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比选方法
——以白洋淀为例

2022-08-02尚青王晨常硕麻晓梅曾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白洋淀补水湖泊

尚青,王晨,常硕,麻晓梅,曾勇*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油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2.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北京 102300;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湖泊是陆地上主要的淡水资源,具备提供水源、净化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水资源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显著,因此迫切需要实施湖泊生态环境治理。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作为区内的重要生态依托,白洋淀过度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新区可持续发展,其恢复与改善得到各方重视。

湖泊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及自然过程作用,涉及多要素、多因子协同影响,其改善与治理是多变量、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工程,方案筛选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比选指标来选择最佳湖泊改善方案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在比选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存在一定问题。杨卫等、华祖林等和王磊等分别结合数值模拟与所构建比选指标体系,得到玄武湖、汤逊湖最优改善方案,但比选指标体系由水力、水质、经济指标构成,未考虑水生态方面指标。ZHANG等构建了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指标体系用于太湖恢复方案比选,环境层面主要包括各类水质指标的平均浓度,但忽略了湖泊水质整体改善,且未考虑水动力指标。总体上看,以往的湖泊治理方案比选研究中,多选取水动力、水质、经济成本等方面的部分指标,未全面考虑水质、水动力、水生境改善方面的指标,选择的比选指标体系不够系统,难以反映湖泊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且指标处理中的定量性也需要提升,这制约了方案比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文提出一种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方案的比选方法,以水动力、水质模拟模型为基础,建立包括水质、水动力、水生境3要素指标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和综合决策方法,并以白洋淀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为湖泊生态环境改善与恢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白洋淀地处河北省保定市,位于38°43'~39°02'N,115°38'~116°07'E(图1),总面积366 km,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浅水型湖泊,享有“华北之肾”之称。近年来白洋淀入淀水量减少,2010年至2016年平均入淀水量低于1×10m,淀区水位降低至6.6 m以下,水面面积缩减,湖泊萎缩;水体流速缓慢(低于0.8 cm·s),部分水体基本不流动,水动力条件与水文连通性差。同时,携带工业污水的入淀河流水质欠佳,且受淀区生活污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湖泊水质差,基本为Ⅳ~Ⅴ类水平,主要污染物为COD、总磷等,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亟需进行改善。

图1 白洋淀地理位置图Figure 1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the Baiyangdian Lake

1.2 方案比选方法

应用水动力水质模型对备选方案进行情景模拟与预测,基于本研究所构建方案比选指标体系,采用TOPSIS决策方法进行方案排序与比选。

1.2.1 模型率定验证

获取水下地形、气象、水文、水质等数据,利用MIKE21软件平台中的HD(水动力)模块和ECO lab(水质)模块,构建白洋淀水动力水质模型,用淀区3个水 位站 点2018年3月 至2019年3月、2019年3月 至2020年3月的水位逐日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水动力模型率定与验证,用2个水质监测点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2018年3月至7月的水质逐月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水质模型率定与验证,代表性点位率定与验证结果见图2~图3,根据MORIASI等的模型精度评价标准,水动力模型精度非常好,水质模型精度处于好和非常好之间,满足精度要求,可用于模拟预测。

图2 水位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王家寨站)Figure 2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water level values(Wangjiazhai station)

图3 DO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采浦台站)Figure 3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O values(Caiputai station)

1.2.2 比选指标体系确定

白洋淀水动力条件弱化,水质下降,湖泊面积缩减,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现状,构建包括水动力、水质、水生境等的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共12项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比选指标Table 1 The screening indicators for improvement scenarios of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2.3 方案比选

式中:为规范化加权矩阵;x为第个方案第个比选指标的规范化加权计算值,=1,2,,;=1,2,,。

2 结果与讨论

针对白洋淀水动力和水质差等问题,目前已通过生态补水、治理入淀河流污染等举措展开生态环境治理的尝试。目前生态补水主要是“引黄济淀”通道,位于淀区东南部,但淀区地形西高东低,水流易在东南部形成区域雍水,无法向中部和北部流动,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为此,本研究设定了3套生态环境改善备选方案:(1)补水格局优化(S1方案),即原补水分配流量至西部入淀河道,治污保持现状;(2)深度治污(S2方案),即深度治理入淀河流至Ⅳ类水质。(3)补水格局优化+适度治污(S3方案),即原补水分配流量至西部入淀河道,适度治理入淀河流至Ⅴ类水质。

各情景方案比选指标计算结果见表2,方案贴近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2 各情景方案比选指标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screening indicators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表3 各方案贴近度计算结果Table 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loseness

计算结果表明,方案S1、S2和S3与理想解的贴近度分别为0.35、0.55、0.84,方案S3的综合效果优于S2和S1,补水格局优化的同时进行治污比单独补水或单纯治污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推荐实施S3方案。

不同方案的实施具有不同的水动力、水质与水生境改善效果。水动力改善效果方面,S1、S3方案效果相同。两方案下,湖泊流线分布密度为0.14 km,水体畅通程度得到提升,流路状况优于S2方案;两方案水体流速的模拟结果均为0.017 m·s,略优于S2方案的0.016 m·s,有利于水体复氧,平均流速时间、空间标准差小于S2方案;这主要是由于补水分流至西侧上游入淀通道,淀区西南、西北部流速增大,流场条件更加均匀;两方案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53 d,优于S2方案的1 383 d,水体更新加快,有利于污染物下泄;滞水区面积比例均为14.9%,相较S2方案的25.0%有明显降低。相较于S2方案,S1、S3方案对淀区水动力改善的整体效果更好。

水质改善效果方面,S2方案下的水质改善度(28.37%)最高,优于S3方案(27.70%)和S1方案(5.46%);S2方案下的水质平均达标率(97.8%)优于S3(96.3%)和S1(71.6%),这表明对入淀河流深度治污对改善淀区水质起到关键作用。S3方案下的水质达标率时空标准差优于S2和S1方案,达标较为均匀,水质整体达标效果较好。S2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优于S3和S1方案,但S2方案下的平均达标率仅稍优于S3方案,达标率时空均匀性上不如S3方案,表明补水和治污综合措施更加有效。

水生境改善效果方面,S1和S3方案下的生态水位满足度为86.7%,略高于S2方案的83.5%,S1、S3方案下的水面面积率为77.94%,高于S2方案下的56.60%。S1和S3方案均包括补水格局优化内容,对生态水位与生境状况的改善效果更好。

本文提出的比选方法,从水动力、水质、水生境3方面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2项指标构成指标体系。相较于以往研究,指标更加系统,全面反映了组成湖泊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和各要素的关联和传递特征,且选取的指标包含时间与空间上的均衡性指标,更能体现湖泊生态环境时空整体改善要求。由于生物监测数据相对缺乏,以水生境指标间接指示了湖泊水生态状况,同时未考虑生态补水、污染治理措施实施的经济成本,这可能会影响方案筛选的结果,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完善。

3 结论

(1)依据湖泊生态治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要求,考虑当前湖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构建包括水动力、水质和水生境三要素指标的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比选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TOPSIS决策的方案比选方法。

(2)以白洋淀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S1与S3方案的水动力、水生境改善效果优于S2方案,S2方案的水质改善优于S1、S3方案,综合决策比选出S3方案最佳,即“补水格局优化+适度治污”方案具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改善效果,验证了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猜你喜欢

白洋淀补水湖泊
《肥皂》等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害羞”的湖泊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恼人的干燥
降温补水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