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7-26牛永亮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5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师生校园

◆牛永亮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探索

◆牛永亮

(山西财经大学网络与信息教育技术中心 山西 030006)

在国家政策和科学技术双重推动下,智慧校园建设成为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重新审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功能定位,针对实践中智慧校园理解片面、资金技术保障不足、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高校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双重发力,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正视风险挑战,破解发展困境,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智慧校园;建设实践;机制完善;风险管控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电算化、校园网络、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及数字化校园整合集成阶段[1]。目前,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下,智慧校园建设正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2]。

当前,学者在探讨智慧校园概念及特征、整体架构、安全管理等方面已有深入研究。王燕[3]、蒋东兴[1]从顶层设计入手,对智慧校园定义和特征进行分析,并设计智慧校园建设分层架构模型;蒋东兴[4]、吕倩[5]等分别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角度对构建智慧校园进行了探讨;李志国[6]、冯新尧[7]等对智慧校园中“一卡通”“后勤系统”服务应用进行了分析;杨瑛霞[8]、段忠祥[9]对智慧校园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进行了研究。

然而,在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中,很多高校一方面面临教学资源匮乏、配套建设资金缺乏等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宏观规划及对技术发展的预判,在追逐信息化的潮流中面临系统过时、重复建设的窘境。本文以山西某地方高校为例,对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智慧校园建设路径进行积极的探索。

1 智慧校园概念解读及功能定位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深化与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这一观点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但学者们给予了不同的描述和解释。蒋东兴[1]认为,智慧校园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物理校园与数字校园的有机衔接,为师生与学校资源及环境的交互方式、教育教学环境、个性化创新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撑。王运武[10]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视角对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智慧”一词在校园环境、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表现形式。2018年6月发布的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则认为智慧校园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服务。

综上,智慧校园是物理校园与虚拟校园的有机融合,突出“以人为本”,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通过数据交换、挖掘、共享,将智能服务拓宽到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其功能主要凸显在以下方面:

(1)服务主体的拓展,逐步由单一的管理信息化向教学、科研、生活等全方面发展。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往往由行政部门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逐步在人事、教务、财务等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将打破“管理信息化”单一局面,回归“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校园环境全面信息化,为师生建立更加智能开放的教学空间,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

(2)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个性化教学及服务同步发展的教学体系。一方面,搭建智慧教学平台,通过学科专业整合、校际联合、地区间高校融合,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校际学分互认、院校课程与地方企业需求相对接的状态,真正实现“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建设“智慧教室”,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改变以往“教师为主、课堂为主,重讲授、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质,为实施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硬件条件。

(3)管理方式的升级,以“数字”为依据的全过程评判代替片面注重结果的“经验评价”。智慧校园依托物联网智能感知和大数据技术,对师生在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提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感知和数字记录,打破以往“一锤定音”的评价体系,建立与新时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相适应的考评体系。

2 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现的问题

山西某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极大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需要。2014-2016年,学校数字化校园经过持续三期的建设,基本实现“1+N+1”数字校园构架,即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N个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其中,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多点访问,有效解决校园内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人事、教务、图书馆、档案、财务、一卡通等管理系统的建设,大幅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水平,方便了师生教学、图书借阅、餐饮等日常生活;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其他管理系统互通,及时推送、获取、更新人事、学生等基础信息和业务数据。

同时,学校建设校园无线覆盖,搭建虚拟化资源平台,提供良好网络通信环境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同步规划、建设、使用的网络安全系统,通过防火墙、堡垒机、WAF网页防篡改、入侵防御等配套安全设备,有效抵御网络攻击,确保了校园网络安全。详见图1。

图1 数字化校园建设框架

近几年,学校为满足师生日益增加的多样化学习生活需求,校园信息化建设逐步向“智慧校园”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强师生的应用体验。通过开发多样的移动端应用,满足师生日常事务掌上查询、处理。如教职工工资及学生学费收缴查询平台、师生事务“e事通”等;二是推动智慧教室建设,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通过智慧教室建设探索,逐步在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教学经验;三是逐步搭建科学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审计规划处、科研处、教务处等将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相结合,对业务部门、教职工、学生的评价逐步过程化、数据化。

虽然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传统思维模式、资金和技术力量限制、管理制度与技术融合不畅等方面的影响,智慧校园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与问题。

