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西南天山成矿带萨尔干地区喀牧马测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2022-07-26张琪杨银飞郑琴

矿产勘查 2022年5期
关键词:塔格碱性岩体

张琪,杨银飞,郑琴

(1.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1500; 2.北京市一零一地质有限公司, 北京 101500)

0 引言

21世纪以来,西南天山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一直是我国地质找矿的重点部署工作。Pb、Zn作为西南天山成矿带的优势矿产,中小型铅锌矿分布密集,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与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也是近年来西南天山地区重点开发的优势矿产。但是随着工作的进行发现,由于西南天山地域辽阔,其资源潜力仍处于一个尚不明朗的状态(毛景文等,2002;杨建国等,2004;张琪等,2021)。为了查明西南天山成矿带部分欠勘探地区是否具有形成金属矿产的地质背景和资源前景,文章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采样工作成果,选取新疆柯坪地区的喀牧马测区为重点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成矿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工作对今后西南天山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示意义。

通过查明喀牧马测区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以及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物(地层、松散沉积物)、岩体、构造等所表现出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利用测试结果和计算机技术圈定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以及对一些重要的异常进行查证分析,从而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并选出矿产预测区。

1 区域地质特征

图1 新疆柯坪地区喀牧马测区大地构造略图(据党宽太和张琪,2017 ①修改)1—东阿莱—哈尔克古生代复合沟弧带;2—麦兹—阔克塔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3—虎拉山晚古生代裂陷槽;4—柯坪前陆盆地;5—塔里木中央地块;6—西北昆仑古生代复合沟弧带;7—西中昆仑地块;8—断裂;9—构造单元分区线;10—国界;11—研究区

喀牧马测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萨尔干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南带东段,柯坪断裂与迈丹断裂之间的柯坪前陆盆地的西南缘(图1)。该区区域一级构造单元为塔里木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塔里木微板块,三级构造单元以柯坪塔格—沙井子断裂为界,断裂北西为柯坪前陆盆地、断裂南东为塔里木中央地块(何文渊等,2002;郭长敏,2008;贾东力等,2018;霍海龙等,2019)。区内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断裂均很发育。喀牧马测区在三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又以萨尔干断裂为界划分为东部和西部逆冲推覆体系2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图2)。两个推覆构造体内构造变形较为发育,多见大型的向斜及断裂构造(尚明亮等,2016)。

研究区属于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塔里木地层区柯坪—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之柯坪地层小区。区域内地层发育完全,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均有出露。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中上寒武统阿瓦塔格组,主要为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最新的地层为更新统西域组,为一套碎屑松散沉积物。其间共有多处沉积间断,表现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与上奥陶统其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石炭统康克林组与上泥盆统克兹尔塔格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更新统西域组与上泥盆统克兹尔塔格组之间均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张鑫等,2007;谢俊等,2008)。

区内岩浆活动较弱,主要为阿提尔马塔格一带发育的早三叠世基性杂岩体,岩性主要为灰黑色辉长岩、二长辉长岩、橄榄辉长玢岩、辉长玢岩、辉绿辉长岩,岩体外接触带发育有较宽的碳酸盐化,岩石蚀变矿化为黑云母化、磁铁矿化、钛铁矿化、磷灰石、重晶石化、硬石膏化,并见少量方铅矿化。该岩体地表出露主要为辉长辉绿岩相,局部地段见有镍矿化。阿提尔马塔格含矿基性杂岩体为早三叠世板内拉张环境下形成的过碱性壳幔型基性杂岩岩株,岩体分异性良好,并富含Cu、Cr、Ni、Ag、Zn等成矿元素。其余大部分地区主要以晚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为主,出露的岩脉数量不多且分散。基性岩脉广泛侵入于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中,其侵入与构造活动引起的张节理有关。其中,研究区内出露的数条基性侵入岩脉表面均呈灰黑色,以近NW—SE走向为主,产状也较为陡立,岩脉宽度大约有50 cm至1 m不等,延伸长度可达10 m至 2000 m。部分岩脉表面遭受风化作用比较严重。

