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全力推进森林“四库”建设

2022-07-30张焜高岗

内蒙古林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四库林草林地

张焜 高岗

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的第10年,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实施一周年。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这是总书记对森林具有多重效益的重要论述,更是对森林改善民生福祉作用的充分肯定,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内蒙古深入贯彻“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的科学论断,以保护森林资源、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粮油树种、巩固提升碳汇能力为总抓手,全力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资源保护 推进森林水库建设

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主要是通过森林植被、枯枝落叶和森林土壤3 个作用层对降水的拦蓄作用而实现对降水的再分配。一方面,森林具有吸收器和缓冲器的作用,可以改变洪水流量的时空分布,称为消洪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森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暂时储存部分重力水,不断补给河流,增加枯水期流量,称为调蓄功能。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在全国率先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对2010年以来违法违规破坏草原林地问题全面起底、彻底整治,对重点案件实行警示约谈、挂牌督办。

呼伦贝尔市南木地区森林

全力抓好森林灾害预警防控工作。突出抓好责任落实、火源管控、火灾处置等关键环节,加快建立全天候、立体式火情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早发现、快处置、打小火、防大灾。积极推广国家防火码等系统使用,进一步深化防火码对进山入林人员的大数据管理。强化防扑火队伍建设,对全区专业半专业防扑火队伍进行系统性、实战性、针对性的培训。2021年,全区火灾起数和受灾面积较2020年明显减少。加强有害生物预警防控,2021年,完成有害生物防治面积7801 万亩,鼠疫疫点数量较2020年显著减少。同时,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实现森林防火“零火情”和有害生物“不成灾”的目标。

持续开展森林生态监测。应用遥感反演技术,改变“人盯”“眼看”的传统方式,编制森林监测工作和技术方案,提高监管水平和管理能力。采取分区分类管控措施,印发《关于实行征占用草原林地分区用途管控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按照区域发展定位,依法依规审核审批占用草原林地项目,统筹做好草原林地保护工作。

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推进贺兰山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对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进行保护。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推进贺兰山、大青山、西鄂尔多斯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加大对金沙湾沙漠公园、鄂尔多斯地质公园、包头黄河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保护力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聚焦特色产业 推进森林钱库建设

重视森林就是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森林可以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能源物质、动植物副产品、化工医药资源等。另外,还可提供重要的调节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和服务,构成了“绿色GDP”的核心内容。

内蒙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造林绿化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持续推进基地化建设,重点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树种和优良品种,把特色经济产业培育成拉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既带动了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又带动了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生态产业链,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产值,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

同时,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区共有国家及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 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 个。据统计,全区现有以水果、干果、林产饮料、森林食品药材、木本油料、林产工业原料为主的经济林1800 多万亩,年产量130 万吨,实现产值50 多亿元,形成了扎兰屯沙果、通辽塞外红、宁城蒙富苹果、敖汉沙棘、巴彦淖尔梨、阿拉善肉苁蓉等特色林果品牌。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等东部地区,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服务、森林旅游服务,生态旅游效益日益凸显,有效带动林区及周边农牧民增收。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中西部地区,在推动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果品采摘园、林家乐建设,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节庆活动,打造森林旅游品牌,培育良好的森林旅游市场,森林旅游休闲产业不断兴起。乌海市、阿拉善盟利用西部独特的大漠风光,发展沙漠观光旅游,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

2021年,全区林草总产值达588.7 亿元,以锯材为主的木材加工、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干鲜果品、林木种苗等产值达30 亿元以上。

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粮油树种推进森林粮库建设

森林是人类巨大的食物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森林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叶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更为重要的是,森林提供的木本食物受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影响小,是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

内蒙古深挖林地空间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大力发展以森林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并在荒山荒地发展文冠果、元宝枫、榛子等木本粮油树种,积极推广林苗、林药、林禽等立体经营模式,应用林业丰产栽培新技术,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打造“树粮经济”,实现“以短养长”,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森林食品。截至2021年底,全区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1627 万亩,全区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1 处,栽植文冠果、元宝枫、榛子等木本粮油树种74 万亩。

大青山落叶松 孟宪毅

目前,内蒙古按照《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组织编制适合内蒙古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要求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融合。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养殖及林下采集加工等,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种植养殖集中区延伸。深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林下经济产品标准体系,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特色品牌。

围绕重点工程项目 推进森林碳库建设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扎实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行动,持续巩固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碳汇增量。认真落实全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绿化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示范项目。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积极推进森林乡镇、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多形式多途径实现身边增绿增汇。2022年,全区计划完成造林300万亩、人工种草764 万亩。

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碳汇能力。推进森林科学经营,积极开展中幼林抚育、灌木林平茬复壮和退化林修复改造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长寿命树种和高效固碳树种的比例。科学实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2022年,全区计划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56 万亩,退化草原改良400 万亩。

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减少碳库损失。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固碳能力。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林草资源,严厉打击各类毁林违法行为,严禁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和性质,减少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地破坏等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同时,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组织实施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是严防松材线虫病等入侵,努力减少因火灾、病虫害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进而减少森林的碳排放。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积极探索林草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林草碳汇交易,拓展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猜你喜欢

四库林草林地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Summer Is Coming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