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冬小麦田土壤封闭除草剂新配方筛选

2022-08-02余艳芳李慧龙雷海霞冉忠伟何世界

杂草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禾本科混用药害

余艳芳, 李慧龙, 雷海霞, 王 强, 冉忠伟, 何世界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信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信阳作物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信阳 464000)

小麦田杂草防治是影响小麦生产的生态因素之一[1]。杂草不仅会与小麦争夺光照、水分、养料、空间,还是小麦病虫害传播的中间寄主和媒介,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当麦田杂草密度为8~15株/m2时,作物减产3%~5%;当密度为20~35株/m2时,作物减产7%~14%;50株/m2以上时,作物减产25%~40%[2]。麦田除草分苗前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喷雾,由于近年来苗后茎叶处理日益突出的抗药性、高成本,和仅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有限等问题,小麦播后苗前适时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已成为麦田杂草防除的新趋势[3-4]。目前麦田土壤封闭处理剂主要有绿麦隆、异丙隆、乙草胺、苄嘧磺隆、噻吩磺隆、吡氟酰草胺等,但传统麦田封闭除草剂存在杀草谱窄、易产生药害、杂草耐药性逐年增强等问题[5-8]。因此,笔者探索了氟噻草胺、砜吡草唑、二甲戊灵、氰草津4种除草剂单用或两两混用对麦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混合使用,可以扩大杀草谱,延缓杂草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9-10]。本研究明确供试药剂单用及两两混用对豫南冬小麦田不同杂草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效果好、对冬小麦安全的除草剂新配方,为小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1%氟噻草胺悬浮剂(SC,泸州东方农化有限公司);40%砜吡草唑SC(上海群力化工有限公司);450 g/L二甲戊灵微胶囊缓释剂(CS,德国巴斯夫集团);40%氰草津SC(河南绿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11月中旬至2021年6月初在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32°7′N,114°15′E)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水稻土,肥力均匀,土地平整,灌排设施齐全,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地杂草发生情况均匀一致,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冬小麦于2020年11月12日播种,品种为扬麦13,条播,用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600 kg/hm2在播前整地过程中撒施。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设11个处理,见表1。小区面积为25 m2,每个处理重复4次。2020年11月13日施药,于小麦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喷液量为450 L/hm2,施药1次。施药器械采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古力液压机械厂生产的3WBD-18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 0.2~0.4 MPa,扇形单喷头。11月4—5日有小雨,用药时土壤为黄墒,含水量为10%~20%,药后 24 d 内无降水。

表1 试验处理设计Table 1 Design of treatments in experiment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防效调查 药后120 d,翌年小麦返青期,目测各处理对杂草的药效级别,对杂草的药效分级参照GB/T 17980.41—2000《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除草剂防治麦类作物地杂草》:1级为无草;2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0~2.5%;3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2.6%~5.0%;4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5.1%~10.0%;5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10.1%~15.0%;6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15.1%~25.0%;7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25.1%~35.0%;8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35.1%~ 67.5%;9级为相当于空白对照区的67.6%~100.0%。药后150 d,对照区杂草生长最旺盛时调查杂草受害情况,每个小区随机选取4点,每点面积0.25 m2,分类调查杂草株数及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1.4.2 药害调查 药后15 d,目测小麦出苗情况,初步判断有无药害。药后30 d,调查基本苗。药后120 d,目测小麦药害情况并进行分级。小麦药害分级标准:1级为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2级为轻微药害,药害少于10%;3级为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4级为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5级为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收。小麦成熟后,全区收获,计算小区产量。

1.5 数据处理

式中:P0为对照区杂草株数;P为处理区杂草株数;W0为对照区杂草鲜重;W为处理区杂草鲜重。

采用SPSS 2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多重范围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评价不同药剂处理对冬小麦田杂草的土壤封闭除草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田杂草发生情况

药后120 d,试验田空白对照区杂草发生密度为280株/m2以上,其中禾本科草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雀麦(Bromusjaponicus)大量发生,阔叶草大巢菜(Viciasativa)、宝盖草(Lamiumamplexicaule)中等程度发生,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和猪殃殃(Caliumspurium)零星发生[11],总体上禾本科草多于阔叶草。

2.2 药后120 d目测不同处理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级别

由表2可知,药后120 d处理1、处理2对看麦娘、雀麦、大巢菜防效好,防效级别为3~4级,对宝盖草防效较差,防效级别为6~7级;处理3、处理4对看麦娘、雀麦防效差,为7~8级,对大巢菜、宝盖草防效好,为3~4级;处理5、处理10对4种目标杂草防效均好;处理6对禾本科草防效较差,对看麦娘、雀麦的防效分别为5、7级,对大巢菜、宝盖草防效好,均为3级;处理7对大巢菜防效一般,为5级,对其他3种目标杂草防效均好;处理8、处理9对看麦娘、雀麦防效好,为3~4级,对阔叶草防效低于处理4,表明40%氰草津SC与41%氟噻草胺SC或40%砜吡草唑SC混用,对阔叶草防效降低。除处理3、4、6以外,其他7个处理对全部杂草(简称总草)防效均较好,说明当田间以禾本科草为主时,其他7个处理均能有效控制田间杂草。

表2 药后120 d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级别Table 2 Control effect level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eeds after 120 days of application

2.3 药后150 d对小麦田杂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由表3、表4可知,处理1、处理2对看麦娘、雀麦、大巢菜防效好,株防效在95%以上,鲜重防效在97%以上,处理1对宝盖草防效显著低于其他9个处理,鲜重防效仅为53.6%,处理2对宝盖草鲜重防效高于株防效,达到95.2%,处理1、2对总草防效较好,鲜重防效均高于95%;处理3、4对看麦娘防效差,株防效分别为60.0%、30.9%,鲜重防效分别为51.6%、38.8%,对雀麦防效甚微,株防效分别为27.4%、11.5%,鲜重防效分别为36.2%、30.0%,处理3、处理4对阔叶草防效较好,鲜重防效在92%以上,对总草防效差,鲜重防效分别为52.4%、41.7%,显著低于其他8个处理,且处理4对各种杂草的鲜重防效均显著低于处理3。