图2 研究区构造纲要略图(据党宽太和张琪,2017 ①修改)1—全新统松散堆积物;2—下更新统西域组;3—更新—全新统未分组地层;4—中新—上新统康村组;5—喜马拉雅构造层第一构造层;6—石炭系—二叠系构造层(海西期);7—志留系—泥盆系构造层(加里东期—海西期);8—寒武系—奥陶系构造层(加里东期);9—辉长岩等基性岩体;10—辉绿岩脉;11—整合界线;12—角度不整合界线;13—平行不整合界线;14—推测断裂;15—断裂及编号;16—走滑断裂;17—逆冲断裂;18—萨尔干断裂及编号;19—向斜;20—研究区;21—矿点位置及编号(①卡孜马塔格铜矿点;②—阿提尔马塔格锰矿化点;③—阿提尔马塔格褐铁矿点;④—阿提玛格镍矿化点)

2 区域典型矿点特征

2.1 卡孜马塔格铜矿点

位于卡孜马塔格北坡,含矿围岩为含孔雀石的砂质灰岩,呈透镜状产于中—下泥盆统依木干他乌组(D1-2y)的红褐色粉砂岩中,含铜砂质灰岩厚7 cm,沿走向延伸10 m,规模不大。

2.2 阿提尔马塔格锰矿化点

位于研究区西南部。赋矿地层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S1k)第二段,岩性为灰绿色、浅黄绿色中薄层状细粒岩屑砂岩夹泥岩、含泥砾砂岩、粉砂质泥岩。地表锰矿化蚀变带,宽10~30 m,长约400 m,呈透镜状,走向130°,倾向南,蚀变带内岩石破碎,方解石脉发育。圈出锰矿化体1条,宽约0.70~1.40 cm,长约15 m。Mn含量0.12%~ 43.66%;TFe含量0.14%~11.79%;Zn含量一般在0.01%~0.07%之间。矿物成分以硬锰矿、软锰矿为主,少量赤铁矿,矿化体规模小,无开采价值、仅具指导找矿意义。

2.3 阿提尔马塔格褐铁矿点

位于研究区西南部。赋矿地层为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组(O1q), 赋矿岩石为丘里塔格组浅灰—灰色亮晶砂屑灰岩、细晶白云岩。矿体呈透镜体状沿北西向走向断续延伸约200 m,矿(化)体平均宽约4 m,最大宽度为6 m,TFe含量9.96%~48.11%;Mn含量0.04%~ 0.40%;Pb含量0.01%~0.10%;Zn含量0.04%~0.25%。其含铅锌元素含量较高,具深部找铅锌多金属矿指示意义。

2.4 阿提玛格镍矿化点

位于研究区西南部阿提玛格一带。赋矿岩体为早三叠世阿提尔马塔格基性杂岩体。含矿岩性为辉长辉绿岩,矿化体宽3 m,长约20 m。Ni含量为0.33%~0.34%,TFe含量为7.29%~9.08%,V2O5含量为0.03%~0.05%,TiO2含量为1.82%~2.91%,Co含量为0.01%~0.02%。该矿点与俄罗斯诺里尔斯克Cu-Ni-PGE 硫化物矿床具有相似成矿地质条件,是寻找铜镍硫化物等矿床有利部位。

3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 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区水系发育情况、水系特征,选择不同的采样部位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区水系沉积物采样点主要布置在一级水系口、二级水系中,三级水系布设了少量控制点。一级水系长度大于500 m时,在一级水系内加布一个或多个采样点。每个样点控制的上游汇水域面积为0.125~0.250 km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基本采样密度为4~8点/km2,但是高寒山区及雪线附近,以及难以采样地区,采样密度视情况放稀,得以有效的控制异常范围并且避免调查区出现空白区情况的发生。采样时,根据调查区水系发育情况,以及水系特征,选择不同的采样部位进行采样。水系发育地区,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及河道转弯的内侧有粗细粒物质混杂聚积之处采样,避免将采样部位确定在粗细粒物质分选好的地段。在沟谷区以及一些间歇性流水的河道,采样物质以上游地质体经过风化破碎后的碎屑成分,并经过了充分混匀。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将采样部位确定在粗细粒物质分选好的地段,或者风成物质分布及易于淤积、沉积之处,以最大限度排除外来干扰。采样时使用GPS,误差应小于50 m,并且对每一个样品进行系统的编号和记录。根据前人的实验成果,本区采用-10~+80 目截取粒级,样品过筛及加工后重量都在 300 g 以上;样品测试由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测试中心完成,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Cr、Co、Ni、Cu、Zn、Y、Nb、Mo、Cd、W、Pb、Au等12种元素;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分析了As、Sb、Bi、Hg等4种元素;发射光谱法(AES)分析了Ag、Sn等2种元素。经质量评估,其样品分析测试数据真实可靠,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3.2 元素含量特征

