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户型住宅室内环境空间弹性设计研究

2022-07-28

四川水泥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户型室内空间空间设计

陈 雅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2006 年5 月8 日,国家建设部等六个部门发布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明确指出,从2006 年6 月1 日起,所建商品房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所占比例要超过70%的开发和建筑面积。同时,对部分大户型低密度住宅用地的调控更加严格,并取消别墅类住宅项目开发的审批。自此,中小户型住房就成了现代人普遍使用的居住形态。至于室内空间的设计,则要根据住户的实际需要与需求,采用灵活的设计方法,既能保证建筑的使用效率,又能保证建筑空间设计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符合住宅的经济和适用原理。本文就中小户型室内住宅环境空间弹性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1 我国中小户型住宅的类型

根据我国当前中小户型住宅的使用对象与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居住生活型、休闲度假型、家庭办公型和投资型(出租)四大类。

第一类:居住生活型(自住)。该类型的住宅一般采取连体单元楼或者是高层的塔式住宅楼设计,由于是自住,室内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则为设计的核心。该类型的小户型住宅多为一室一厅设计格局,面积大约在50~60m2之间;中等户型一般为二居室或者是小三居室,建设面积一般在70~90m2之间[1]。

第二类:休闲度假型。该类型的住宅一般会在风景较为优美的地段设计建设,以外廊式板式结构为主,单间设计为主,面积在40~50m2之间,同时也会设计少量的两室一厅或者是小三室的房型。

第三类:家庭办公型。该类住宅一般为商住两用的设计。随着青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创业青年数量的逐渐增多,这种类型的住宅逐渐成为这类青年的首要选择。同时户型的设计也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是办公类型的改变而变化,一般设计面积为50~90m2之间[2]。

第四类:投资型(出租)。该类住房本身具备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设计区域会选择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或者是高校周边区域,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相对来讲,这种投资型的住房设计面积越小越好,所购买房屋的总价也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率也会加快。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形式,一方面,可设计为高档的公寓式住房;另一方面多以普通单元房简单装修为主,这类住房价格较低。

2 中小户型室内住宅空间弹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中小户型室内住宅空间弹性设计不仅要坚持简单实用的原则,还要践行整体性原则,重视复合性与可变性设计方法的应用。

2.1 简单实用原则

根据上述对我国目前的中小户型住宅的类型分析,在设计其室内空间过程中,首要注重的就是简单、实用的住房特征。居住类型的建筑设计有着过多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管理方式以及材料供应等各个方面的限制,目前弹性设计原则还没有大面积应用到城市住宅的建设与设计过程中。根据国外设计的先进理念可知,在技术上要想实现弹性设计,必须要以简单、实用为主要原则,满足不同空间设计需求,以稳固的结构设计为基础,如果本身结构构件太多,或者是设计过于灵活,很容易给整个空间设计带来巨大的麻烦。

2.2 整体性原则

在中小户型的室内空间弹性设计过程中,整体性原则包含其设计方法中的复合性与可变性。

(1)复合性。指在不需要外界物理作用下,同一个空间或者是结构可以适应于不同的功能,减少单一功能所带来的弊端,也可在空间层面上体现出复合性。由于面积限制,中小户型的室内设计功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复合性设计是充分利用整个空间的最佳手段[3]。也就是少隔墙、多贯通,减少厚重墙体占用大量面积,同时也可采取分隔墙或者是门式灵活墙进行设计,提升整个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2)可变性。本身建筑应用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性,且灵活的墙体等分隔构件可以结合实际功能需求来改变其具体的位置、形态和尺寸等。这也是整个空间设计中的可变性原则。同时在设计内部空间期间,可依据基本的构件和空间设计手法来完成这个空间设计的可变性,如壁床的应用,白天收起可以增大整个室内空间,夜晚睡觉时再放下,以此在不同的时间内有效提升其空间的利用效率。而当横向面积有限时,可以考虑纵向空间的设计与延伸,在层高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局部的架高来实现储藏空间的实际效果。

3 中小户型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策略分析

3.1 平面功能的适应性与可变性

根据小户型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实际需求,对其平面功能的适应性设计重心在于为居住空间的设计提供更多功能的可选择性,也可让住户自主去决定整个空间功能的使用属性。在整个平面功能适应性中,其不仅包含了整个空间功能与形态,也包含建筑的房间朝向、户型轮廓之间的关系等[4]。而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到整个居住空间的形态和功能布置。平面套型格局适应性调整如图1所示。

图1 平面套型格局适应性调整示意图

3.2 功能复合设计

在功能复合设计中,重点是对建筑与家具的边界进行模糊化。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建筑与家具看似互不相干,但在日常生活中又相互依存,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筑的整体空间中,家具既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与建筑空间的设计相融合。二者之间的界线有时候会模糊,从而更能凸显整体的建筑空间,提高建筑的利用效率。

