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gA、IgM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2022-07-28孙素真张梅杰唐洪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阳性率综合征阳性

陈 玲,孙素真,张梅杰,唐洪侠,刘 康,岳 玲

(河北省儿童医院1.神经康复科;2.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脱髓鞘型)和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轴索型),其症状多不典型[1]。临床中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使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遗留运动障碍,为其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清Ig浓度的增减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3]。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时,其血液中IgA、IgM等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4]。吉兰巴雷综合征与血清IgA、IgM水平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类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血清IgA、IgM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取及不良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60例初次诊断且未经治疗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脱髓鞘型组(30例)与轴索型组(30例),其中脱髓鞘型组患儿年龄6~13岁,平均(9.46±3.03)岁,男15例,女15例;轴索型组患儿年龄6~12岁,平均(9.18±2.69)岁,男17例,女13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13岁,平均(9.24±3.12)岁,男12例,女8例。

1.2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国际诊断及分类标准[5];病例资料齐全者;经本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未使用神经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神经疾病者;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其它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及重度感染者。

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腹泻、起病方式、面瘫、呼吸衰竭等。

1.3治疗方法

采集健康儿童体检时及患儿入院第二天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样,3 000r/min离心15min后收集血清,置于-80℃保存待测。

1.3.1血清IgA、IgM测定

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借助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M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血清IgA、IgM的正常参考值范围,IgA:0.7~4.0g/L;IgM:0.4~2.3g/L。检测值在正常值范围内为阴性,反之则为阳性。

1.3.2随访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出院6个月内以电话等方式随访,收集患儿临床恢复状况,其中临床缓慢恢复(即预后不良)指患儿6个月时仍不能独立行走(Hughes运动功能评级≥3级);临床快速恢复(即预后良好)指患儿症状在1个月内改善(Hughes运动功能评级≥2级)[6]。Hughes运动功能评级共6级,6级:死亡;5级:需辅助通气治疗;4级:只能在座椅上活动或躺在床上;3级:借助助行器或拐杖可行走5m;2级:可独立行走5m;1级:轻微症状和体征,可跑动;0级:肢体运动正常[7]。最终预后不良患儿17例,其中脱髓鞘型6例,轴索型11例。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脱髓鞘型组与轴索型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脱髓鞘型组与轴索型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起病方式及呼吸道感染、腹泻、面瘫、呼吸衰竭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脱髓鞘型组与轴索型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2.2脱髓鞘型组、轴索型组及对照组血清IgA、IgM阳性率比较

轴索型组血清IgA、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3.558、10.526),脱髓鞘型组血清Ig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9.780),脱髓鞘型组血清IgA、IgM阳性率均低于轴索型组(χ2值分别为4.800、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脱髓鞘型组、轴索型组及对照组血清IgA、IgM阳性率比较[n(%)]

2.3脱髓鞘型组血清IgA、IgM水平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血清IgA、IgM水平与脱髓鞘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有关(rs值分别为0.468、0.539,P<0.05),见表3、表4。

表3 脱髓鞘型组血清IgA水平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n(%)]

表4 脱髓鞘型组血清IgM水平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n(%)]

2.4轴索型组血清IgA、IgM水平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血清IgA、IgM水平与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有关(rs值分别为0.380、0.791,P<0.05),且预后不良的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中IgA、IgM阳性比例较高,见表5、表6。

表6 轴索型组血清IgM水平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n(%)]

2.5影响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是否发生不良预后作为因变量,以脱髓鞘型、轴索型、IgA阳性、IgM阳性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轴索型、IgA阳性、IgM阳性是影响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7。

表7 影响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概述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8]。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周围神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患者周围神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和轴索变性[9]。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常见死因有肺部感染、心脏猝死、呼吸衰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0]。因此,探究与吉兰巴雷综合征有关的生物学及临床预测指标,可能对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的选取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3.2 IgA、IgM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关系

Ig是免疫细胞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一种重要免疫分子,不仅有良好的抗体活性,而且能通过与抗体结合发挥细胞免疫效应,激活体液免疫应答[11]。正常机体内IgA、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一旦机体遭受感染,其水平明显升高[12]。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触发因素一般为病原体感染后的异常免疫反应,因此推测IgA、IgM等免疫球蛋白可能参与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轴索型患儿血清IgA、IgM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儿童,脱髓鞘型患儿血清IgA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脱髓鞘型患儿血清IgA、IgM阳性率均低于轴索型患儿(P<0.05)。刘乐等[13]研究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患者脑脊液IgA、IgM水平明显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中患儿血清IgA、IgM表达趋势一致。方春艳等[14]研究结果中颅内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gA、IgM水平升高,且细菌感染患儿IgA、IgM水平高于病毒感染患儿。Sudo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IgA、IgM可用于神经病变患者的免疫治疗。据此,本研究推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发生病原体感染后,在病理状态下其血清IgA、IgM合成量升高,进而清除病原体;或通过血脑屏障,嵌入受损部位的神经细胞膜上,保护神经细胞膜上ATP酶的活性(Ca2+-ATP酶、Na+-K+-ATP酶),进而调节离子失衡、髓鞘再生和轴突生长,减轻神经细胞的损害,最终参与神经重塑。而本研究中脱髓鞘型患儿血清IgM阳性率与健康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能与脱髓鞘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血脑屏障受损相对较轻有关。张惠雅等[16]研究结果显示,IgM水平是原发性IgA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本研究结果中血清IgA、IgM水平与脱髓鞘型及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均有关,且轴索型、IgA阳性、IgM阳性是影响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gA、IgM可能参与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并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gA、IgM可作为预测预后不良的辅助指标。进一步提示临床中应重视IgA阳性、IgM阳性及轴索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帮助患儿及家长评估未来病程,改善预后。

3.3小结

综上所述,IgA阳性、IgM阳性可能对脱髓鞘型及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不良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密切监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血清IgA、IgM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轴索型患儿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但血清IgA、IgM在脱髓鞘型及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中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且IgA、IgM影响患儿病情进展的具体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阳性率综合征阳性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考前综合征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