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汽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7-25黄正军周梅芳项腾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学模式

黄正军,周梅芳,项腾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我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催生出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和革新,推动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也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如何更好地与“互联网+”平台进行融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1]。

一、高职汽车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一)教学主体单一

在高职汽车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现象,其教学主体局限于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没有得到体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往往在课堂上“满堂灌”讲授知识;学生是课堂的“配角”,被动地接收知识,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缺乏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会有思考、质疑、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现有教学模式下,高职汽车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大多局限于教材及PPT课件等传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没有突破时空限制。但目前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不仅稀少且内容滞后,教学信息化手段还没完全普及,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教师无法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甚至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厌恶的心理,影响课堂整体教学效果[2]。

(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片面

高职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按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其中的终结性考核以期末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性考核大多以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工单以及若干次实操情况作为考核依据。这种评价方式流于表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不能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职汽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对高职汽车专业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本文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资源优势,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三段四环七步”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其中,“三段”是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延学三个阶段,“四环”是指课中设置了“导、研、练、评”四个环节,“七步”是指通过七步教学过程完成任务驱动教学。

图1 “三段四环七步”教学模式

下面以“汽车养护”课程为例,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平台为智慧职教云平台。

(一)课前导学(线上环节)

有效开展课前导学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亦是关键。在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在课前提供学习资源并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该环节完成自主学习及思考研究。

在课前,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有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包括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微课、制作的PPT课件,也可以选择职教云平台上的国家资源库的资源,这样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信息化时代,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慕课、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并运用云班课、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3]。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项目式任务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4],因此建议给学生布置项目式任务,如去4S店参与更换机油作业,或者进行汽车底盘状态检查等。

在教师提前发布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学平台自主完成相关课程内容的自学,同时思考研究如何利用课程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教师发布的项目式任务中的问题。对于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学生可以上网查找答案或与同学分享讨论,也可以与教师交流,教师在线给学生做相关的辅导,及时反馈学生的在线提问,并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微调教学侧重点。

(二)课中研学(线下环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中环节主要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讲授课程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师生共同对话、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积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5]。课中师生共同研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在课中研学阶段,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在以教师为主体时,教师继续依托课前的项目式任务,对任务中的问题及学生自学情况作简短阐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时,学生以任务为引领,在个人课前思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并通过分组实施使其不断得到优化,逐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该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启发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学习内容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思维,并对小组实施结果进行点评和针对学生提出的关键疑难点进行释疑解惑,帮助学生修正前期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优化方案以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操作演练,进一步提高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堂的最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课堂成果并对课堂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巩固与深化。

课中研学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前期初步认知,通过“初步认知—修正—提高认知”的科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如云班课APP,进行课堂互动,利用签到、抢答、投票、随堂练习等功能丰富课中研学的教学形式,提升趣味性的同时又方便各种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课后延学(线上环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后环节,学生通常以课后作业形式巩固课堂内容,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课后环节紧密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工具,实现学习效果的持续保持与迁移,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在此环节中,学生在校内课程平台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学习,教师推送课后任务,其类型一般比课前任务更具体化和复杂,并在线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和分析,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利用互联网工具,比如微信群或QQ 群,进行讲解反馈。通过课后延学,学生完成了“课后反思—知识拓展—认知形成”的过程,最终达到巩固学习效果并可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目的。

三、混合教学模式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其考核评价体系应倾向于全员全过程的多元化考核,防止仅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指标的弊端出现。为了科学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成果均应纳入考核评价的范围,从而做到全时空评价;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课程同时应将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现场管理)纳入考核评价的范围。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比如“云班课APP”)设置考核内容的分值、权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互动、提问)额外赋分记录,实现全过程评价。评价对象不仅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学生、小组对小组、学生对老师的“四元对象评价”,评价考核做到“时空、内容、过程、对象”全域评价,实现云端共享,实时显示。其中学生评价指标包括课前课后学习成果及任务完成情况、考勤、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及职业素养等。评价应采用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表1 所示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成。

表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成

四、高职汽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为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类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2017 级和2018 级各一个班的“汽车养护”课程成绩为例进行分析。课程成绩由过程性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课程的过程性成绩包含线上(课前自学、课前任务、课后资料学习、课后任务工单)、线下(7S、考勤、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共8 个环节的成绩,图2~图9 分别列出了所选取的两个班的学生视频学习经验值、课前任务成绩、过程性成绩、期末成绩及综合成绩。其中视频学习经验值表示学生通过课前视频学习获得的平时分,课前任务参考散点分析表示学生完成每个课前任务的成绩及由此计算得出的学生课前任务综合成绩。

图2 2017级某班视频学习经验值

图9 2017级某班学生过程性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

图3 2018级某班视频学习经验值

图4 2017级某班课前任务参考散点分析

图5 2018级某班课前任务参考散点分析

图6 2017级某班学生过程性成绩汇总分析

图7 2018级某班学生过程性成绩汇总分析

图8 2018级某班学生过程性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

经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实施,特别是通过线上课前自学铺垫、课后拓展巩固与线下“导、研、练、评”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与互动,学生的课程成绩提升明显。2016 级、2017 级、2018 级学生的“汽车养护”课程平均成绩分别为70.3、81.2、89.7,2017级和2018级的学生成绩相比于2016级学生成绩提高了15%以上,其标准差分别为4.2、3.3、2.8,表明学生整体成绩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且班级内学生间的成绩差距逐步缩小。图10所示为2017级和2018 级学生成绩与2016 级学生成绩正态分布对比。

图10 近2期学生成绩与2016级学生成绩正态分布对比

五、结语

针对高职汽车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教学主体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评价方式片面的问题,本文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延学三段,以及课中“导、研、练、评”四环的有效衔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三段四环七步”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该模式的应用实践表明,相比以往传统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课程成绩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互联网+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