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基于文献综述视角

2022-07-23王国宁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数字化

王国宁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00

0 引言

制造业承担着为国家提供基础性物质和原料的重要任务,是一国不可替代的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都离不开其背后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如图1所示,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中,制造业所占比重高达25%,这说明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产业结构受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既能稳定制造业的产值增长,又能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存在问题、实践路径4个角度出发,试图展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基本框架,希望能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图1 2019年中国各产业占GDP增加值比重

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转型的初期研究领域在于企业。例如,Tobias等、Matt等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变革形式,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张成刚认为,数字化转型具有平台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属于传统组织形态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推进,数字化的研究领域逐渐向多个维度拓宽,特别地,近年来产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研究领域。例如,易加斌等、乔宇、高明等分别研究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业属于工业的一个分支,且“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国内学者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但是,众多学者对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从生产的角度以及从产业的角度两类。从生产的角度,肖旭等认为制造业数字化是以数字技术取代传统技术,实现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化及产品创新;严聪蓉则从生产工艺、制造过程、管理过程这些生产的具体环节来界定制造业数字化的概念。从产业的角度,马文秀等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数据驱动下的制造业全方位的变革。《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则将制造业数字化界定为数字科技主导下的产业链高度化的过程。此外,谢文强等、余江等认为创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生产工艺、产品、管理的持续创新,能够使制造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

2.1 规模方面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种类完备。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工程院等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从规模发展、质量效应、结构优化、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造了一系列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各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强国发展指数在世界排名第四,如表1所示。具体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CCW Research(计世资讯)通过对中国部分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现状进行调研,得到了2018—2020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占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且一直呈增长趋势。王姝楠通过引用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数据及列举实例,如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中心的建设、各大企业在数字化方面取得的成果等,得出了数字经济正在向制造业渗透的结论。沈恒超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来源于工业互联网规模的扩大。张龙等从新冠肺炎疫情下口罩生产厂商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生产线的例子出发,叙述了疫情期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规模的发展。

表1 2020年排名前五国家的制造强国指数

图2 2018—2020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2.2 平台化方面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个厂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简化流程,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化。在学术界,王柯懿等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并研究了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体系。付宇涵等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视角,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化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体系,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符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具有有效配置资源、打破融合壁垒的作用。

2.3 发展阶段方面

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较晚,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如表2所示,一些评估机构通过与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对比做出了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落后于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其原因可归纳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资本壁垒、物质壁垒、人才壁垒。但同时,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既有旨在提高信息化的传统企业,也有已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高端企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驾齐驱,这就表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存在着跳跃性的特征。

表2 各大评估机构对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观点

3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中国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高技术领域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高聪聪通过比较各地区的邮电业务量和长途光缆线长度,得出中部、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郭朝先等认为中国电信服务相较于英国、美国、日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的移动通信能力在太空及海底领域还有所欠缺,信息基础设施还存在自主技术不足的问题。

3.2 创新力度不足

中国的关键工业软件和芯片技术被国外垄断,导致我国的数字技术对外国的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向国外支付巨额的专利费和购买费,增加了成本。另外,中国本身的数字技术水平不高,未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明显突破,核心元件的生产工艺水平较低。

3.3 数据存在安全隐患,数据标准缺乏

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的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网络安全技术的不完善,导致网络存在漏洞,厂商的网络体系可能被黑客攻击,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从而威胁到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甚至可能导致国家机密泄露。《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令的更新速度很难跟得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数据规范体系不完善、数据容易被滥用,从而给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造成了障碍。而对于数据治理领域,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目前的数据格式种类繁杂,而现行普遍适用的国际经济行业学会/组织元数据标准和中国政府开放数据元数据标准,都存在标准不统一、规范性不强的特点,从而增加了处理数据的工作量,影响了生产效率。

4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选择

中国当前处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要针对现有问题,选择具体可行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从改革政策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培养引进人才3个维度来推进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4.1 改革政策制度

政策制度是宏观层面的要素,其主要意义在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公平开放的金融环境、充足的财政支持等。对于法律体系,高艳东等认为,可以采用问责制、修改反垄断法、重新界定网络犯罪的司法概念等方式进行完善。关于金融环境,陈泽鹏等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优化银行业务,适当增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信贷。关于财政支持,李建军等认为可以利用减税免税、专项税额加计扣除、建立专项资金、引导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扶植数字领域的小企业等方式来保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资金。

4.2 加大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包括针对数字技术的创新和数据风险防范的创新。一方面,数字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而目前中国面临国外市场的数字技术垄断和自主研发能力低的问题,因此要攻坚克难,解决数字技术的关键问题。安家骥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发现存在不同领域创新融合、商业模式创新、数字技术创新的倾向;其次展现了制造业内钢铁、纺织等产业的典型数字化转型模式;最后提出要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王玉香等认为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促进企业内生增长,实现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关于数据风险的防范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明确责任的归属。“谁共享、谁担责”,在法律中具体化数据公开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第二,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的储存结构,并且能使网络中的操作具有可追溯性,因此将区块链应用到物联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第三,做好信息泄露的事前防范。要提前制定针对信息泄露情况的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演练,以便实际发生隐私数据及信息泄露时能够使损失降到最小。

4.3 培养引进人才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相关理论及技术性人才的驱动,不少学者将培养引进人才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之一。刘俊艳认为要建立专项资金、制定激励机制。朱伯伦认为要产学研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政府层面,可以按照不同维度、不同级别建立人才标准体系,规范人才引进制度。在教育层面,要在管理、财务、生产、销售等不同领域建立各自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针对数字化理论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的培养,建设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企业层面,要推进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使员工招聘、职工培训、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工作的环节跟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并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一流智能制造企业的合作,为数字化人才提供新的知识体系和深造的机会。

5 结语

要想打造制造强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那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制造业转型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指出中国制造业转型虽然规模大、种类全,且具有强大的工业互联网支撑,但也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等问题。最后提出改革政策制度、加大科技创新,培养引进人才这3个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实践路径。本文的研究成果既能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也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制造业转型数字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