通过对水系沉积物中元素一级浓度克拉克值(C1)(C1=测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平均值(X1)/地壳克拉克值(X0)(Taylor, 1964))分析显示:全区As、Sb元素一级浓度克拉克值(C1)大于1.2,处于相对富集状态;其余元素均小于0.8,处于相对贫化状态(表1)。

表1 全区岩屑中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统计表

研究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分异特征采用变化系数(Cv1、Cv2)表示,即Cv1=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剔除前均方差(S)/水系沉积物元素剔除前平均含量(X)和Cv2=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剔除后均方差(S)/水系沉积物元素剔除后平均含量(X)。结果显示:全区Sb元素变化系数最高9.64,为极不均匀元素,属于显著分异型;Cu、Pb、Zn、Mo、Cr、Y等元素变化系数均大于1.0,为明显不均匀元素,属明显分异型;As、Mn、Nb等元素变化系数在0.8~1.0之间,为分布不均匀元素,属分异型;其余元素变化系数在0.5~0.8之间,为分布均匀元素,属弱分异型(表2)。

对比发现:S1/ S2值大于2.0,主要元素为Sb、Hg、Mo,剔除程度高与剔除高值成正比;S1/ S2值在1.5~2.0之间,主要元素为Au、As、Cr。从剔除前后变化系数来看(Cv1/Cv2,图3),该区成矿可能性最大的元素为Sb、Hg、Mo,其次为Au、As、Cr,它们与热液活动及基性—超基性活动有关。Pb、Zn成矿可能性相对较小。

表2 元素含量剔除前后变化系数及标准离差统计表

图3 元素含量剔除前后变化系数比值(Cv1/Cv2)散点对比图

3.3 全区元素组合及分类特征

结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利用亲疏关系对一些元素进行归类,还可以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研究,以及单变量对组合的贡献大小,获得主因子以及主因子中的主要变量。从而示踪主要地球化学演化痕迹以及相互对应的几个主要地质活动迹象(崔晓亮等,2011;许强等,2019;班宜红等,2020)。例如,F1因子可以反映研究区最主要和最强烈最突出的一个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迹象,成矿因子不一定就是F1因子,如果F1因子是成矿因子,则反映了一个非常优越的成矿环境,是形成大型矿床的地化信息(徐志明,2009;赵娟等,2017;袁桂林等,2018)。

3.3.1 R型聚类分析元素组合特征

图4 全区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样品2058件)

根据R型聚类分析图谱(图4)显示:全区Co、Ni、Nb、Pb、Y、Mn、Zn、Sn、Cu、Bi、W、Cr等元素显著地聚集在一起,相关系数大于0.8(图4中红线表示元素相关系数大于0.5,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成为区内最大的一类组合,反映了与区域高背景相一致的地球化学特点。推测研究区内的该类元素富集不但与大型推覆山体有关,且与早古生代及其晚期地层中富含此类元素有关。进一步可将其细分为Co-Ni-Nb组合和Pb-Y-Mn-Zn组合。其中,Co-Ni-Nb组合与基性—碱性侵入活动有关,Pb-Y-Mn-Zn组合与沉积作用存在密切关系。成矿可能性较大的还有Au、As、Sb、Hg、Mo等元素,推测这类富集元素组合属于后期地球化学叠加作用的结果,与长期活动的低温热液作用有关,同时与区内热卤水渗滤运移作用关系密切。

