意识地渗透了课程思政的思想,但是具体实施课程思政还不是很到位;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当前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

(二)大学对学生品格的影响情况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校期间是青少年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时期,国家的未来和发展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中进行的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不可缺少的部分,青年一代在高校中有针对性地接受指导,完善自我的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如图1所示,54%的同学认为在学校中对自己品行影响最大的是朋友伙伴等。首先,在校期间,朋友伙伴间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调查人群主要是大一学生,而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结伴而行。其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朋友伙伴是我们在校期间交谈最多的人群。在调查中30%的同学认为任课老师对自己的品行影响最大,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青少年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与老师接触交流,那么无论是老师的自身行为还是老师所体现的科研精神都会对学生的品行产生影响。只有16%的同学认为辅导员和院系领导对自己的品行影响较大,这个结果也不难解释。首先,大多数的辅导员老师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照顾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其次,大学四年,大部分同学难以和辅导员以及院系领导有过多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和院系领导对自己品行具有重大影响。

图1 学校中对学生品行影响最大的群体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60.09%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对自己的行为品格影响最大,毋庸置疑,思政课程的一大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而27.64%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对自己的行为品格具有影响,这说明除思政课以外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专业学科也有育人的价值。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具有可行性。

(三)数学教师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81.52%的同学愿意接受并且对思政类话题融入数学课堂感兴趣。95.19%的同学认为老师在数学课中讲授思政内容是有用的,对自己的思想指导以及待人接物上有积极的影响,这说明数学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数学老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思政内容,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如图2所示,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影响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数学老师自身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另一方面是教师从数学课程中挖掘出来的故事、规律等。

图2 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中的数学老师在讲解思政内容时,都以间接渗透的方式呈现。若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通过间接渗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陶冶,体会数学中蕴含的政治魅力。

在“希望教师在数学课中融入哪些思想教育内容”调查中,首先更多的学生希望“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能被融入数学课堂中,其次学生希望“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也应该在数学课堂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关注的是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其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一定的高度,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从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数学美、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等方面渗透课程思政,选择比例均超过一半。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学生认识到数学竞赛也能渗透课程思政,竞赛所要求的创新、坚持和毅力本来就是一个培养人各方面素质的过程,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竞赛所涉及的一些育人价值。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数学教师主要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自身言行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渗透,即一方面是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出发,另一方面是从教师本身出发。在调查“同学们认为课程思政最为有效的渗透途径”结果中显示,64.75%的学生认为教师通过自身言行来达到目的是最为有效的途径,这一结果也论证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反映了目前的状况,也对我们构建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等几何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支撑。同时,对于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我们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思政

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师的观念,同时开设教育讲座,转变学生的观念。传道者应先明道、信道。高校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是当今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地胜任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当代青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理想信念。调查显示目前依然存在部分同学和老师对于将思政内容融入大学课堂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该做的事情,专业课就应该学习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教育讲座、校内老师相互帮助、校外教师互相分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式,来提高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教师要认识到思政内容是包含一切正向的、积极的、向善的价值理念,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挖掘教学内容,适时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不应该是生硬的,或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思想,以适当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扩展最近几年的数学成果,例如,佩雷尔曼解决庞加莱猜想、关于完整三角和的“华式定理”以及关于泛函积分和不变测度论的“夏氏不等式”等以华人命名的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感受到数学家们坚持不懈的创新、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使学生们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从中体会到了一定的思政内容。也可以采取教学内容联想类比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例如在高等几何的学习中所涉及的映射与变换的问题,其中就体现了一种转换的思想,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使得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教师可以此为例,暗示学生在生活中陷入困境时也要尝试着换一种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难题。数学的学科竞赛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首先,数学竞赛的主旨是要同学们坚持创新、学会合作。在竞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体在拼搏。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教师可以此为例,增强各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体意识。其次,竞赛意味着付出,在参赛过程中老师所表现出的科研精神与敬业精神,同样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三)完善教学过程,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的学科。课程思政渗透到“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完善其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置、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活动安排等教学环节。以高等几何第一章为例:在教学要求上要求学生掌握仿射对应的概念、仿射不变性质、仿射不变量、仿射变换式,并能运用仿射性质解决初等几何问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初等几何以及解析几何等知识,但变换群的概念是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学生的消化吸收成为本章学习的阻碍。据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在开启全新知识学习之前,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钻研的精神。通过介绍几何发展史,让学生了解陈省身教授,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

教师要想更好地渗透课程思政就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中,而是要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课程思政。例如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导学案中强调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行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行为品质。课后也要适时关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

教学不仅是一个教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一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知识,引导学习,解答疑惑;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方面,教师对教学课程中所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挖掘的广度、深度、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的效度,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又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各个二级学院与教师均禁止学生课后作业的抄袭行为、考试时的作弊行为。诚信是当今社会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诚信敬业等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的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看重,那么学生也会反馈出相应的行为态度,认真对待考试,积极完成作业;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敷衍了事,完成任务,那么学生同样会轻视该教师所讲授的科目。

猜你喜欢

大学数学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