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木兰的服饰与妆容的意义

2022-07-22佘育丹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花木兰魏晋妆容

佘育丹(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2.华南师范大学)

服饰与妆容是一个时代生产力的重要表现,亦能为现在研究提供指导与学习的意义。此外,将这些元素融入影视作品中,能优化影视作品的质量,增强影视作品的可信度。

服饰与妆容在不同朝代各具特色。其中女性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汉朝汉服柔美,时至今日仍是爱美一族热衷追捧的宠儿;清朝旗装,硕大的棋头,高脚的花盆底鞋子,修长的棋服,完美地将女性的修长拉上一个台阶;现代休闲装、时尚装,展现现代人对舒适与自由的追求,正装则赋予了人们端正、严肃与认真的为人、处事态度。

与服饰相搭配出场的还有女子的妆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有“懒起画蛾眉”;汉乐府《陌上桑》中有“头上倭堕髻,耳中月明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出现了很多描述服饰与妆容因恰当搭配而起到美好装饰作用的词句。

不同朝代的妆容也各具特色:秦有橘色系妆容,重色在眉心。

唐风开放,女子妆容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

宋风保守,以素洁为美,有慵来妆、檀晕妆、飞霞妆等。

元朝以暗红色着装,民间女子盛行素颜风潮,整体妆容随意。

明代女子以明亮为主,艳丽色彩盛行。

清代女子则强调艳丽雍容的视觉效果,柳叶眉、水眉、平眉、斜飞眉占据重要位置。

现代有欧美妆、裸妆、烟熏妆等。

服饰、妆容的各具特色,不仅能体现一个朝代人们的审美观,也暗示了一个朝代的生产力及统治者的管理制度。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与妆容又具有哪些指导意义呢?迪士尼出版的电影《花木兰》中的妆容与服饰被誉为最接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本文以花木兰在剧中的服饰与妆容来探究魏晋南北朝的服饰与妆容所特有的时代特征以及妆容服饰的改变对该部影片剧情的影响情况。

一、以花木兰角色的服饰探究魏晋南北朝的服装特征

影片中,花木兰的服饰实现了从平民的日常服装,到军营的戎装两个时期的变更。其中,平民的日常服饰分为儿童期、少女期,及见媒婆时的服饰。

(一)花木兰闺阁中的服饰特征

花木兰闺阁中的服饰要从两个时期来探索,一是调皮好动的孩童时期;一是收敛真性情的少女时期。

影片开端是以孩童形象来展示的:耍着棍,追着出笼的母鸡,踩坏守护神凤凰石雕。活泼好动的形象跃然荧屏。此时木兰的服装以衣袖紧窄,交领,穿裤,着短靴,一幅清爽活泼的形象;在追赶母鸡时又展现了其精湛的武艺。

随着剧情的推移,少女时期的花木兰背负着世俗所赋予的压抑,隐藏心中的那股大气,但在私下里仍忍不住的展现真我,所以此时期的着装仍以裤装为主,外加两档衫。

不管是幼年时期抑或是少年时期,花木兰的服饰都以精简的裤装为主,适合她善武好武的个性,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对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由木兰的闺阁装探索魏晋南北朝普通老百姓的服装特征

详细研究影片,发现花木兰在剧中的服饰是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装和两裆装为主,与资料记载花木兰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相符。这两种服饰在老百姓中也多有采用。老百姓以劳作的模样出现,这也恰好体现了鲜卑装与两裆装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日常衣着,简单的服饰对劳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1.鲜卑装

据资料统计,鲜卑装产生于鲜卑族,鲜卑族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羊牛、寻找水源水草,居帐篷,所以需要更大的活动幅度和简便的衣饰,故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服饰。紧窄、简便是其最大的特点,耐脏的红、白、黑布幅交错搭配是其颜色特征。

幼年时期的花木兰的服装正是其代表,如图1 所示,紧窄袖口宽松衣身的红色上衣,黄色、蓝色、白色的边沿修饰。红色显示了花木兰热情活泼好动的个性,衣袖裤子以紧窄为主,交领。此处的交领是以右衽来体现。据史料记载,在北朝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风俗改为汉制,胡汉服饰逐渐相融合,而汉族以右位尊,故衣襟为右衽,所以此处花木兰的上衣是以右衽来表现。

此时,花木兰的小靴子也点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以短靴为主,并多以皮毛为材料,能起到很好的保暖功能。