3.3.2 因子分析元素组合特征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表3),F1主因子组分特征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反映了区内主要地球化学演化特点。从载荷量大小来看,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是Cr-Co-Ni-Cu-Zn-Mn-Nb组合,该组合仍与基性—碱性岩有关,反映了区内幔源性活动痕迹较强的特点;第二类是Pb-W-Sn-Bi-Y组合,反映了区内早期存在的酸性—碱性侵入活动。上述2类组合有机结合在F1主因子中,是多期地球化学演化的结果,反映了区内沉积作用特点及基性—碱性侵入活动。

表3 正交旋转载荷矩阵(样品数2058件)

F2主因子组分以As、Mo为主,反映了区内可能存在酸性岩浆活动。

3.4 成矿元素分布规律

从元素集散、分异特征以及成矿分析来看,区存在3类主要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第一类以Cr为主,应该与基性—碱性杂岩体及基性脉岩有关,相关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有Cr、Co、Ni、Nb等;第二类以Mo、Hg为主,与志留系和泥盆系碎屑岩关系较大,与沉积作用有关,相关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有W、Mo、Hg、Cu、Pb、Zn、Mn等;第三类以Sb为主,从因子分析来看,它与F1主因子中的Cu、Pb、Zn及Cr、Co、Ni等元素均属非同类演化结果,与F2主因子中的As、Mo、Hg等元素呈负相关,因此推测成矿元素Sb与奥陶系碳酸盐岩关系密切,有可能形成沉积改造型锑矿化。

4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解释

4.1 单元素异常特征及解释评价

全区共圈定各类单元素异常101个,对所圈定的单元素异常,选取单个异常面积大于0.1 km2的元素,采用元素异常规模大小兼顾变异系数进行排序,异常规模值排序超前的异常依次为: Sb6-Y6-W7-As5-Zn5-Cr1-Pb4-Y2-Au3-Y1-Sn4-Mo4。这些异常大多数表现出规模较大,衬度较高,峰值突出等特征,与成矿作用关系较大(表4)。

表4 全区主要元素异常地化特征统计表

续表4

4.2 综合异常特征及解释评价

根据DZ/T 0011—2015《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2015),将空间上密切相伴、同种成因的所有元素异常,归并为一个综合异常,并对异常进行分类。为了便于评价图幅综合异常找矿意义的大小及找矿远景,并对综合异常分类提供依据。因此以主要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规模值为主导,辅以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矿化点)特征为依据,对全区共圈定综合异常进行分类(表5,图5),共圈定了甲2类异常1个(KHS07)、乙2类异常1个(KHS04)、乙3类异常3个(KHS01、KHS03、KHS05)、丙2类异常2个(KHS02、KHS06)。根据综合异常的分类和定义,本次只对甲2、乙2、乙3类异常进行讨论。

表5 全区综合异常评序表

图5 研究区找矿预测图1—全新统洪积物;2—全新统冲积物;3—全新统风积物;4—全新统坡积物;5—中更新统洪积物;6—下更新统西域组;7—中-上新统康村组;8—上泥盆统克孜尔塔格组;9—中下泥盆统依木干他乌组第二岩性段;10—中下泥盆统依木干他乌组第一岩性段;11—中—上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第二岩性段;12—中-上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第一岩性段;13—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第三岩性段;14—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第二岩性段;15—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第一岩性段;16—上奥陶统其浪组第二岩性段;17—上奥陶统其浪组第一岩性段;18—上奥陶统坎岭组;19—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组第二段;20—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组第一段;21—中-上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2—三叠纪基性杂岩体;23—玄武玢岩、辉绿岩脉;24—地质界线;25—角度不整合界线;26—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27—推测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28—实测逆断层及编号;29—实测平移断层及编号;30—综合异常及编号;31—沉积型+热液改造型钇钨铅锌锰金锑等多金属矿产;32—与基性、超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的镍(铜)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

