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亮夫与国学研究

2022-07-29叶之声

创造 2022年7期
关键词:敦煌学昭通治学

◆ 年逾九句的姜亮夫在杭州大学校园

姜亮夫(1902—1995),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1902年,姜亮夫出生在云南昭通的一个书香世家,受父亲影响,他自小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中学毕业后,姜亮夫以官费生资格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名师指点下遍读经典。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跟王国维先生学习文字声韵之学。1925年9月,还未毕业的姜亮夫就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本著述《昭通方言考》。1927年,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梁启超也去了天津,他只得离开清华,辗转到南通、无锡教了两年的中学。后来到上海,在大夏、暨南、复旦等校任教授。

1935年,在学术方向上仍然有些彷徨的姜亮夫自费前往巴黎大学攻读考古学博士学位。1937年,姜亮夫带着报效祖国之心踏上了回国之路,并把此前抄录的“敦煌卷子”整理并汇集成中国第一部“敦煌学”巨著《瀛涯敦煌韵辑》。回国后,他先后任教于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等高校。几经辗转,1953年奉调浙江杭州,先后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在杭州的28年,他的科研工作从未间断,不顾身体疾病,先后创办研究所、开设讲习班,招收博士、硕士,主持多种学会,出版10余部专著和100余篇论文。

姜亮夫的治学之道谦逊且智慧,在他的自传中写到:“我的记忆力并不好,读书治学,于是用三到之功:眼到、口到、手到。”谈到治学要诀则归纳为“八不主义”,勉励青年人要有“永久坚强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卓绝的气概,不作浮夸,不为文痞”。

姜亮夫一生为后世留下了30多部学术巨著、数百篇研究论文,学术界至今将其奉为圭臬。

◆ 姜亮夫与夫人陶秋英合影

猜你喜欢

敦煌学昭通治学
百余年来敦煌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施明敬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
民国学术期刊与敦煌学的发展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精髓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