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综述

2022-08-01王史记董岩岩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事故率道路交通道路

王史记,董岩岩

(1.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9;2.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5)

0 引言

交通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降低频发的交通事故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基础,在预防交通事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评定作用。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从行业规范符合性、事故分析、安全审核等方面阐述安全评价的技术和应用,以使用者安全为中心,针对道路项目建设及运营的全周期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可能产生的隐患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且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从而达到“人-车-路”系统安全的目的。

1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

1.1 国外评价指标现状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主要体现在道路建设的前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后期运营的过程中,其作为防控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英国在1980年首先开始对道路安全评价工作进行研究,同时,新西兰、加拿大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研究制定并使用了交通安全评价制度。南非、西班牙、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也陆续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交通安全事故在道路安全评价制度的管制下可得到有效防控,采取道路安全评价制度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频率,并将事故程度降至最低,同时也有效地降低道路建设后期的运营管理投资费用,其投资回报约为35倍。国外常用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见图1)主要分为两大类:事故率指标及安全管理水平指标。

1.2 国内评价指标现状

陈君毅等[1]以“现代化指数”为核心,针对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提出了有创造性的数据化化评价指标。“现代化指数”既可以体现国家、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程度,同时也可以显现区域现代化程度的变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这也为国与国、区域间道路交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量化的比选依据。

图1 国外交通常用的安全评价指标示意图

赵凯等[2]提出了针对河北省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交通基本状况、交通运行条件、交通安全效益、交通管理能力、交通管理科技装备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描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并评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程巧梦等[3]从宏观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也从微观角度合理选取路段几何物理条件、交通流状态、交通安全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环境、道路交叉口条件等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朱涵等[4]针对城市道路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选取了道路条件、道路交通管理、道路环境和道路交通设施四项评价指标,建立了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变权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与无量纲化处理,并建立变权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索亮等[5]对典型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翻车、失控、碰撞事故调查,提出了道路线型、视距条件、路面结构、交通标志标线评价指标集,为降低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提出了解决方案。

戴忧华等[6]根据多条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气候特点,提出了针对每座隧道路段的研究区域,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指标,综合考虑隧道运营期间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和气候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等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法及德尔菲法识别影响隧道运营的主要因素,结合道路、气候两方面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层次的公路隧道运营环境交通安全评价指标。

2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方法

2.1 国外研究方法现状

国外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多是以事故资料和集合理论为研究基础,如早期欧博的心理学模型、相对事故率法、斯米德的回归模型以及美国的公路安全设计模型等。目前国外普遍使用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有:

(1)质量控制法。这种方法认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汽车平均每公里出现事故次数的泊松分布极为相似:计算一组科学客观的最大范围值与最小范围值,当路段发生事故次数的实测值大于最大范围值时,即认为该路段为事故频发路段,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2)多元回归法。各国根据本国国内的不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人口、交通条件等情况,利用回归理念预测区域或特定道路的安全隐患点,进而综合评价其交通安全程度。该方法的计算模式复杂,需要较大的运算量,对硬件及软件的要求较高,因此不利于现场管理人员接受与使用。

(3)时间序列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出现的交通事故随时间的变化作为交通安全评价指标,是一种纵向的评价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欧博提出的“学习心理学”模型最具代表性。

Rt=e∝t+β

(1)

式中:Rt——第t年的每车公里死亡率;

t——时间;

∝、β——常数。

(4)模糊理论。1964年扎德提出模糊逻辑理论,研究世界中一些模糊逻辑的问题,并利用其理论及研究数据使得模糊问题清晰化。采用数学方程、数字表达,将人的心理活动、大脑思维过程数字化地显现出来,使得利用数学理论分析研究人类思维模式成为现实。由于无法精确描述一个国家、区域甚至特定路段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模糊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三个数学工具,即模糊算子、语言变量和隶属函数,可使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更符合事态的发展规律。

2.2 国内研究方法现状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分析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可总结为3种: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灰色关联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方法的核心要素为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此体系包含了四项交通事故指标:当量事故数指标、死亡人数指标、受伤人数指标以及经济折损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当量事故数指标、死亡人数指标、受伤人数指标以及经济折损指标这四项事故指标在交通安全程度中所占的比例,进而得出被评价道路的安全评价分析值。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是通过对道路各影响因素的判别值来确定安全影响指标在安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3)灰色关联法。灰色关联法可将评价指标直接量化处理,能保护已有信息,从而较大程度地减少误差。其方法简单、便于理解和计算。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几种较为细化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方法,现介绍如下:

(1)事故率法。事故率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指标评价方法,其评价理念以相对性为基础,具体划分为:地区事故率法(针对区域范围的事故分析)、路段事故率法(针对特定路段范围的事故分析)、地点事故率法(针对具体点位置的事故分析)等。事故率分析法以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或平均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为基本思路,将其作为基础,判断事故发生率是否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事故率高于可控范围可判断其安全度相对较低,如果事故率低于可控范围则可判断其安全度相对较高。事故率法在统计上较为简单,在我国是一种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但此方法对事故的分析相对简单,无法考虑到不同道路交通条件下事故发生情况的差别。例如认为交通量大的道路或地区发生事故的概率必然大,以事故的绝对数认定评价结论缺乏客观性。因为还存在很多类似的影响因素,而忽略这些影响因素,会造成评价结论缺乏说服力。

(2)经验建模法。经验建模法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相对科学的评价方法,其需先收集交通量数据,然后计算出评价目标的“当量交通事故损失值”,并按其数值大小排定顺序。该方法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因其受地区交通条件制约,固定收集数据工作繁重,难度较大。

(3)灰色理论评价方法。“灰色”是指研究者所收集到的数据不全面,信息不完全对称,即部分信息不明确,部分信息明确。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过程中,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随机事件,其本身具有偶然性,而交通安全的程度划分及认定结论并没有清晰的判定依据,因此,针对交通安全评价,灰色理论是比较合适的。

3 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主要以道路平纵几何指标、交通运行环境、交通流状态、安全管理模式、事故指标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利用事故率、经验建模、模糊理论等评价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分析与评估。

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架构多基于传统经验思想,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性、前沿性有待加强。我国的道路交通模式正向新一代变革迈进,应逐步推进智能信息交通技术发展,加强通信平台、人机交互系统、终端集成的技术创新,努力将辅助驾驶技术层级逐渐提高;应大力

发展大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将GPS、车载终端、交通诱导设备等数据广泛应用在交通安全评价体系中;应注重前沿创新科技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对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的利用,实现自动感知、自动交互、自我检查、实时预警、自动防控的集成规范化车路协同系统,逐步完成全区域物联网络的构建,形成智能计算分析、智能反馈与控制、智能更新优化的物联网络架构。综合大数据收集,提出符合新交通新模式的“立体化”评价结论,更能客观科学地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建立实时更新大数据档案、加强安全教育,能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防控作出贡献。

4 结语

经过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选取、分析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选取适用于具体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当前的科技水平以及本区域的人口、气候环境、交通情况等因素,利用长期的基础研究数据,结合国内外各种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方法,不仅能使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科学化、区域化,也能有效地解决“交通安全”这一核心问题。

猜你喜欢

事故率道路交通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昆钢球团生产降事故率降消耗的生产实践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基于Tobit回归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率分析模型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