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中小学生德育素养

2022-07-23唐国镇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中小学德育

唐国镇

摘 要: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精彩,多元的知识获取途径让现阶段的中小学生拥有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发散的思维。中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成为现阶段教育关注的重点。因此,文章作者就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中小学生德育”为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提出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社会实践;德育;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014-04

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让各个阶段的德育环节更加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学生良好意识形态的建立。但是德育是一门隐性的教育课程,是潜伏于学生内心之中的,需要教师挖掘和引导,并且利用社会实践当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渗透,才能够发挥德育本身育人的职能,也能够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的实践当中盛放出青春之花。汉代的韩婴曾说:“学而不行之谓病。”陶行知先生也从知识的来源论证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此,现阶段的德育引导需要从生活的各个阶段出发,让德育践行于社会和生活之中。而对中小学阶段的社会实践德育渗透来说,教师们应该把握现阶段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并协调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德育体系的构建,让德育伴随学生终生,引导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当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埋下一颗德育的种子。

一、 社会实践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价值观影响

因为中小学生还未成年,其价值判断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外在不良事物的影响,形成一些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顶撞长辈、师长等。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社会的生活背景,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以开展养老院敬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奉献自己的爱心,让学生本身更加爱护自己的长辈。教师可以开展为敬老院的老人包饺子的活动,让老人也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当中,增加学生与老人的交流机会。通过学生与老人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为他人思考,体会老人在敬老院当中的生活,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利用礼貌尊敬的态度去对待老人或者长辈,以正确价值观抵制复杂社会中出现的不良价值观,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判断生活内容和生活现象,也能够在实践当中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消除传统教学当中教育滞后性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其在面对社会复杂问题时能夠坚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提高参与意识

虽然现阶段接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教材的书本当中成长起来的,自主知识的收集往往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之上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教材能够体现的,而社会实践活动则会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与此同时,立足于课堂的德育引导难以对学生的生活行为进行有效的判断。理论性强的知识也并不代表学生实际的道德水平。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加接近自然和社会,既能够在实践当中获得大量的直观感性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社会更丰富的资源当中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如今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就可以开展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对家庭当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垃圾知识分类的竞赛活动,并要求学生将班级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即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当中的垃圾分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垃圾分类进行社会调查,与社区一同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也能够在生活的践行当中理解和认同德育,在处理好自己与他人、集体、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来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们经过自我的实践,将德育慢慢转化为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们充分地理解德育知识,可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挖掘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原本学生的素质主要是依靠于课堂学习而来,如果外界的实践可以帮助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识必然会得到提升,最后也会形成稳定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及能力。

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学生们从课堂上学习过专业的理论,但是在实际相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问题,带领学生们参与到外界的社会实践,可以拉近他们与社会中人们的距离,在相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们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和人们进行交往交流,这种社会性行为就会促进他们的认知,再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补充,会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借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感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会有更多的经验,这会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生们会养成谈吐优雅、态度友善的习惯,学生们的素质也会逐渐提升,有利于凸显其特征。

二、 社会实践实现德育引导的具体做法

(一)从教师出发实现有效指导

1. 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监督

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本身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分析和发现德育,并且能够践行和感悟德育。但是,仅依靠学生的自主实践是难以体现教学深度的,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学生们经历过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之后,他们必然会提升自己的行为,在提升自己行为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素质的发展,让他们形成一个稳定的行为,对社会是有益的。

要想体现社会实践德育渗透的深度,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德育的内涵,教师首先要分析现阶段社会实践或者是德育活动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在教师节时感恩教师的活动当中,活动往往存在着形式大于意义的现象。送花、送贺卡或者是为教师表演节目成为庆祝教师节和尊敬教师的基本形式,但是却没能够以教师节尊敬教师为核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师节当天或者前一天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备课行为进行观察。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备课时和批改作业时的状态,感悟教师的辛勤劳苦。通过这种将心比心的感悟,可以让学生们去了解老师的行为,从而去了解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做出了哪些改变,让他们对老师的行为可以置身于地地去感受,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更加理解老师的行为,去渗透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吸收德育知识,把德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增强德育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

2. 德育内容的挖掘与联系

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渗透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需要教师去挖掘生活当中的德育内容的,并且将德育内容与学生自身和学科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实现德育的内涵,才能够切实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挖掘社会实践当中的德育要素,将要素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这样的话才能够保证学生们可以将德育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他们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们理解得越透彻,对他们行为的转化越有利,教师才能更好地去引导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

