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做生活中的“差评师”

2022-08-03林蔚

科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刀子嘴差评小马

文|林蔚

“刀子嘴”的控制欲和自我存在感

小雨觉得她妈妈就是个典型的“差评师”,“见谁都习惯性差评”。小雨爸爸退休在家,闲时喜欢炒股票。小雨妈妈平时经常抱怨小雨爸爸忙着炒股不买菜,等小雨爸爸买了菜回来,又嫌弃他买的菜不新鲜,总有各种理由挑出毛病。

小雨工作后不久就搬出去租房子住了。离家独自生活是她从中学时就有的想法,“因为是一直被打压着长大的”。读书时考了好成绩,她妈妈说:“考前十就高兴成这样啊,你看某某家的那谁,从没下过前三呢。”考上了大学,她妈妈羡慕别人家的小孩能上清华、北大。找到了工作,她妈妈又跟她说某某一毕业年薪就多少了。

“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大家都知道小雨妈妈是个挺热心、仗义的人。平日里亲友有什么事,只要力所能及,她一定会帮忙。虽然对着小雨和她爸不停碎碎念,但家务事多是小雨妈妈在操持,各种安排也妥妥帖帖。小雨成年后曾跟妈妈聊过她的“刀子嘴”,小雨妈妈说:“我哪有?我就是提醒你们,还不都是为了你们好。”

小雨妈妈的“习惯性差评”可能是控制欲和追求自我存在感的体现。

在家里,小雨爸爸是曾经的技术干部,小雨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女性,相对而言,小雨妈妈的角色更偏向普通家庭妇女,因此,她喜欢以语言上掌握主动来确认自己的强势家庭地位,“凡事不训示一下感觉没有尽到责任似的。”

“刀子嘴”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低情商的沟通方式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伤害。

小雨坦言,在她妈妈的打压式教育下,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自卑,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后来在工作上不断得到同事们的认可,才一点点建立起自信。而小雨妈妈也因为这种性格,多年来人际关系并不好。“即便知道你是好心的、无恶意的,但谁愿意承受没必要的负能量呢?”

互为差评还是“罗森塔尔效应”

若影在看热播电视剧。剧中的女主角说:“你若拿出对待客户的态度来经营婚姻,我们是不会离婚的。”男主角反驳:“难道我在家都不能敞开做自己吗?”

“这多像以前的我们呀。”若影跟丈夫小马说。

若影觉得蜜月期一过,婚姻就成了放大镜。和恋爱时放大优点不同,婚姻生活放大的是缺点。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若影是“被差评者”。

朋友来访,若影手忙脚乱地做了一桌菜,客人正夸若影贤惠呢,小马夹起一根土豆丝,“瞧瞧,都有筷子粗了!”若影只好讪讪地笑。周末搞卫生,小马指着卫生死角,表示某某家这里可是一尘不染的。

对此,若影时常有种手足无措感,好像自己什么事都做得不好、不对。“差评师”小马的态度也让她不满。她觉得小马在婚姻中有很强的控制欲,喜欢用差评满足自己的居高临下感。只要跟小马聊起这个话题,小马就全面否认。小马认为家是让人放松的港湾,平时工作那么累,回到家夫妻之间应该有啥说啥。

若影没能说服小马,一地鸡毛的生活和压抑的情绪积累着,时间一长,若影也开始给小马打差评了。

生活里的差评滚雪球般越积越多,两个人的关系陷入了负面循环。小马指责若影成了“怨妇”,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引发不满。若影指责小马知错不改,“事事让我操心,能不给差评吗?”

感觉婚姻几乎要走到尽头,双方互留一段冷静期后,终于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长谈了一次。

小马分析自己打差评的原因更多的是自我能力不足。因为自己不会做饭,不擅长家务,所以把希望全寄托在若影身上,一旦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差评就脱口而出。“如果我烧得一手好菜,平时也能帮你打扫卫生,其实很多小矛盾都可以避免。”

若影则认为,她的差评是累积的不满的投射。小马消极的心理暗示让她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最后将打差评当作情绪宣泄的出口,两人陷入互打差评的负面循环。

双方最后达成的共识是,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应该当对方是垃圾桶,随意将负面情绪抛出去。因为差评不仅改变不了现状,反而可能让情况更糟糕。“被差评以后,你的能量可能更多是用于自我安抚,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并保持心平气和。对方的批评越重,你就需要越多能量来进行自我保护,精疲力尽的结果就是只想逃避而不想改变。”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提出这一效应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方给予另一方温暖正面的期望和赞扬,营造积极美好的氛围,会让对方得到更多激励,从而表现得更加积极努力,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收获更好的结果。

只有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的良性沟通,才能让婚姻关系更持久。

猜你喜欢

刀子嘴差评小马
刀子嘴刀子心
政务服务差评容不得“电商式质问”
刀子嘴,将爱拒之门外
刀子嘴与豆腐心
刀子嘴与豆腐心
勤劳的小马
差评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