表3 药后150 d不同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Table 3 Control effect based on plan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eeds after 150 days of application

表4 药后150 d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鲜重防效Table 4 Control effect based on fresh weigh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eeds after 150 days of application

不同药剂混合使用,在对禾本科杂草上,处理5、处理7、处理8、处理9、处理10对看麦娘、雀麦防效均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处理6对看麦娘防效一般,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5%左右,对雀麦防效差,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26.0%、52.2%。在阔叶草上,处理5、处理6对大巢菜防效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处理5对宝盖草的株防效为86.5%,显著低于处理6,但处理5对宝盖草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其鲜重防效与处理6没有显著差异,均在97%以上;处理7对大巢菜防效一般,株防效、鲜重防效均在80%~85%之间,对宝盖草防效很好,为100%,处理10对大巢菜、宝盖草防效均较好,鲜重防效高于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92.2%、96.6%,处理10对大巢菜防效显著高于处理7,对宝盖草株防效显著低于处理7,鲜重防效与处理7无显著差异;处理8对大巢菜、宝盖草株防效差,分别为44.4%、52.1%,处理9对大巢菜、宝盖草株防效一般,分别为79.6%、74.5%,二者对阔叶草鲜重防效相比株防效均明显提高,处理8对大巢菜、宝盖草鲜重防效分别为86.0%、76.9%,处理9对大巢菜、宝盖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7.5%、93.5%。处理5、处理7、处理8、处理9、处理10对总草防效均较好,株防效高于92%,鲜重防效高于95%;处理6为450 g/L二甲戊灵CS 607.5 g a.i./hm2和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混用,对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均在75%左右,显著高于处理3、4,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2.4 不同处理对小麦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

表5为药后120 d目测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和收获时的测产数据。结果表明,药后 120 d 试验处理对扬麦13药害级别均为1级,小麦生长发育一切正常。收获时测产,与CK相比,试验处理均有增产作用,其中处理5增产率最高,为11.9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处理4、处理6增产率较低,为4.23%~5.97%;处理7、处理9、处理10增产率较高,为9.51%~10.28%,显著高于处理8,略高于处理1、处理2,与处理1、处理2无显著差异。总体看来,杂草防治效果好的小区增产率普遍高于杂草治理不力的小区。

表5 不同处理对小麦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Table 5 Yield effect and selectiv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heat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究了41%氟噻草胺SC、40%砜吡草唑SC、450 g/L二甲戊灵CS、40%氰草津SC 单用或两两混用对小麦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安全性结果表明,氰草津单用及与氟噻草胺混用,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影响,基本苗略有减少,但后期可恢复,不影响产量,增产率分别为4.23%、8.17%;其他8个处理对小麦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在试验剂量下对扬麦13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5.43%~11.94%。除草效果:41%氟噻草胺SC 369.0 g a.i./hm2对看麦娘、雀麦、大巢菜防效好,对宝盖草防效差;40%砜吡草唑SC 120.0 g a.i./hm2对看麦娘、雀麦、大巢菜防效好,对宝盖草防效较好;450 g/L二甲戊灵CS 607.5 g a.i./hm2对大巢菜、宝盖草防效好,对禾本科草看麦娘、雀麦防效差;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对大巢菜防效好,对宝盖草防效较好,对禾本科草看麦娘、雀麦防效很差。

氟噻草胺属芳氧乙酰胺类除草剂,可被植株根系及新生叶片吸收,对小麦田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雀麦、早熟禾)及部分阔叶杂草(如荠菜、猪殃殃)效果较好[12-14]。砜吡草唑是一种作用机制新颖、安全性高的麦田新型除草剂,徐洪乐等研究发现砜吡草唑可对13个属的禾本科杂草和11个属的阔叶杂草进行有效防除,尤其对禾本科杂草的土壤封闭效果较好[15-20]。高明等研究发现二甲戊灵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效较好,对部分禾本科草防效略差[21-24]。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是一种控制释放剂型,是在微胶囊剂的基础上水基化而制成的一种新剂型,相比传统乳油制剂,微囊悬浮剂有效成分持效期长、控释技术对作物安全、以水为溶剂对环境友好、使用次数少施用方便[25]。本试验将41%氟噻草胺SC 369.0 g a.i./hm2或40%砜吡草唑SC 120.0 g a.i./hm2与450 g/L二甲戊灵CS 607.5 g a.i./hm2混合使用,结果显示:氟噻草胺或砜吡草唑与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混用,都能有效提高对麦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推荐。吴仁海等研究发现,41%氟噻草胺SC与330 g/L二甲戊灵EC混用配比在1 ∶1~2 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以 1 ∶2 共毒系数最高(346.7)[26]。

本试验中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对禾本科草看麦娘、雀麦防效很差,41%氟噻草胺SC 369.0 g a.i./hm2与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混用时,对禾本科草的防效显著提高,但对阔叶草大巢菜、宝盖草的防效显著低于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单用,不宜推荐;40%砜吡草唑SC 120.0 g a.i./hm2与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混用时,对禾本科草防效优异,对阔叶草防效也较好,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推荐。针对本试验筛选出的可以混用的除草剂组合,后期需进一步优化混用配比,以满足农药减量增效的要求,并通过试验进一步明确供试药剂对麦田其他杂草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禾本科混用药害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芦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定
禾本科植物之王
果树药害补救方法
农作物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