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粳稻品种区域试验

2022-08-02王锦艳吴秀黎钏兴宽李国生康洪灿周兴王尹正钦何荣满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保山市分蘖生育期

王锦艳,吴秀黎,钏兴宽,李国生,康洪灿,周兴王,尹正钦,何荣满

(1.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隆阳区678000,2.隆阳区永昌街道农林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隆阳区 678000)

保山市地处低纬高原,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保山市是云南水稻的主产区,水稻是保山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多为山区、半山区,由于气候的特殊性,水稻品种种植多、乱、杂现象突出,水稻病害严重,尤其是稻瘟病频频发生,影响水稻产量,制约着保山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1-2]。2021 年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通过粳稻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以鉴定筛选出在保山适应性好的水稻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助推保山水稻产业的发展。也为这些粳稻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推广“籼改粳”提供品种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地点分别安排在云南省昆明市、保山市、大理州、楚雄州,贵州省黔南州、毕节市,陕西省汉中市佛平县、略阳县,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共10个区试点。供试水稻品种共7 个,分别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的滇禾优801、云科粳4号和云科粳5 号,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提供的滇禾优811 和滇禾优55,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毕粳优7 号,楚雄州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楚粳27 号,其中滇禾优801 为续试品种,滇禾优55 和楚粳27 号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鲁家屯小永村农户承包田,海拔1664 m,东经99°22′,北纬25°19′,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大麦。

1.3 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试验设1 个品种为1 个处理,共7 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长5.00 m,宽2.67 m,每个处理小区面积13.3 m2,试验四周设保护行1.5 m,各处理对应保护行种植该处理品种,小区间距为0.3 m,重复间距0.4 m,采用等行条栽,每小区栽10行,每行栽44 丛,栽33.0 万丛·hm-2,每丛栽2 苗。

所有处理采用统一措施管理。3 月2 日秧田底肥折合施有机肥7800 kg·hm-2,机耙田3 次。3 月25 日用机械开播种墒,沟深0.25 m,墒宽1.20 m。3月31 日淹水,淹透即撤水,施壮秧剂600 kg·hm-2、复合肥(N ∶P2O5∶K2O=15 ∶15 ∶15)750 kg·hm-2。试验 于3 月28 日 泡 种,3 月31 日 催 芽,4 月1 日 播种,用“旱育秧+小拱膜”方式育秧,播种后速盖土,用50%丁草胺乳油3750 mL·hm-2进行芽前除草,并盖小拱膜。4 月22 日进行秧膜通风放孔以防止烧苗,4 月28 日灌小秧水,施尿素120 kg·hm-2,5月7 日进行人工除草1 次[1-2]。

试验于5 月22 日移栽,秧龄51 d。大田中层施用新能源有机-无机复混肥(N ∶P2O5∶K2O=16 ∶6 ∶8)600 kg·hm-2,5 月29 日施分蘖肥及化学除草,用尿素300 kg·hm-2、3%敌百虫40.5 kg·hm-2、除草剂野老765 g·hm-2,几种药肥混合均匀撒施作分蘖肥和除草。在大田生长期间,分别于7 月16 日、8 月26 日人工除草共2 次,7 月15 日施尿素120 kg·hm-2作穗肥,试验于7 月6 日排水晒田,7 月22 日复水,7 月28 日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噻虫高氯氟2000倍液混合用无人机喷雾防虫。试验地水稻于9 月23—27 日成熟,10 月8 日统一收获[3-5]。

1.4 调查方法

试验按照《2021 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及《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进行观察记载。记录种子处理、播种、出苗及水稻移栽的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及基本苗。生长期间,记录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施药期、施肥期、抗逆性和调查有效穗等。在水稻收获前进行考种,测定水稻品种的株高、穗部性状并计算出理论产量。各品种成熟后进行统一收获,各小区记实产并取1 kg 晒干后换算成标准水分含量下的产量,同时测定千粒重。品种间产量差异多重比较采用“区试99”软件进行方差分析[3-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及抗逆性分析

所有处理统一在4 月1 日播种,5 月22 日移栽,秧龄51 d,移栽后5~6 d 进入分蘖期。由表1 可以看出,毕粳优7 号抽穗最早,为7 月20 日,云科粳5 号抽穗最晚,为8 月9 日,各品种抽穗整齐,相差不大。全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是滇禾优811,为179 d,生育期最短的品种是毕粳优7 号,为165 d,其余品种生育期在175~178 d。

