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融入、多元协同、能力递进”高职护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2-07-22王凤丽张晓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赛护理专业

王凤丽,肖 亮,张晓东

(1.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16;2.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2000)

教育部于2015 年正式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文件提出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合理调配师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基于此,积极采用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国家系列文件思想的指导下,构建契合五年制高职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1 五年制高职护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

1.1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未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和技术技能培养,目前,各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与就业教育等课程,多由从事招生就业的相关人员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授课。课程内容上,以基础理论介绍为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欠缺,实效性不足,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或者模拟操作,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总体来看,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覆盖面窄,缺乏层次性、递进式、系统化创新能力综合训练体系,不能体现全程培养,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定位。

1.2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只是在培养方案中开设几门课程,组织师生参加几项竞赛,对创新创业研究和产品开发缺乏经济保障,在师资和教学设备上配备较弱,仅限于进行理论说教,缺乏创新实践训练,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3 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不健全

护理专业教师多为从学校毕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虽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欠缺。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1.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多设为考查课或者为选修课、讲座等,且多设置在公共基础课中,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没有很好地体现创新创业教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真正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程训练。

1.5 创新创业教育多方协同不足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仅仅由教务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相对独立地开展,校内协同、校企合作开展较少。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合力,容易出现多头组织、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局面,校内师资、课程、实验室、经费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未实现有效共享。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难以有效运转,缺少集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力量的针对学生项目的持续性孵化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未真正发挥校外资源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作用[1]。

2 五年制高职护理“全程融入、多元协同、能力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四个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2.1.1 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建构4 个体系培养护生创新能力 为使全体学生在每个阶段都可以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以“面向全体、强化实践、提升素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教学摸索中,建构4 个体系全面提升护生创新能力。(1)确立“四创”能力作为目标体系。将“创意、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递进培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和技能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四创”能力,促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和培养机制改革等目标的有机融合。

(2)形成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四创”能力递进发展为主线,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创新创业与专业、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方式,构建创新创业基础模块、创新创业模拟选修模块、创新创业实战模块、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模块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基础模块以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优秀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创新改变生活等创新创业模拟选修模块课程,通过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模拟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战模块在线上带领学生观看中国大学慕课创新思维、护理科研、设计思维等课程,线下通过专业课、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途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通过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化课程、个性化第二课堂等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模块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双创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等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四创”能力,形成通用型、专用型以及应用型三类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实现了跨专业、跨学校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和开放共享。

(3)构建“层级递进”的实践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分散的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利用学校护理实训中心、医院见习和顶岗实习实践平台,引入设计思维模式[2],在不同实践阶段发现问题,通过与用户共情寻找用户“痛点”,洞察用户需求,团队构思创意,制作原型,最后在试验中不断进行迭代,最终完成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从设计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训练,以“基础创新、综合创新、创新创业”三层次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全过程递进式实践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创新→创新实践”创新实践能力渐进式提升。

(4)重构“统筹协同”的管理保障体系。构建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师资保障、运行保障体系,制定创新创业管理和奖励制度,完善“学校—学工处—三系—工作室”层层推进的“四级管理制度”,确立教师、护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相互结合的“四师”师资保障体系,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自主式、“学科交叉+专业互补”合作式、“项目驱动+竞赛搭台”任务式平行推动的“三式”运行模式,形成“四管四师三式”的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见图1。

2.1.2 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融入途径(1)培养目标融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析临床护理、养老院等企业对护理人才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吸取政府、行业、企业、教育界各方意见,结合创新创业文化和学生个体发展要素,明晰护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定位。(2)课程内容融入。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课程,利用专业课拓展讲述临床新技能、新方法,在各个阶段实践教学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促进双创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3)教学过程融入。将各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临床见习和顶岗见习全过程渗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创新方法融入课程教学,根据社会实践、创新协会社团、技能竞赛等途径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素质能力模块拓展学习。

2.2 名师工作室引领,构建“一体两翼”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

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打造一支创新创业能力过硬、专业素质强、结构科学的指导教师团队,目前我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整体比较薄弱,进校后的专业教师没有经历过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基本教学知识欠缺,对此,除严把招聘关之外,需要从多个角度推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多年的探索证明,应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构建“一体两翼”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

教师“一体两翼”培养体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体,以“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两翼,两翼也可以简称为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产品的各种能力的复合体[3-4]。要以市级和校级两级“名师工作室”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完善实践先进教学理念的工作规范,使名师工作室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引领护理系教师团队共同发展。

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教学能力除培养基本教学能力之外,更加注重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借鉴朱冉[4]“基于TPACK 医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结果,构建了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四四四”培养体系,以密切结合学科、专业教师为主体、个性化指导为原则,从护理学科教学知识(PCK: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微课制作、虚拟仿真数字化资源应用等)、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整合学科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应用开发SPOC等)4 个项目,以信息化教学资源采集与制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4 个维度,利用名师工作室引领、校内校外培训、混合式学习、信息化教学大赛4 个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

教学与科研相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名师工作室在带领团队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教育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企业实践、院校协同护理器具创新四大途径,从如何发现教学、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科研论文、资料统计学分析、中期检查书、结题报告、研究报告撰写,创新产品产出的流程步骤、护理科研专利申报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培养,促进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见图2。