KHS07综合异常相对简单,主要由Cr、Co、Ni、Zn、Mn、Ag、Nb等元素异常组成,各元素异常套合紧密,无明显浓集分带,Cr8、Ag5异常衬度值高,强度和规模相对较大(表6)。该综合异常组分明显反映了与基性—碱性岩浆岩有关的地化特征,其中Cr8反映了超基性成分特征,Ag5反映了基性成分特征,Nb8反映了碱性岩特征,Cr、Co、Ni、Zn、Ag、Mn、Nb组合异常反映了与基性、超基性—碱性杂岩体有关的地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以及异常区地质特征认为,该综合异常明显由阿提尔马塔格基性杂岩体引起。阿提尔马塔格基性杂岩体富集Cr、Co、Ni、Zn、Nb、Y等相关元素,并具有良好的磁性特征。通过异常查证,已经发现了前人圈定的镍多金属矿(化)体1条。因此,该区是寻找镍(铜)及稀有、稀土矿产的重要靶区。

KHS01综合异常组分简单,主要由Cr、Co、Ni、Zn、Mn、Nb等元素异常组成,各元素异常套合紧密, Cr、Co、Ni、Nb异常衬度值大,强度较高,规模较大,并有二级浓集分带现象(表7)。从异常组分来看, Cr1、Ni1组合异常,明显反映了超基性岩浆岩地化特征,Nb1、Y1组合异常反映了碱性岩地化特征(表7)。该异常组合反映了超基性—碱性岩浆岩地化特征,主要特征元素Cr、Ni、Co、Nb等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并具有一定分级现象,是寻找超基性—碱性岩浆岩的重要标志,该区及其北部外围亦是形成与超基性—碱性岩浆岩有关的镍(铜)及稀有稀土元素矿产的有利靶区。与KHS07综合异常特征一致。

KHS04综合异常主要由3类异常组成,分别是:Y、W、Sn(BiMo)组合,一般与酸性—碱性岩浆活动有关;Co、Ni、Cu、Zn、Mn组合,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表8);Pb、Au、Sb(As)组合,与中—低温热液活动有关。从异常组合来看,区内存在与中酸性—碱性岩浆活动、基性—碱性岩浆活动、以及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活动迹象,反映了区综合异常排序 KHS04-KHS05-KHS03-KHS01-KHS02-KHS08-KHS07-KHS06内早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研究区地质特征表明,区内地层成分以碎屑岩为主,依木干他乌组碎屑岩物源成分主要来源于基底隆起,岩石碎屑成分复杂,壳幔物质均有显示,岩石富集Au、Sb、Cu、Ag、Bi、Sn等元素,并显示出较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特征,是引起区内多元素高背景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地质认为,区内大量出露的基性脉岩,与早三叠世过碱性壳幔型基性杂岩体具有同源及相似地质特征,它们应该是引起Co、Ni、Cu、Zn、Mn异常的主要原因;由于区内未见明显中—酸性侵入活动痕迹,可以推测W、Sn、Mo、Y等元素异常,与沉积作用关系较大,与碎屑岩形成有关;Pb、Au、Sb异常与低温热卤水活动有关,局部可能形成铅锌金锑的聚集。

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是寻找沉积改造型(砂岩型)钇钨铜铅锌多金属矿的一个靶区;依木干他乌组下伏柯坪塔格组砂岩具有形成与热液活动有关的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地化条件。

表6 KHS07综合异常地化特征

表7 KHS01综合异常地化特征

表8 KHS04综合异常地化特征

KHS05综合异常由两组异常组成,两组异常组分相同,空间上略有分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组合异常,分别是:Co、Ni、Cu、Zn、Ag、Mn、Y组合,属于基性成分为主的异常组合;Au、Pb、As、Sb、Hg、W、Sn(Y)组合,与热液活动相关性较大的异常组合(表9)。从异常组合来看,区内存在与中酸性—碱性岩浆活动、基性—碱性岩浆活动、以及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活动迹象,反映了早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是寻找沉积+低温卤水热液型钇金锑汞多金属矿的一个靶区。

表9 KHS05综合异常地化特征

5 成矿预测区优选

在研究区内根据矿产以及成矿元素的分布规律,结合区内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信息特征,并结合成矿条件有利程度,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依据是否充分可信、成矿潜力大小以及矿体埋藏深度等因素综合考量,将区内划分出2个找矿预测区,区内可能形成的主要矿产类型有:沉积型+热液改造型钇钨铅锌锰金锑等多金属矿产,与基性、超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的镍(铜)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刘启刚,2021;卢震等,2021)。

