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基金会赋能社区微更新

2022-07-31杜宁宁

团结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益民众空间

◎原 珂 杜宁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中提出, 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 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 实践中,社区基金会能够通过搭建公益平台、链接多方资源、 募集资金、 促进社区培力等方式响应社区及居民需求、 助推社区多元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尤其在解决民众身边 “小急难” 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发挥重要作用。

《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中将城市更新作为今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更新颗粒度不断变小,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 小微空间改造成为存量提质阶段城市建设的新工作面, 但是也面临着居民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 资金来源有限、 差异化诉求如何平衡、 持续运营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需要社区基金会积极介入, 赋能社区微更新, 共同营造充满活力的社区场景。

社区基金会在解决社区问题中扮演着本地资助者、 本地问题回应者、社区议题倡导者、 慈善资源管理者和跨界合作推动者等多元角色。 在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 社区基金会更多发挥着社区 “引领者” “催化者” “资源链接者” “参与者” 及“陪伴者” 的多维角色。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 社区基金会在社区微更新、 小微空间改造活动等实践中, 则主要发挥着回应本地问题、 多渠道链接资源、 推动多元主体合作、 实现长期陪伴等的作用, 体现了社区基金会 “本地资源、 本地利益相关者、 本地解决方案” 的根本属性特征。

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回应民众需求

受有限的政府资源约束, 以及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等社区外部资源具有较强的 “刚性” 和严格的限定, 社区民众在公共空间方面多样化、 层次性的需求无法获得及时关注和响应。 社区基金会作为本地问题回应者, 能够组织协调社区居民与相关组织针对公共议题展开活动。 因此, 一方面, 社区基金会在扎根社区、 服务社区的过程中能够与社区产生密切联系, 在准确、 及时识别并获取社区民众的各项需求以及更新改造中可能存在的难点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便利性, 可以通过面向不同主体的主动征集意见和开辟意见反馈渠道等方式发现问题、 探明需求。 例如, 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在明确获知社区民众对健身步道的需求后, 便努力促成 “跑道花园” 项目被纳入环梅园公园 “翡翠指环” 整体改造方案中。 另一方面, 社区基金会可以通过协议委托、 项目对接与资助、 社区公益创投等方式, 基于民众实际需求和问题出发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资助与服务, 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保证服务和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 实现需求响应的快速性、 灵活性。 比如, 由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发起的 “微空间·向阳而生——朝阳区小微空间再生计划” 就将群众改造需求强烈作为提案征集的重要标准之一。

多渠道筹集资金,打造多层次资金体系

动员、 聚集多方公益资源是社区基金会的核心功能。 社区基金会拥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可以为改造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比如, 针对社区更新项目因改造资金不足且难以续筹等问题而无法落实的情况, 社区基金会可以积极动员辖区企业、 社会组织、 社区公众等不同主体, 通过公众小额劝募、 永久捐赠基金、 项目专项基金、 社区慈善信托、 社区众筹、 公益配捐、 社会捐赠、 基金会激励金等不同方式不断扩大“资金池”, 为社区微更新项目提供灵活、 可靠、 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与保障。尤其针对社区企业, 可以通过设立冠名基金或者与改造项目相关领域单位建立密切联系, 形成项目专项基金, 提升社会资本捐赠的积极性。 同时, 可以搭建平台, 形成改造项目与政府、 慈善组织等资源的有效衔接和匹配。 比如, 面对居民区公共空间改造中经费不足的问题, 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链接了腾讯99 公益、 仁人家园、 哈益科技等社会资源,成功筹得经费完成改造。 另外, 可以利用新媒体与网络手段, 对项目内容及预期效果进行广泛宣传,并设计创新型的公众筹款项目, 激发社区民众的共同体意识, 撬动民众的捐赠热情, 如发起“一元”共建活动来鼓励民众为社区空间改造贡献力量等。

推动跨界合作, 提升改造精细度

社区小微空间改造需要实现包容性、 共享性、 友好性等特征, 更重要的是打造具有地区特色、 提升民众归属感的社区空间形态。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不应采取千篇一律的、 模式化的、批量化的设计, 而应该基于民众的生活特点进行个性化打造, 实现改造成果与民众实际需求的有效契合, 提升改造的精细度。 在此过程中,作为具有 “跨界合作推动者” 角色的社区基金会, 能够架起社区与外部资源沟通对接的桥梁纽带, 并通过对相关社会资本的有效链接, 盘活各类社会资源, 建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 进而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实现多方合作关系, 为社区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或问题解决方案。 例如,在推进微更新项目中, 可以广泛发动责任规划师、 小型设计单位、 媒体、 居民等多主体深度参与改造, 增进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有效平衡多重利益主体的差异化诉求。 实践中,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提出参与式社区规划思路, 并通过举办沙龙邀请居民、 设计师和专家等对方案进行讨论。 深圳市南山区城管和蛇口社区基金会在社区共建花园改造项目中, 为打造友好的、 易进入、 可参与的儿童公共空间,邀请当地中学师生参与设计工作, 同时聘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团队进行专业的指导。

全面陪伴社区成长,持续激活社区空间内生动力

社区公共空间是促进社会互动、 强化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改造完成后的社区公共空间想要充分发挥作用, 一方面涉及如何实现 “微更新” 后期的维护与长效运营管理, 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提高社区组织、 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问题,即社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 而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需要社区基金会全面发挥 “陪伴者” 的角色和作用。 首先, 社区基金会可以凭借自身掌握的公益资源陪伴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 引导社区民众共同参与并挖掘社区公共空间的收益增长点,同时调动、 带动更广泛的民众作为社区内生力量主动关注和解决社区公共空间运营管理问题。 另外, 社区基金会也要依托在组织社区慈善活动、发展志愿服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陪伴社区草根组织的成长, 引导、 支持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群体的发展与成熟, 资助社区公益项目, 以激发社区发展内生动力。 实践中, 深圳蛇口社区基金会发起 “社区种子计划”, 通过聘请在社区营造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 为社区居民提供 “线上+线下” 的专业培训与指导,让社区居民有效激活社区组织, 在公共空间中组织活动, 创造更具社交活力的社区公共空间, 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的活力提升与社区共同体的打造。

猜你喜欢

公益民众空间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空间是什么?
公益
公益
创享空间
公益
公益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