表1 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及抗逆性分析

云科粳5 号和滇禾优55(CK1)抗寒性中等,其余品种抗寒性强。所有品种均无叶瘟发生。除滇禾优801、滇禾优811、滇禾优55(CK1)无穗瘟发生,其余品种轻感穗颈瘟。云科粳4 号、毕粳优7 号轻感白叶枯病,其余品种均无白叶枯病发生。楚粳27 号(CK2)中感纹枯病,其余品种均轻感纹枯病。云科粳4 号和毕粳优7 号有倒伏现象发生,其余品种未倒伏。

2.2 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

由表2 可以看出,各水稻品种的基本苗相差不大,分别是130.5 万~160.5 万·hm-2。分蘖率最高的品种是云科粳5 号,为328.8%,分蘖率最低的品种是云科粳4 号,为199.0%,其余品种分蘖率在244.8%~298.1%。

表2 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株高最高的品种是滇禾优801,为124.5 cm,最矮的品种是滇禾优55(CK1),为108.5 cm,其余品种在110~123.5 cm。有效穗最高的品种是云科粳5 号,为480.0 万·hm-2,最低的品种是毕粳优7 号,为343.5万·hm-2,其余品种在360 万~429 万·hm-2。成穗率最高的品种是云科粳4 号,为81.9%,最低的品种是滇禾优811,为64.6%,其余品种在66.6%~76.3%。穗长最长的品种是滇禾优801,为23.9 cm,最短的品种是滇禾优55(CK1),为20 cm,其余品种穗长在20.1~23.8 cm。穗实粒数最多的品种是滇禾优801,为138.4 粒,最少的品种是云科粳5 号,为108.0 粒,其余品种在122.1~135.0粒。结实率最高的品种是毕粳优7 号,为84.4%,最低的品种是云科粳4 号,为64.9%,其余品种在70.8%~79.6%。千粒重最高的品种是云科粳4 号,为28.2 g,最低的品种是楚粳27 号(CK2),为23.7 g,其余品种在25.0~26.4 g。

2.3 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分析

由表3 可看出,7 个参试品种均比滇禾优55(CK1)减产,减3.4%~22%,比楚粳27 号(CK2)增产的有4 个,增2.5%~10.9%,比2 个对照都减产的有2个,减11.4%~22.0%。产量位于第1 位的品种是滇禾优55(CK1),产量为13455.0 kg·hm-2,比楚粳27 号(CK2)增产1320 kg·hm-2,增10.9%;产量居于第2 位的品种是云科粳5 号,产量为12997.5 kg·hm-2,比滇禾优55(CK1)减产457.5 kg·hm-2,减3.4%,比楚粳27号(CK2)增产862.5 kg·hm-2,增7.1%;居于第3 位的品种是滇禾优811,产量为12945.0 kg·hm-2,比滇禾优55(CK1)减产510 kg·hm-2,减3.8%,比楚粳27 号(CK2)增产810 kg·hm-2,增6.7%;产量位于第4 位的品种是滇禾优801,产量为12442.5 kg·hm-2,比滇禾优55(CK1)减产1012.5 kg·hm-2,减7.5%,比楚粳27 号(CK2)增产307.5 kg·hm-2,增2.5%;楚粳27 号(CK2)产量为12135.0 kg·hm-2,位于第5 位;云科粳4 号位于第6 位,比滇禾优55(CK1)减产2700 kg·hm-2,减20.1%,比楚粳27 号(CK2) 减产1380 kg·hm-2,减11.4%;毕粳优7 号位于第7 位,比滇禾优55(CK1)减产2955 kg·hm-2,减22%;比楚粳27 号(CK2)减产1635 kg·hm-2,减13.5%。

表3 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品种间多重比较分析,滇禾优55(CK1)、云科粳5 号、滇禾优811 和滇禾优801 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这4 个品种与云科粳4 号和毕粳优7 号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云科粳4 号和毕粳优7号产量差异不显著;楚粳27 号(CK2)和云科粳4 号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7 个水稻参试种中,滇禾优801、滇禾优811 和云科粳5 号生育期适中,长势繁茂,分蘖较强,抽穗整齐,株型紧束,抗寒性强、抗病性好,熟期转色好,有效穗较高,结实率好,千粒重较高,丰产性好,依据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593-2013)衡量,滇禾优801 米质达到部标优质3级,滇禾优811 为部标优质级,云科粳5 号为部标普通,建议这3 个品种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昌宁县海拔1600~1800 m 区域示范种植。毕粳优7 号抗寒性好,长势好,结实率高,由于成熟很早(比其它品种成熟早10 d 以上),导致收获时产量损失,丰产性差。本次试验中,在水稻生长后期因雨水较多,生育期均推迟7 d 左右,发生倒伏现象主要是因为暴雨后的大风影响。

猜你喜欢

保山市分蘖生育期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2014年峄城区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