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2-07-25陈丽萍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运用研究小学数学

陈丽萍

摘要: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重在以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核心议题、重点话题为统领,通过对每一项教学主题的精准化、精细化、精确化构建,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性、针对性、深层次、多元化探究,以切實提升教学实效,发展学生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与设计时,应以深度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途径、变革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多元、深入、丰富的教学主题与学习议题驱使下,积极开展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数学内涵的领悟、数学原理的内化,以确保教学效能提升,助力学生认知蜕变。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运用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基础牢固、思维能力提升、理解能力强化、认知视域拓展的关键期与奠基期。数学学习的效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新课改的深度实施与全面推进,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全新模式、有效途径研究,成为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重点与核心。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运而生,则对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向着高质量、多元化、深层次迈进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坚实保证。其可使每一项教学任务的落实、开展、实施,与辅助性教学主题有机衔接起来,更利于课堂教学精准度、实效性的强化。基于此,教师在借助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切实做好对各类主题的构建与设计,并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有机关联起来,借此引领学生开展体验、探究、实践、感知,使其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助推其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通过主题式教学模式作用优化育人生态、延展课堂路径、拓展学生视域、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认知需要满足奠基铺路。

1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全新教学模式。其通过对某一教学议题、话题、主题的构建,使学生在更为精确、精准、精细的教学策略驱使下,自主开展问题探究、进行知识学习、获得能力提升,为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效能增强提供保证,奠定基础。而通过对主题式教学模式概念与内涵的解析,则可使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具针对性与延展性,且对于预设教学目标的逐步达成有着积极作用。

1.1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围绕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关键点、重难点,或具体目标、基本内容、辅助项目构建起更加完善、系统、丰富的认知生态,让学生结合教学主题指引,根据其推进程序,开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探究、数学原理的解析。在实施中,主题构建是重点,目标确立是关键,学生参与是核心。由于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其主题的确立也呈现多元化、丰富性特性,使教与学的开展效能与质量必然会向着更加科学、高效、深入的领域迈进。

1.2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就育人定位而言,主题式教学的开展,可切实增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精细化与精准度、趣味性与延展性,且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实效性,以及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与自主性都有着积极作用与影响。同时,学生在参与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其课堂主体地位必然会得到充分凸显,更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认知潜能的挖掘。而就教学导向而言,主题式教学可切实延伸、拓宽课堂教学路径,必然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存在感。开展数学学习的方式必然更加灵活、多样、丰富,更有利于课堂效能的强化。就教育功能而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对新课程理念、新课改思想、新课标要求的深度践行,且更加贴近小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需要,必然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建立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自然也会逐步提高。

2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实施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切实优化、变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以达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发展的目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践行,则应切实凸显主体性、开放性、适度性原则。以确保学生在不同教学主题的驱使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借助多种方式开展数学学习,并更好地发展自身认知能力。

2.1主体性原则

就实质而言,主题式教学的开展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自主实践,以引领其在某一教学主题的驱使下,获得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深入、全面理解与内化。而学生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地位凸显程度,必然直接影响其认知发展与素养培养。因此,教师在确立、构建教学主题时,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现状,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等设定教学主题。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教学主题的引领下都能学有所获,全面发展,以确保其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使其增强认知能力,为学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奠基铺路,提供助力。

2.2开放性原则

由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性、学习基础、认知能力不同,以致其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体验、收获、提升也会出现一定差异。这充分说明确保教学主题的开放性,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对所构建的教学主题,教师应加强研究与分析,尽量使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紧密衔接、深度融合,确保其开放性。借助主题式教学模式,将具体教学项目、任务等分解为若干发散性主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诉求,使其对数学知识内涵、外延的理解更加深刻、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让其在开放性认知环境中获得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2.3适度性原则

对于主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必须确保其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并能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而服务。一方面,教师应将教学主题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切忌对教学主题的任意放大、无限延伸,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影响其学习自信的建立。另一方面,应将教学主题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生活经验、技能现状等充分衔接,并使教学主题与情境创设、活动构建等教学项目深度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主题的刺激下建立起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无限渴望,并愿意与同学、教师积极互动,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喜悦,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   主题式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数学学科显著的工具性特点使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契合了新课改要求,且对于全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在不同教学主题的驅使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教学主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实现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3.1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在前后关系上都具有很强的衔接性。而围绕某一教学目标所构建的教学主题,则可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认知体验中,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学习,并获得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其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性诉求,还可以使很多教学内容的呈现紧密围绕对应的教学主题,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夯实学生认知基础,促进学生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把握与深入性掌控。