例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革命旧址。在参观实践当中让学生收集各种史料文件、档案信息、史料图片、实物资料标本等资源,通过美术、雕塑、多媒体等方式体验和了解现在我们生活来之不易。此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这些德育资源相结合,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德育资源的挖掘中实现德育的渗透。在近现代革命史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实践资源来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指导参观的实践中结合教材案例,让学生感悟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3. 社会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有效的反思和总结能够使教师更快速地达成教育目标,同时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反思与总结同样也受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把握德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并在反思与总结当中提升社会实践的教育效果。除了教师对社会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们共同来完成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社会实践,去了解自身在社会实践中做了哪些事情,通过感悟来确定自身的价值,引导学生们对社会实践的反思,可以支撑他们的意志,教师还需要让他们进行总结,经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不断地去认识自己,在认识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对他们成长来说这种自省的影响是积极的。

例如在国家宪法日的教育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利用大课间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为学生介绍了国家宪法,但是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从这一案例反思当中不难发现,教育虽然结合了国旗下讲话和升旗仪式这一实践点,但是教育形式过于传统,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从上述的教育实践反思当中教师要做到问题的总结与经验的汲取。针对此,教师应该开展法制宣传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当中都有哪些宪法的体现及我们该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權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以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把握教学内容,也在社会实践当中去深化对公民一般权利和一般义务的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在教育实践反思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反思,在了解这些宪法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感知这一过程,并且尝试让学生学会实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问题,经过反思再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行为,反思之后学生们的觉悟会获得提升,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也会十分地顺畅。

(二)从学生出发实现德育要素的挖掘

1. 项目化教学的学生自主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社会实践内容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开展当中来,既体现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当中将社会实践进行简化,并在内容的理解与转化当中达到深度学习的理想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乡土资源为例探究本地区的文化历史。结合这一点需要为学生们设计不同的项目任务。如“探究家乡美食和探寻美食的历史”“寻味当地历史资源”“我为家乡名胜古迹做宣传”等项目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QQ或者是微信群组,针对实践当中的一些难题,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同时也让学生在不断的社会实践当中去感悟家乡的历史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既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知,也能够在家乡文化的感悟当中去品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及其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与德育资源的拓展。

2. 模块化教学的德育多元实践

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关注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同时现阶段中小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所以单一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不能够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针对各个项目进行分类,引入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更多的德育知识,也能够在不同的实践体现当中去认知和践行德育。

以社会实践为大的体系,可以将社会实践的内容划分为志愿服务类、勤工助学类、文化探究类等多个方面,并为每一个大类设定不同的主题。以志愿服务类为例,就可以将其细分成敬老爱幼志愿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等模块,让学生去当地的敬老院或者是孤儿院献爱心,也可以通过帮助警察指挥交通、农忙时在农村体验劳动等社会志愿服务来进行德育的引导与渗透。要求每一个小组学生都需要亲身体验每一个模块,并针对不同的模块来进行探讨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障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和多元发展。

3. 激励性教育的德育知识渗透

要想保障社会实践有效地开展,并且能够切实地发挥社会实践当中德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激励性的教育体系,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保障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具体地开展。或这种激励性的教育,去逐渐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们了解这些德育知识,从而影响他们的实际生活。

例如在针对每一个模块的社会实践当中,可以为不同的模块设置不同的学分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学分。通过这样的激励性策略和有效性的监督激发起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完整和科学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参与到学生项目和模块的社会实践评价当中,针对每一个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也要让每一个小组进行相互评价。

(三)从学校出发实现实践体系的构建

1. 依托社会实践平台挖掘德育内涵

另外,想要进一步丰富德育的可能性,教师还应借助校园德育资源打造延伸教育模式,使中小学生得以在更广阔、开放的实践环境中更直观地感受德育观点,进而建设起符合社会实践需求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校园方面与社会方面的联系,寻求更加符合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平台,依托平台模式进一步挖掘德育内涵。

例如中小学校可以与本地志愿者组织取得联系,组织学生在现有的志愿者平台之上开展一系列志愿社会实践活动。再如交通指挥辅助、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等符合中小学生能力的志愿者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接地融入社会环境之中,依托志愿者平台更系统地感受社会公德、关爱他人等德育观点,真正在社会平台支撑下优化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

2. 丰富实践资源实现研学旅行教育

另外,在借助校园力量打造延伸德育系统的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德育渠道下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极大地丰富客观实践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更直观地感受德育氛围。

例如中小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地与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建立联系,并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以此更便捷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研学活动之中。通过这一实践资源,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更为直观地获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当前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是亘古不变的教育话题,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基。在德育的教育体系建设当中,我们不能够脱离社会实践,需要联系社会的各个方面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德育体系,在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为其埋下德育的种子。同时还要在学校、教师、社会的多维度引导和多元化渗透当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確的价值体系,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成长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生根发芽,也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行为当中绽放青春之花。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浅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高中德育课程的主要策略[J].高考,2020(27):96.

[2]蒋依佳.作为德育课程的服务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朱洪凤.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德育的有效路径:浅谈在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渗透德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123-124.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中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