如House NA 住宅设计(如图2),位于日本东京郊区,由青年设计师藤本壮介所设计。与周边混凝土建筑不同,House NA 住宅本身具备着高度的透明度,占地面积为84.7m2,内部由21个楼板所组成,在不同的高度中分散布置。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楼地板之间的相互移动较为麻烦,但是此设计也正是为了满足住户想要过“游牧族”般的生活。

图2 House NA住宅实景照片和剖面图示

然而,这个设计方案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显然,这样的建筑在节约和保密性方面都比较欠缺。不过,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它可以将整个空间进行整体的设计,彻底地模糊了家具与部件的界线,保证了内部空间的顺畅;满足室内设计的实用需求。同时,它也充分地反映了整个空间的兼容性和完整性,使整个设计实现真正融合的设计目标。

3.3 可变构件的空间分隔

该类型的建筑设计以1929 年由勒·柯布西创作的罗薛住宅为典型,其套内的面积仅有46m2,但是以多种转换实现额外25m2的获取,可容纳六个人的家庭住宅设计完成。而本次设计的对象主要有拉门、转门和四张折叠床,如图3所示。

图3 罗薛住宅内部设计示意图

1931 年,卡尔·菲格尔在柏林的建筑展览会上,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一层两个单元,每个单元40m2,壁炉和卫生间是白天的隔断,它是折叠墙和移动墙壁的起点。晚上,可移动墙壁将房屋一角分成两个独立的卧室,而卧室的床铺可以从用作储物空间的墙壁上延伸。该住宅计划还通过改变建筑的可能性,获得了25 m2的空间,这样,从40m2的居住面积增至65m2,可以容纳3~4个人。如图4所示。

图4 柏林小型住宅内部设计示意图

3.4 空间回路设计策略

该设计策略起源于日本,原本是指在整个建筑空间内实现循环行走与观看,体验步移景异的感受。而本文以住宅中的“空间回路”为主,一般由墙体的适当位置开设门窗洞口来实现。

项目采用了个性化的炕式客厅,将居住空间的功能性结合起来,可以让三个五口家庭在70m2的小户型中充分利用空间。该项目参考了中国传统的阳台,在客厅和阳台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的平台,将室内和室外的融合作为核心。因为趣味回归线路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空间的弹性和内部的流动。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进行回游式的界面布局,从而形成一个内部的环状界面,提高了中小面积的居住质量。

同时,建筑内部的回廊也符合中国传统住宅的庭院精神。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院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哲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更注重对精神的追求。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住宅设计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人类的心理需求和人文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生态化的住宅设计成为必然。而空间回路这样的内部包围,更有一种亲切感和人情味。

而在中小户型中引入空间回路的设计手段,其可将单一的流线路径转化为网格状的动态路径,既能够丰富面积有限的空间内容,也可灵活采取墙体分割的方法来适应整个空间的设计。如果实际需求不需要回路的参与,也可将原有的隔断收回,以此形成开敞的空间设计。

3.5 基于方正轮廓的空间划分设计

中国的传统民居,与西方传统民居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群体式的,还是单体式的,都是方正的。方正的转轮不仅是结构系统的要求,而且建筑内部的平面分割也要有一个方正的外形。方正的外形能为内部空间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内部空间的弹性则能充分利用它的优点。住宅建筑的功能布置和空间分割也受到了外形的影响,曲线多变的外形让更少的隔断可供选择,更多的功能布置被限制。特别是中小户型,占地面积较小,应尽可能地借鉴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尽可能地使建筑外形方正,因为轮廓方正可以给予室内空间隔断更多选择的余地,如图5所示。

图5 轮廓方正的室内空间隔断选择

3.6 基于轴线对称的功能交换设计

中国的传统住宅,讲究中轴线的使用,不管是群体布置,还是单一的平面,它们基本上都是对称的。这既是一种文化和美学要求,又与功能空间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以轴对称为基础的两个空间,不但在空间形式上相同,而且在适应性上也存在着相同的一致性,很多都是均等的,比如传统的四合院;除轴线上的主要交通干线外,其他空间基本上维持着对称的形式;满族传统的房屋,东、西、万字床在功能上也是一样的。

而现代住宅具有明显的使用功能,因而大部分的空间布局都是固定的,从而丧失了轴对称的特征,功能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一一对应,难以进行交换。实际上,在现代住宅的户型设计中,还可以实现轴对称的功能互换。入口沿平面中轴排列,其他房间均按同样的尺寸对称分布,或与露台连接,构成空间环状。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不同的用途。客厅、卧室、厨房、餐厅等多种功能均可在同一大面积的空间中随意安排。也就是说,以轴对称为基础的同一条件,为实现功能交换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我国中小型住宅的室内设计原则、类型等分析,探讨现有中小型住宅室内空间弹性设计的主要策略。总体来讲,在中小型住宅室内空间设计中,由于室内面积的限制,需要设计师以更多的角度来保障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根据居民的舒适性需求,选择适合中小型室内空间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即在满足舒适性的基础上,将空间效益发挥到最大。

猜你喜欢

小户型室内空间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思考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住宅小户型精细化设计分析
杨洁宇作品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