3.2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受到教学主题的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得到充分凸显,从而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认知局限,更利于学生在深入思考、深度参与、深切感知中获得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凭借某一教学主题引领下的一些趣味性、延展性、开放性教学项目、活动、任务的助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度必然会切实提升,更利于其学习兴趣的强化,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得到全面调动,其发散思维的发展,势必会得到充分保证。

4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以及其在学生认知发展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在有效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并以此为参考构建教学主题,使所设计的主题与生活素材、辅助活动、情境构建有机结合起来,并切实服务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以确保教学实效,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认知需要满足。

4.1将主题设计与生活素材有机衔接起来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更是学生认知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的重要依托,而建立在生活素材基础上的教学主题构建,更加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也更能确保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借助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充分利用具体教学主题对应的生活素材、资源、实物、案例等,并将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等有机衔接起来,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鲜活、丰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开展观察、体验、探索,化解其认知困惑,调动其学习兴趣,为其认知潜能深度挖掘提供铺垫。例如,在开展“规则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中涉及的图形面积、周长等计算与分析,以“生活中的图形”为主题构建生活化认知生态,让学生根据这一教学主题,自主列举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类图形实物,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正方形书本、三角形西瓜、正方形魔方等生活物品的认知中,开展对不同图形面积、周长等的计算与剖析,拓宽其认知视域,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深度挖掘。

4.2将主题设计与辅助活动深度融合起来

小学生的性格普遍好玩、好动,且在认知特性上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使辅助活动引领下的教学主题设计更利于教学效能提升。因此,教师在围绕某一知识点设置教学主题时,应以辅助性数学游戏、竞赛、展演等活动为铺垫,践行主题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主题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身参与,借助多元方式开展数学学习,借此培养其深度探究、参与体验的意识。

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其学习兴趣激发。同时,为了切实提升主题活动实效,教师还应加强对一些针对性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渗透,增强主题活动的延展性,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在开展与“四则混合运算”有关的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以“四则混合运算”竞赛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在多媒体中所出示的训练题目开展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快又准又精,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获得对其中所蕴含的各类算理与算法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因为有主题式活动的驱动而显得更加鲜活生动,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性。

4.3将主题设计与情境构建紧密结合起来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应切实做好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将教学中涉及的关键点、重难点与主题情境有机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下,根据主题要求,开展对数学原理、内涵的探究。同时,为了提升主题情境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教师还应做好对诸如媒介工具、生活实物、典型案例等的利用,将其融入主题情境领域,引领学生在情境内开展思考、体验、感知,以自主习得技能与素养,确保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能。例如,在开展“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认识时间”为主题构建教学情境,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时间引入课堂,构建主题情境问题:小明早晨起床从家出发,吃早餐用了10分钟,去学校的路程用了21分钟,刚好赶上7点上课时间到达学校,请问:小明的起床时间是什么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在主题情境内开展计算,进行分析,激活其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为其精准、深入认识时间搭建平台。

5   结语

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更大,效果更加明显。其不仅彻底消除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性不高、自主性不强、求知欲不足的不良现状,而且可使很多教学活动的落实、教学策略的践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精细化,势必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挖掘、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主题式教学模式构建时,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为出发点,根据教学中涉及的关键内容、重点问题、核心任务,做好对辅助性教学主题的构建与设计,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每一类问题,与辅助教学主题深度融合、紧密关联起来,以借此引领学生开展探究、进行实践、深度思考、充分体验、自主体悟;通过对其课堂主体性的全面凸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与延展性。使学生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更好地发展自我,逐步完善自身认知体系,切实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莉.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以“简易方程”一节的教学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44.

[2]陈爱兰.主题图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有效性分析[J].智力,2020(11):5-6.

[3]周林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题教学模式探究[J].科普童话,2019(01):35.

猜你喜欢

运用研究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