5.1 沉积型+热液改造型钇钨铅锌锰金等多金属矿产预测区

位于研究区中东部,萨尔干断裂(F8)东侧的喀孜马塔格山推覆体中,呈北西—东西—北东向弧形带状分布。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中泥盆统依木干他乌组(D1-2y),由海陆交互相或泻湖相沉积的灰绿、紫红、暗红色细碎屑岩等组成,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夹凝灰砂岩、泥岩及灰岩等;中—上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S2-4t),以红色为主夹有部分绿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地层。预测区南部发育北西向F29断裂及其次级断裂F32、F33。预测区中部有大量基性脉岩出露。综合异常有:KHS03、KHS04、KHS05,异常组分复杂,有Cr、Co、Ni、Cu、Zn、Mn、Y、Nb、W、Sb、Bi、Au、Ag、Sb、Hg等,异常套合紧密,但强度较低,规模较小,浓集中心不明显,表现为低缓异常特征。Y、W、Pb、Zn、Au等元素异常相对强度较高,规模较大,局部具有二级浓集分带,如Y6、Y4、W7、Zn5、Pb4、Mn4、Bi4、Au3等,它们是寻找沉积+热液改造型钇钨铅锌锰金锑等多金属矿的直接标志。

5.2 与基性、超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的镍(铜)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预测区

该预测区包括一个Ⅰ级预测区,一个Ⅱ级预测区。

Ⅰ级预测区位于研究区西南部,沿萨尔干断裂(F8)分布,呈近似等轴状出露主要地质体为阿提尔马塔格基性杂岩体。综合异常为KHS07,异常组合相对简单,主要为Cr、Co、Ni、Mn、Zn、Ag、Nb等元素异常,明显反映了基性—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综合查证,在辉长岩中发现了1条含镍矿(化)体,未分析稀有及稀土元素含量。

Ⅱ级预测区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呈北东向分布,向北延伸出图幅外,北西向F5穿过预测区。区内出露地层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S1k1-3),岩性为砂岩及粉砂岩、泥岩。综合异常为KHS01,异常组合相对简单,主要由Cr、Co、Ni、Zn、Mn、Nb等元素异常组成,各元素异常套合紧密, Cr、Co、Ni、Nb异常衬度值大,强度较高,规模较大,并有二级浓集分带现象。

6 结论

(1)研究区主要存在2类综合异常,一类位于研究区中东部,以KHS03、KHS04、KHS05为主,异常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中泥盆统依木干他乌组(D1-2y)细碎屑岩,基性脉岩发育,此类异常组合复杂,空间套合紧密,但以低缓异常为主,Y、W、Zn、Pb、Mn、Au等异常强度和规模相对较高,有可能形成聚集,并引起矿化现象。另一类分别位于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北部,以KHS07、KHS01为主,KHS07异常明显与阿提尔马塔格基性杂岩体有关(矿致异常),KHS01异常推测为与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

(2)本次研究划分出2种可能的找矿预测区:沉积型+热液改造型钇钨铅锌锰金等多金属矿产预测区,位于研究区中东部,萨尔干断裂东侧的喀孜马塔格山推覆体中,推测与区域上大量存在的基性岩脉有关,该地区今后关于钇钨铅锌锰金等多金属矿产应围绕基性岩脉和沉积岩接触部位展开;与基性、超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的镍(铜)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预测区,位于测区西南部,异常沿萨尔干断裂分布,呈近似等轴状出露,主要地质体为阿提尔马塔格基性杂岩体,今后关于镍(铜)及稀有稀土金属的勘查工作建议围绕该杂岩体展开。

注 释

① 党宽太, 张琪. 2017. 新疆柯坪县萨尔干地区1∶5万喀牧马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报告[R].

猜你喜欢

塔格碱性岩体
酵母片不宜与碱性物同服
基于Hoek-Brown 强度准则的采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12Cr1MoV焊接接头在碱性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Micro Tug1 小小塔格
低温冻融作用下煤岩体静力学特性研究
乱扔东西的塔格叔叔
通心木
日常生活的碱性食物
通心木
试析蒸汽锅炉碱性排污水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