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物理学家 詹仕凡

2022-08-0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分辨率勘探石油

詹仕凡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物探专业。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从事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30多项科研项目,是两项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件、软件著作权17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三项;先后获得能源部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十大杰出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五一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3—1998年,詹仕凡先生在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地调一处工作期间,负责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华北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塔里木轮南高分辨率三维采集试验》项目四级课题研究,取得两项重要成果:①高分辨率研究方面,开创性实现了利用振幅预测薄储层的方法,推进了薄储层岩性解释技术进步。②高分辨率三维采集试验,突破传统习惯做法,通过现场极限激发、接收因素科学试验及量化分析,创新应用小面元(20m×20m)、小组合(16m×16m),单井小药量(300g)激发,三维资料处理取得很好效果,为中石油实施全国范围的二次采集提供了信心和方法支撑。

1998年任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副总工程师,从事科研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连续担任“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副项目长,取得了丰硕成果:①系统提出并组织实施现代属性提取与分析系列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数学变换属性分析方法,应用现代数学算法、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算法,形成了地球物理和地质意义更明确的现代“体”属性系列,成为国产大型“地震勘探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GeoEast”国际领先的特色模块,在国内外勘探开发领域广泛应用。②提出的叠前五维地震数据解释方法,突破了TB级大数据管理及准确识别油气目标难题,形成了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数据解释技术,成为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提出面向地质目标的五维道集模板叠加成像、优化模板裂缝检测、方位AVO油气检测方法,且率先推出五维地震数据解释商业软件,实现了地震解释技术从叠后到叠前、三维到五维的跨越,并得到广泛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油气勘探成功率。③首次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采集技术设计方法,实现了采集技术设计从参数驱动、模型驱动发展到数据驱动的跨越。该方法充分利用前期的地震资料和当前的试验资料,提取关键的波场共性特征参数,因而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对新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定量化评估,显著地提升了设计水平和质量。将该方法集成到KLSeis国产大型采集软件系统,成为国际领先的采集设计特色模块。④成功组织实施中国首个数字三分量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带领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多波研发团队,首次国内应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在长庆苏里格地区进行转换波三维勘探,通过攻关在国内率先形成了多波采集、处理、解释能力,引领并促成中国全数字、多波勘探技术的全面展开。该技术推广应用到四川、青海、大庆、塔里木等盆地,在中浅层成像、气云区成像及天然气富集区预测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7年以来,詹仕凡先生致力于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的挑战性研究,初步解决了智能模型构建、标签自动生成及管理、智能模块开发及应用平台搭建等问题,在智能层位解释、断层预测、断溶体预测、地震相解释、井震智能高分辨率反演方法等方面形成生产能力,油田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十多年来,詹仕凡先生始终致力于地震勘探技术的原始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落地工作,长期带领科研攻关团队,从事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工作。他勇立国际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前沿,面对生产一线勘探开发难题,积极探索实现了多项勘探方法的创新,在地震勘探理论、技术和工程化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分辨率勘探石油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石油石化展会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奇妙的石油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立秋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关于为“一带一路”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星座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