2.两裆装

图1 穿鲜卑装的花木兰图片来源网络:电影《花木兰》

刘熙的《释名》中提到“两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起初指女性将其当作内衣使用。两裆,一片在前胸,一片在后背,肩部可用带连接起来,款式简单方便又能保暖,主要是不会增加衣袖的厚度,能提高手臂的灵活性。北魏时期的背带裙也是从这里演变而成的。

少女时期的花木兰骑完马后,回家梳洗时所换的服饰即是两裆装的代表。前后两裆的设计起到很好的暖和作用,下身着裤子的穿着方式利于劳作,方便运动。

平民老百姓,劳作是生存的法则。影片中花木兰一家所在的大院子,妇女洒扫晒物,男人拿着工具劳作。这种情形下,精简的服饰很受欢迎,所以不管是鲜卑装,还是两裆装,其特点就是方便人们劳作。作为平民百姓的花木兰的衣饰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作为好武的个性,这种简洁精干的服饰更好地塑造了花木兰的好武形象。

两套服装的改变体现着时间的推移与剧情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从儿童时期进入少女时期。

(三)花木兰贵妇装扮的服饰特征

花木兰的好武性格令其少了女子的温婉,父母也为其终身大事堪忧无比,特地请专人为她精心装扮,如图2 所示:上身紧窄收腰,长裙曳地,裙下摆呈喇叭状,衣袖宽大,袖口领口均有繁复秀美的刺绣,领口低至腹部,露出层次丰富的里衣,走起路来,里衣的刺绣若隐若现,似花随风摇摆的美感。这是深衣的典型代表。深衣起源于汉代,优点是穿着方便,利于活动,又能很严密的包裹身体。深衣有着流畅的外轮廓线,裙摆裙裾层层向下延伸,可用螺旋纹来描述。修长、挺拔、窈窕的体态跃于眼前,庄重文雅的气质惊艳了众人。深衣有古人“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精髓,表现着女子的矜持。

图2 穿深衣的花木兰图片来源网络:搜狐网

图3 出兵时穿甲胄的花木兰图片来源网络:迅雷小站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贵妇装的服饰除了深衣外,还有大袖襦装裙。剧中媒婆们所穿的服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大袖襦裙装。大袖襦裙装的款式多样,主要的穿法有两种:一种是裙子内穿,即上身着襦衫,下身着长裙,襦衫覆盖于长裙之外,腰部系带,有的甚至束及胸部;另一种是裙子外穿,即将襦衫束于长裙之内。剧中典型代表就是两位媒婆所穿的大袖襦裙装。雍容华贵的效果一眼即现。与花木兰对话的媒婆衣着穿戴方式是大袖襦裙裙子内穿法;而坐于一边的媒婆则采用的是裙子外穿法,是一种能很好地将腰身缺点隐藏起来的穿法。

深衣、大袖襦装穿着方便,利于活动,举手投足间尽显女性的优雅与贵态。但在劳作中,繁复的裙摆、宽大的衣袖反而阻碍劳作,故此类服饰不如短袖襦裙和长袖襦裙流行。

由此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服饰多样,多沿袭汉代与鲜卑族的服饰,衫、袄、襦、裙和深衣,均是其典型代表衣饰。

(四)花木兰戎装特征

随着剧情的发展,花木兰勇弃女儿装代父从军。军中,花木兰用军服裹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英气,也隐藏着女儿身份,然而,笨重的铠甲令其行动带着犹豫与隐瞒。

花木兰的军服有甲胄和戎服两种。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人在军营里训练时所着的是戎服,戎服用于日常的训练,而军人上战场打战时则穿着甲胄。影片中花木兰训练时所穿的就是戎服的类似品。戎服以袴褶服为主。袴褶服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服饰,上衣下裤。

剧中出现最多的是甲胄,图3 与图4 所示的就是花木兰所穿的甲胄。甲胄主要用于上战场征战时所穿,它能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

甲胄实际是甲和胄的合称。甲指的是穿在人身体上身的衣物,可用以防护人体上身免受刀剑伤害;而胄则是用来保护头部,也叫盔,秦汉以后叫兜鍪。从影片内容来研究,花木兰的尖顶兜鍪上插着红缨,两边及后方有牌子铠护耳,可以保护两耳、脸部及后脑,如图3 所示;胸前后两片牌子甲组成的铠甲,肩部有两条宽带连接着,腰部束带,两肩膀有牌子铠护着,下身为缚腿裤,外罩两片裆铠,腰扎带,如图4 所示。这是南北朝时期最为流行的铠甲。这种两裆铠使用的比率很高。护腕、护肩分开,腋下露空,活动灵便,比起当时的“诸葛亮筒袖铠”要实用很多,更适合上战场用。