2.3 构建多元协同“三阶段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元协同”理念引领下,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推进护理专业与企业、行业、政府部门合作,整合行业、科研、政府资源,搭建企业和学校的师资联动机制,打造“校企融合”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企、科教、政校等跨学科、跨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三阶段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我校与张家港澳洋医院进行试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由学校和医院双方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组织教学和实训等,实行双元制模块化课程体系[5]。医院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护士临床带教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和实训过程,并且为学生提供护理相关知识拓展及辅导讲座,提升学生医院管理岗位知识水平,为以后成为护士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即就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及相关技能考核合格,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企业与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使学生成为企业员工。

根据学习内容特点与形式,学徒制班的教学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2 学年)学生完成人文素质与专业基础课课程学习任务,通过岗位认知和医院文化学习对未来人生进行规划,完成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第二阶段(第3、4 学年)实行“学校学习与医院见习交替”的学习形式,将课堂从教室移到医院,实施“床旁教学”,让学生直接体验、模仿、尝试、感悟医院文化,在实训和见习两个基地实现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第三阶段(第4、5 学年)在合作医院顶岗实习,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真正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结合实习工作具体场景中遇到护理用具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产品创新训练,同时完成1+X 证书考试,加强创业就业培训。见图3。

图3 多元协同“三阶段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4 构筑创新大赛引领的六个平台促进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2.4.1 创新创业竞赛平台 认真领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职业学校创新大赛、淮海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指导思想,在校内校外双导师引领下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创新和创造,学习研究报告、研究日志、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4.2 探索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基础课程,并在专业课教育中嵌入护理专用型创新教育知识和技能,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中渗入创业就业知识,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规律。

2.4.3 学术平台 护理系成立创新工作室,引入导师制管理模式,从文献查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2.4.4 引领平台 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过多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初步构建了产学合作“六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包括一个机制(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一个平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一个专业(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一个师资(产业兼职教授)、一个计划(高等学校大学生万人计划)、一个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高等教育“六位一体”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体系指引下,依托现代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医院等,积极探索五年制高职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

2.4.5 校外平台 利用省内各大医院实习基地,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张家港港城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多年的产品创新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产品理论和步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根据设计思维理念建构创新创造产品流程。

2.4.6 社团平台 成立创新社团,传授科研创新、创新思维、专利申请、论文撰写等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思索,在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产品创新,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见图4。

图4 6 个平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2.5 建立了多主体评价的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立体化评价体系

以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学生个体为评价主体,借鉴护理创新能力评价量表条目,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4 个维度进行评价,形成多主体评价的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立体化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意识评价包括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和创新项目数量3 个指标。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市级获奖情况、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省市级获奖情况等,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对学生专业实训和实习表现评价。创业实践能力从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过程表现、1+X 证书通过率和创业率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能力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学生工作创新能力的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通过4 个维度的评价,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和模式构建的教学质量。见图5。

3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取得的成果

3.1 使创新创业教育得以递进式发展

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四创”的目标体系、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层级递进的实践体系、统筹协同的管理保障四大体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容,依托创新创业比赛平台引领的6 个平台,形成“校内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等多元协同“三阶段培养、双主体教育”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以“基础创新、综合创新、创新创业”三层次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全过程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学生个体为评价主体,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客观真实性,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4 个维度进行评价,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创新创业教育得以递进式发展。

3.2 提升人才培养素质

3.2.1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如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11 项,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5 项,徐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奖6 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6 项,“淮海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1 项,第六届“互联网+”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 项,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获奖2 人,徐州市三创优秀学生2 人。

3.2.2 科技创新 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创新产品15 项。

3.2.3 就业质量 学生护考通过率99.5%,高级母婴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100%,每年就业率平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率100%,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达98%,毕业学生创业人数比例达到8.38%。

3.3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3.3.1 教研成绩丰硕 省级教学创新课题结题5 项、在研7 项,省级科技课题结题1 项。市自然科技结题2 项,市级教学创新课题7 项,市级社科院课题2 项。校级课题结题4 项。市级精品课程2 门。发表EI 论文5 篇,中文核心期刊1 篇,其他论文50余篇。主编护考教材1 本,校本教材3 本,开发校本教材1 本,参编教材13 本,目前正在开发护理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立体教材。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6 项。

3.3.2 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1 人获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奖、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十大先进操作手”“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伯乐奖、出彩职教人、最佳创业导师奖,3 人获得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江苏省优秀教科研成果奖1 项,市级优秀教科研成果奖3 项,3 人获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省级7 项,市级10 项,微课大赛20 余项。护理技能大赛省级7 人次获奖,市级23 人次。

3.3.3 团队个人发展 2 人被评为徐州市名师工作室,1 人评为学校名师工作室,1 人为技能大师,3 人为任市级创新创业中心组成员,1 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 人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先进个人,4 人评为首批市级职教专业带头人,2 人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和康复专业带头人,1 人评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

3.4 护理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护理专业为我校开设较晚的专业,但自成立以来在护理系领导和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努力下,人才培养方案中全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护理专业被评为市级特色专业、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现代化实训中心、市级综合职业体验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学校招生最多的专业。

猜你喜欢

大赛护理专业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