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2022-07-23张金珠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张金珠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的学科教学也迎来了重大的教学转型,教学中心逐渐从以往的知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教学理念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到生本教育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困难。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难题,文章将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着重探讨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093-04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强化与提高。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理念,无论是对教学效果的强化来说,还是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而言,都是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的。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一、 生本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为教学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我国传统的师本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与全面贯彻于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当中的今天,生本教育这种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便逐渐成为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相较于以往的应试教育和师本教育,生本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乐学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学要求。该理念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要素同为一体。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及时地更新与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树立起正确的生本教育理念,并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构建以生本教育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从而在落实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目标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小学数学能够在新时期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基于生本教育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一)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开展与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合理地创新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并要在调动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应用广泛的教学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进行合理化的提高与强化。而这一系列教学措施与教学行为的实现都是与我国新时期下所强调的素质教育相契合的。因此,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开展与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最为关键和显著的教学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更好地落实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前,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参与度低是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而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致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形式存在缺陷。教师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教学形式常会以教师“一言堂”“灌输式”以及“填鸭式”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其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思维也无法在学习小学数學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便会被这种过于枯燥、乏味以及单一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消磨殆尽,其数学学习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基于生本教育实施与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则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而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并采取具有创新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以此来促使学生在环境与氛围的带动下萌发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基本上是由数学概念、数学符号、几何图形、计算公式等内容构成的,这就使得小学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是很难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因学习体验和学习成就感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畏难和退缩等不良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养成带来阻碍。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则能够针对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思维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善,进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

三、 基于生本教育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生本教育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大前提。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会面临较为严峻的学习挑战和学习困难。如若教师不及时地加以干预和引导,学生便会因学习体验差而出现消极学习情绪,这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时期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意识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可针对小学生贪玩好动、活泼好奇的年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儿童游戏与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和联系,并且将数学课程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实际的教学重难点融入游戏活动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更好地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关的单元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在充分掌握本课教学内容与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实施以生为本的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对此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进行明确。一方面,在教学目标上,可将其划分为能够利用语言正确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在纸上画出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并在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过程中,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内在联系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在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与形状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空间图形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作用与价值,并培育良好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重难点上,则要加强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的掌握,确保学生在正确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边长的组成要素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空间观念。其次,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学生设计“切一切、拼一拼”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苹果、胡萝卜、橡皮泥、纸板、美工刀以及剪刀等教学材料,并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游戏吗?你们能够利用这些材料做出和教科书中一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等具有引导性的教学问题,以此来调动与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去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而有效地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更为饱满的学习情绪投入游戏活动当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各个学习小组布置“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特点?”等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式的游戏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最后,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游戏中所发现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进而落实与完成此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与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强化,进而在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启发性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这就使得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确保学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与教学组织作用,实施启发性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科学、有效的教学问题当中,以此来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正确引导下得到发散,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难点,为学生设置层层递进并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如:“小数的特点是什么?小数与整数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异同?小数的加减是如何计算的?整数的乘除方式是如何计算的?你能结合整数的除法运算知识与小数乘法运算法则计算‘9.6÷3’这个算式的结果吗?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教师所设置的启发性教学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联系已知的整数乘除运算知识以及小数乘法知识,并在整数乘除法以及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自主推导出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脉络。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强化,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情境化教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教学学科,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后也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合理地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实现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基于生本教育开展与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也要遵循数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更深入地感知与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本质,锻炼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对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样也具有极为重要与关键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数学学习效果的增强。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在《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课后统计本班学生本学期前6次单元测试的考试成绩,以此来促使学生提前收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信息。随后,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我是老师”的模拟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去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并在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应用方式,实现数学学习效果与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提出“除了上面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的教学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四)探索式教学,开发学生学习潜力

在新时期下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其最为关键的教学任务就是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基础常规教学内容的传授以外,同时也要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积极地进行课外拓展与延伸,并为学生设计与之相对应的自主学习思考题目,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结合此课的“植树问题”基本解题方法与间隔含义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手掌,请问在此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字?”在学生回答“五根手指”后,教师再引導学生观察手指之间的缝隙,以此来引出间隔数这一数学概念。并以间隔现象导入,组织学生对植树问题展开探讨,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自主地探索出“植树问题”中的“两端要种”以及“两端不种”的数学规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植树问题”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后的自主练习与思考题目时,就可将“两端不种”与“两端要种”这两个数学规律进行结合布置,如:“学校有一条600米长的小路,为了美化学校环境,校工准备在小路的两旁栽树。间隔4米栽一棵(一端种,一端不种),请你帮校工计算以下一共需要栽几棵树?”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逐渐理解与掌握“植树问题”中“两端不种”与“两端要种”这两个数学规律,其智力水平和学习潜力也会在探索式学习当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强化,进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 结语

总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最为基本的教学素质。而作为小学数学这一基础教学学科的任课教师,就更需要加强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去开展与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并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与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此来落实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这一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青.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20(18):116.

[2]周廷芬.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34):60.

[3]杨雨强.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渊(中学版),2018.

[4]童宜社.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25.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