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的路径探析

2022-07-23朱雪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7期
关键词:趣味活动路径探析劳动教育

朱雪琴

[摘    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劳动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劳动教育同趣味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借助换位体验、劳动实践、劳动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深化教育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趣味活动;路径探析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展开劳动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强化基本的劳动技能。可是,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与学生生活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效果同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是劳动活动较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意愿,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觉意识。针对这种情境,教师可以把劳动教育同趣味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劳动教育内容多样而充满趣味,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一、奇妙换位体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教育之中,有着他重要的意义。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教师仍旧采取说教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关注,往往会“适得其反”,削弱学生参与劳动的动力。而“换位体验”的方式,能够变换传统的劳育模式,使学生可以立足不同的角度,对劳动活动进行感知,从而强化劳动体验。所以,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换位体验”的方法,让学生以不同身份尝试参与各种“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宝贵的换位体验,对学生心理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在奇妙地换位体验中获得快速成长。

(一)学校换位体验,实施班级管理自治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只是日常的打扫卫生、做家务这些具体的事情,应该涵盖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内容。学生学习是劳动,班级管理是劳动,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劳动。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丰富内涵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通过不断地换位体验,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实施班级管理自治,让学生在特殊的劳动教育中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换位体验,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体验各种劳动,获得特殊的劳动体验,以劳动体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如,可以实行“班干部体验日”或“班干部体验周”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由一个班级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班级管理者,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获得全新的体验,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让班级管理趋于学生的“自律自治”。当然,在这个换位体验中,也让班干部有机会被“管理”,在两种角色互换中领悟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这个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学校层面,让学生跳出班级小圈子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把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境界提到更高的层面。这样,通过换位体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纪律的自觉、行动的自律、学习与生活上的自理。

在组织学生实现学校换位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定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換职位或具体分工中,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在各司其职中努力促成学生班级管理自治。

(二)家庭换位体验,培养感恩与责任意识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父母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不过,现在的孩子大都受到了父母过度的溺爱,甚至很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家庭换位体验的方法,开展“家长体验日”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日期间同家长互换角色。不仅要全面负责家务,还要负责督促家长按时上下班,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父母的辛苦,在心中感受父母的恩情,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换位体验,属于家校协作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对孩子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活动开始前,需要召开家委会会议,根据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共商对策,确定“家庭换位体验”活动形式;然后制定方案,召开全体家长会,在会上公布方案,征求建议,最终确定方案,要求全体家长按照要求统一行动。在活动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在“职能”上要实现互换。如,孩子要承担体验期间的家的整理、饮食安排、卫生工作,甚至还可以监督家长写作业(撰写学生在换位活动中的记录,由学生带交到学校,在体验日结束后分享交流),家长也要尽量模仿孩子平时的表现,给孩子更加真实地换位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换位体验中感受父母恩情,受到生动而深刻地感恩教育。

开展“家长体验日”活动一定要家校密切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法,向家长讲清楚活动的目的,要通过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家长在活动中要注意哪些事项等,只有通过家校密切配合才能让劳动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多种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在吃穿上有了更多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攀比心理,让部分学生不再注意日常节约,甚至在少数学生身上出现了铺张浪费的情况。如果教师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引起学生关注铺张浪费、攀比等现象,难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正视劳动活动,弱化攀比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衣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爱财物的意识。

(一)设计劳动活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在分享成果中感受劳动的快乐。通过学生身体的劳作潜移默化地影响思想情感和生活习惯地改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生产劳动”,让学生参加真实地劳动,经历劳动的过程,真切地体验衣食的来之不易。这样,就能够在学生心中埋下珍惜财物的种子,让学生学会珍爱劳动成果,让劳动教育取得显著的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学校可以让学生进行农作物地种植生产活动,通过种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特别是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不易,劳动果实的宝贵,从而激发学生珍惜各种生活资源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创设劳动体验的机会,如把教室中的每件物品,每个空间的管理都落实到人,让班级生活中事事有人管,物物有人负责,而所有学生的管理工作最终又构成一个整体,不仅能够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自律,还能够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质。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到田间参与一些真正的生产劳动,让学生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在通过参加“生产劳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提前精心设计。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又要同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具体表现紧密结合,要“因需定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专项劳动教育,这样才能取得扎实效果。

