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复绿水青山 实现绿色蝶变

2022-07-22

群众 2022年13期
关键词:塌陷地蝶变徐州

赵 艳

徐州是一座以煤炭为特色的资源型城市,曾经过度的开采留下了沉重生态账。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的号召,恢复绿水青山,实现了绿色蝶变。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视察徐州时指出,对采煤塌陷地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强烈的答卷意识,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模式,实现了资源枯竭地区高质量发展。

践行绿色理念,彰显“蝶变”特色

徐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逐步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民满意的发展道路,充分彰显了资源型城市的“蝶变”特色。

优先复垦耕地,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科技在土地复垦中的作用,优先将土地还原为耕地,恢复土地生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把过去的采煤沉陷区发展成为以程圩子高效设施农业园项目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临黄湿地为代表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区,以大屯万亩草莓观光农业园为代表的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园区,显著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为农民创业增收开辟新路径。

系统治理湿地,建设水韵生态宜居小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徐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把“低洼地”转变为“聚宝盆”。以贾汪、沛县为重点区域,对贾汪潘安湖、沛县安国湖实施生态再造工程,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建设生态湿地,把塌陷地转化为特色景观地带,变历史包袱为发展机遇,变灰色印象为绿色主题。

深度重塑遗址,打造高端精品创意景观。在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徐州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建设煤矿遗址创意园,赋予废弃矿地更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以“用好煤资源、深挖煤文化、做透煤文章”为主旨,着力打造集工业历史景观、科技博览、文创商业、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成为徐州“百年煤城”的历史见证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靓丽名片。

多元赋能矿地,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徐州坚持多规合一,科学谋划采煤塌陷地治理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道路。一是强化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建设九里、大黄山独立工矿区和龙固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是利用塌陷形成的积水区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嵌套运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光互补”。三是在采煤沉陷区引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潘安湖科创园等项目,打造科教创新区,实现产学研教的有效衔接和互补,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积蓄发展动能。

恢复绿水青山,谋划“蝶变”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截至2021年底,徐州已累计治理塌陷地26.64万亩,总体治理率达到了62.9%,逐步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

筑牢生态文明根基,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采煤塌陷地是过去发展留下的“城市伤疤”。从“城市伤疤”到“城市名片”,不仅要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还要将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这就需要借助生态之美,集聚优质资源,发展集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的生态度假综合体,带动产业兴旺,提升土地价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盘活采煤废弃土地,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徐州市政府与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借助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力量,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科技攻关,实现技术应用的实践突破,拓宽了塌陷地利用路径。同时,徐州成立了土地整理公司,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治理采煤塌陷地。

调整优化政策组合,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围绕与采煤塌陷地治理相关的资金筹措、科技攻关、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问题,优化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政府在采煤塌陷治理中的引导、带动、示范作用。相继制订法规政策,完善接续替代产业规划,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政策效果。

加强科学分类规划,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农田复垦、生态修复、建设再利用以及光伏产业发展等方式,科学分类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多元资金运作机制。统筹安排省、市、县资金以及市场化和其他资金投入采煤塌陷地整治,确保项目有序进行。二是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协调推进休闲、娱乐、康养、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及接续替代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通过村庄整体搬迁、完善公共服务等举措,不断满足失地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蝶变”样板

到2025年,徐州将新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8.1万亩,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打造宜居宜业的胜地。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生态”行动,持续对贾汪、沛县等地的采煤沉陷区开展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全方位构筑区域生态保护屏障,提高生态涵养能力,打造“城市绿肺”。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绿色产业,放大优良生态环境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释放采煤塌陷地发展潜能,着力打造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活品质更加优越的宜居宜业胜地,不断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眼城市功能互补,打造城乡融合的高地。以中心城市能级提升为契机,推动贾汪、铜山、经开区、港务区等采煤沉陷区,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区,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为中心城市发展增加用地、积蓄动能、拓宽空间。在采煤沉陷区与中心城市互促并进中密切城乡经济和社会联系,畅通农民进城和市民入乡的渠道,满足城市扩展和乡村发展的需求,实现城乡功能互补,着力打造城乡融合的高地,破解采煤沉陷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难题。

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的要地。立足区域产业资源优势,鼓励采煤沉陷区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替代产业,持续优化采煤沉陷区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采煤沉陷区传统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化和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转型升级的要地,实现资源枯竭地区跨越式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共同富裕的福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提升采煤沉陷区民生福祉。特别是针对失地农民,优先安排一批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企业和岗位,引导其就地就近就业,开辟农民增收途径,以共享发展彰显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成效,为失地农民打造共同富裕的福地,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塌陷地蝶变徐州
皖美出行“蝶变”
疫散待春回
基于生态智慧现代转译下的煤矿塌陷地治理研究——以济宁主城区为例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践与思考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中存在问题及探讨
蝶变cos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