(1)校园信息化建设理解片面,传统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领导层对于信息化建设理解片面,存在“一劳永逸”的想法,“打打补丁”等传统做法无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体验。同时,管理制度与智慧教学建设不同步。智慧教室由信息化部门推动建设,但MOOC教学模式推广、教师任务量及学生线上学分的获得等缺乏横向部门制度的支持,智慧教室总体利用率不高。

(2)后续建设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安全配套建设相对迟缓。学校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区域覆盖了校园无线网,能够基本满足网页浏览和办公需求,但受带宽和覆盖范围制约,线上视频学习容易卡顿,餐厅、操场等仍存在“访问盲点”。部分系统使用多年后,因经费捉襟见肘,系统功能升级、维护乏力;《网络安全法》规定信息系统均须按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测评、整改等,受经费限制,等保备案工作行动迟缓。

(3)自身技术力量储备不足,较多依赖地方信息公司。学校采用系统招标采购、运维托管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校维护负担,但自身技术人员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能力提升有限,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时,因威胁判断不明,职责区分不清,容易出现应对不够及时。

(4)系统间数据共享互用率不高,数据挖掘分析缺乏底层数据支持。数字校园建设解决了各部门间“信息孤岛”问题,但随着而来的“数据孤岛”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高校在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过程中累积了丰富数据,但很多数据标识不一、标准迥异,部门间数据的互识、互通、共享比较困难。

3 解决措施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各部门的参与协调,资金、人才保障及管理制度的完善。面对智慧校园建设困境,高校应在全面理解“智慧校园”内涵基础上,立足自身定位,摸清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1)运用系统思维,完善顶层设计,避免智慧校园建设“偏”“炫”“危”。

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长期复杂性,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管理等手段不断更新、丰富,师生需求的不断调整,这些因素的叠加使智慧校园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必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统领技术、管理、教学各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意愿,做好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智慧校园建设。

同时,高校应切实定准学校主流业务,突出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精准把握师生紧迫所需,统筹资金使用,合理采用先进技术,坚持系统安全“三同步”原则,避免出现技术很“炫”,但师生体验感差,系统使用率低、后期运维困难等问题。

(2)健全智慧校园建设配套制度,完善资金、人才等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的实施依赖制度的完善,资金、人才的支撑。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如智慧教学评价制度、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数据共享制度、智慧校园使用激励及相应地服务评价制度等。在资金支撑上,高校应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化项目支持、企业项目合作、学校自筹专项经费等多方筹措经费,长远考虑后期系统运营维护、网络安全等级评测等费用支出。在人才建设上,应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人才集聚优势,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案,通过申请部、省研究课题,在网络安全、信息系统管理等领域组建、锻炼自身的人才队伍,突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年龄梯次配置不合理等困境。

(3)正视风险,健全智慧校园风险管理机制。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技术支持风险。由于中标企业经营情况欠佳退出技术市场,或企业技术人员更迭等原因,导致应用系统后期运维无法得到支持及更新。二是应用推广风险。由于前期需求把握不准,后期缺乏应用激励机制或培训效果不佳,容易出现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不符,师生体验较差等问题。三是管理风险。高校内部在数据共享及利用上由于权责不明、协调不利等原因,数据深度共享困难。因此,高校应及时进行风险管控,对系统需求、中标企业考察、后期应用推广、管理部门权责分配等各环节做好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风险,将风险管控在可控范围之内。

4 结论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起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在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实践中,虽有理解偏差、资金技术保障不力、数据流通不畅、网络安全等问题,但智慧校园的建设发展势不可挡。高校应同时从管理制度和技术发力,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保障运行机制,正视风险挑战,破解发展困境,共享智慧校园建设经验,必能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1]蒋东兴,付小龙,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6):108-114.

[2]黄荣怀,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教育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2-17.

[3]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2):88-92,99.

[4]蒋东兴,付小龙,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5]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38):18-21,40.

[6]李志国.智慧校园一卡通数据的分析及利用[J].信息与电脑,2019(4):3-4.

[7]冯新尧.基于智慧校园的后勤管理建设[J].科技风,2019(3):70.

[8]杨瑛霞.智慧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3):59-60.

[9] 段忠祥.智慧校园网络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3):61-62.

[10]王运武.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4):21-28.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网络安全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