(二)亲近劳动生活,学会热爱劳动人民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学生不仅失去了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机会,甚至以前很多看似平常的劳动画面,学生也都无缘一见了。虽然学生依然可以看见一些“个体”的劳动者,比如清洁工、外卖员、超市服务员,不过这些劳动者对学生的心灵触动已经十分有限了,他们难以透过旁观的角度,切实地感知这些劳动人员的不易。为了能够让劳动教育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亲近劳动的机会,让学生走近劳动人民进行身临其境地观察,给学生以生动鲜活地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之处。

在带领学生亲近生产劳动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产劳动实际,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劳动机会。比如,在农村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田间,观看农民的生产劳动场面,甚至是下到地里同农民伯伯一起劳动,感受粮食生产的辛苦,在辛勤地劳动中体会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城市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同工作人员一起清理公园卫生,参加园林管理工作,在亲近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当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生产活动,体验工人叔叔、阿姨工作的辛劳,体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创造的,我们美好的生活也是这些平平凡凡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从内心对劳动人民产生尊敬与热爱之情。

在带领学生亲近生产劳动时,要努力创造真实劳动情境,或是让学生亲临劳动环境中,通过眼看、耳听等多种方式感受劳动场面的震撼;或者让学生参与到真实地生产劳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真实地劳动中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三、快乐劳动比赛,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要想通过劳动活动对学生产生教育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对劳动产生真正的热爱之情,而要让学生热爱劳动,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最能够调动学生劳动兴趣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来,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比赛。在比赛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在收获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发现劳动的意义。

(一)组织劳动比赛,激发劳动热情

比赛是能够调动学生做事热情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够让劳动教育更好地开展,让学生能够怀着一股热爱之情投入到劳动中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比赛。比如班级卫生评比、板报评比、劳动基地种植评比等,甚至可以把这种竞赛延伸到校园之外,开展家务劳动比赛、家庭种植养殖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积极劳动,严格要求,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同时,还要把这种劳动比赛常态化,要及时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地养成。

劳动教育比赛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習与生活实际科学设计,精心组织。比如,在学期开始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对学校进行一个彻底地清扫,对大扫除结果进行打分评比,在大会上进行表彰。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美观的学习环境,还能够让学生产生荣誉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还可以组织出黑板报活动比赛,让学生定期更新板报,可以指定板报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确定,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精选素材、书写绘画,设计出图文并茂,版式美观的板报。 在让学生充分享受劳动快乐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种教育的效果。在组织劳动教育比赛时,要注意短期的劳动比赛同长期的阶段性比赛相结合,既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又要让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受到潜移默化地劳动教育。

组织劳动比赛,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把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同时,还要做到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要以评优予以激励,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劳动中受到相应的教育。

(二)劳动过程展示,分享劳动快乐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劳动过程,分享劳动的快乐,对他们的劳动给予充分地肯定,从而让劳动成为学生喜爱的事情。在让学生展示自己劳动过程时,要尽量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借助多种媒介和平台进行。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媒介展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要做到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共育模式。

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过程时,可以采用写作文、拍照片和录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同时也要选择好展示的平台。比如,可以采用传统形式,把作文或图片打印出来,在班级中展示,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活动展板定期展示,还可以打印成册,进行集中展示,长期保存。当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上平台进行更大范围地展示。如,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作为展示平台,把关于劳动教育的作文、图片和视频发布到网上,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劳动教育成果,通过互动实现三方共育。当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劳动教育成果,还有很多平台可以选择。不过,教师一定要用心筛选,甄别,要选择那些充满正能量、切实能够对学生教育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平台进行发布。

在展示学生劳动过程与成果时,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给予积极、充分地肯定,不但能让学生的劳动快乐翻倍升级,还能够起到一种带动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打扫卫生和做家务,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长久地坚持,才能够获得相对理想的教育效果。因为劳动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劳动实践领悟劳动的意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切实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牛世莲,赵艳丽.家校合作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实践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2):3-4.

[2]田娟.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89-90.

[3]沈军.劳动教育的校本探索: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10):36-39.

猜你喜欢

趣味活动路径探析劳动教育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趣味活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妙用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