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及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2022-07-26李志飞徐金忠杨庆楠王玉玺陈生永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鱼鳞坑坡耕地陡坡

李志飞,徐金忠,杨庆楠,王玉玺,陈生永

(1.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场所和江河湖库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尤其是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陡坡地的坡度为25度以上,《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规定禁止开垦陡坡地的坡度为15度以上。已在规定禁垦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限期退耕还林、还草。退耕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是解决陡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陡坡耕地的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应、生态效益评价、固碳效益评价等方面,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侵蚀,促进水源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对水土保持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3-5]。陡坡地的退耕还林模式应该在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立地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建立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功能,优化配置模式和造林技术,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6-7]。

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任务,是落实《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的具体举措。由于历史原因,黑龙江省尚存在较大面积15度以上坡耕地,多为强度以上侵蚀,是我省最迫切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018年,黑龙江省印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黑发〔2018〕33号),任务之一就是对15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的农作物限期退耕还林还草,着力解决1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8]。本文通过调查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情况,确定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范围及特征,总结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模式,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期为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

陡坡耕地分布与地貌关系密切。黑龙江省地貌大体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貌基本轮廓是由三大山系和两大平原组成:山地可分为东南部山地、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三部分,平原分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部分。根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全省分为8个三级区,分别为: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小兴安岭山地丘陵生态维护保土区、三江兴凯平原生态维护农田防护区、东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东南部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中部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西部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西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调查统计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数据,在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范围及特征,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分布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约2.8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占比64.1%;其次为东南部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占比20.1%;中部漫川漫岗区和平原区分布较少或无分布,大小兴安岭为林区,坡耕地分布少。黑龙江省1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该区山势起伏,森林密布,为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隆聚的低山丘陵区;区域内耕地坡度大,土层薄,土壤多砾石,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受地形地势影响,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陡坡上开垦耕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反过来又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便成了一种迫切需求。

2 1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还草主要模式

2019—2021年,黑龙江省组织开展了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要求各地参考《黑龙江省造林绿化规划(2016—2020年)》《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1097—2015),选择适宜于本区域的树草种,提倡营造混交林,造林整地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全面落实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任务,防治水土流失。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模式,见表2。

续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各地造林整地方式采取了水平阶、鱼鳞坑、穴状等多种形式,其中水平阶、鱼鳞坑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造林树种主要有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云杉、杨树以及东北三大硬阔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等,造林树种适宜于当地自然条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效果。造林配置模式以纯林居多、混交林少,存在配置模式单一的问题。个别县(市)选取了榛子、山桃、果树等经济树种,需要注意的是在15度以上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该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3 结 论

(1)按照黑龙江省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全省1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和东南部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占比达到80%以上。

(2)在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上,各地采取了水平阶、鱼鳞坑、穴状等多种造林整地方式,造林树种选取了适宜于当地自然条件的针叶林、阔叶林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效果。

(3)针对林分结构单一、病虫害多发、经济生态效益低等问题,建议对退耕还林地进行林分改造升级,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增加混交林配置,适当扩大经济林比例,优化退耕还林配置模式和造林技术,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退耕还林地的经济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4)以恢复生态学为依据,为及时掌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建议跟踪调查林分生长状况及植被恢复情况,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效果、植被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经济效益等监测,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估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鱼鳞坑坡耕地陡坡
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对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响应
黔中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陡坡石缝致富果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基于FLAC3D的陡坡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分析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