二、花木兰的妆容体现魏晋南北朝的妆容审美特征

女子化妆从商周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了一大创新,到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赤矿石磨粉可涂脸部,铅粉可做粉底妆,红枣花凝固的粉也可用于化妆。到汉代时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化妆品的人。各个朝代,女子的妆容各成一派。可见,女子对美化自己容貌的追求从古至今不停歇。

魏晋南北朝对妆容有自己独特的欣赏方法,妆容的诞生也带着美好的故事支撑,其中著名的有额黄妆、晚霞妆和寿阳落梅妆。晚霞妆来源于魏文帝宠爱的宫女薛夜来无意间撞到了魏文帝书桌前的一张透明的水晶屏风后脸颊红肿一片,犹如将要散尽的红霞,深受魏文帝的喜爱而兴起。又如寿阳落梅妆,源于寿阳公主在年正月初七时躺在殿檐下睡着了,梅花花瓣落于额头留下五瓣梅花印记,深受大家的欣赏而纷纷模仿,并沿用了寿阳公主的封号而得名。

额黄妆在《木兰辞》中也体现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即是额黄妆。额黄妆起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流行。额黄妆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整个额头涂满;另一种是只涂半个额头,然后用清水晕染,消失于发髻处。在影片中,花木兰去见媒婆时的妆容就是额黄妆的第二种画法,如图5 所示,花木兰的额头中间涂黄色,再晕染至鬓边,眉心上画着花纹作为花黄装饰。从影片中来看,花木兰的额黄妆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化妆程序:先敷铅粉,再将额头与鼻梁敷上厚厚的白粉,接着在额头上画额黄,并将额黄往鬓边晕染开;最后画黛眉,黛色的眉毛长且粗,将眉形强调得很浓重。此处的花黄并不是《木兰辞》中提到的用贴的方式,而是画出来的;接着抹腮红,特别强调了两颊的红晕,提升了脸部的红润与丰富的色彩;最后点朱唇,影片中的唇红点与历史上讲的有些不同,影片上的点唇面积要比历史资料记载的大。

额黄妆体现魏晋南北朝人们对美的一种另类的追求,务必做到将脸上的色彩鲜明化,提升脸部色彩的丰富性,以此来体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花木兰该处妆容很好的帮我们还原了额黄妆的雍容华贵。

三、魏晋南北朝的妆容与服饰的更变推动着《花木兰》剧情的发展

《花木兰》一剧精心雕刻了花木兰从一个活泼好武的幼儿到一个名副其实、能光宗耀祖的女将军形象,服饰、妆容的变更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

影片的开片,花木兰是一个年幼的女儿形象,不施粉黛,活泼好动,身穿鲜卑装,梳着双丫髻,脚蹬小靴子,上蹿下跳的追着逃出牢笼的母鸡,正是一个无忧无虑展现真自我的形象,将喜欢的武术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但也引来邻居的侧目。大红上衣、黄头绳,该有的应该是无所畏惧、热情豪放的性格,但因世俗的眼光而深深的掐断了自然成长的心灵,压抑着自己,按照世俗该有的形象来成长,这种反其道而行的装扮为花木兰增添视觉高度。

图4 战场上穿甲胄的花木兰,图片来源:微博

图5 化额黄妆的花木兰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压抑中长大的木兰,也会忍不住释放真我。薄施粉黛,身穿两裆装,骑大马,追兔子,敢发豪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与温婉的妹妹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妹妹秀穿着长长的襦裙,化着美美的妆,一步步走出了淑女风格,人见人赞,安安静静的端坐在父母身边,与花木兰的大大咧咧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姐妹的妆容也为她们书写了属于她们自己的人生结局。

镜头一转,深夜里,花木兰披上父亲的甲胄,配上父亲珍藏的宝剑,一副新形象跃然荧幕。作为一个女扮男装的士兵,她利用铠甲紧紧裹着身躯。此时的花木兰仍深深地埋藏着真实的自我。铠甲不仅是身份与所处环境的象征,还是禁锢真我的枷锁。在作战过程中,花木兰遇到仙狼,仙狼一方想利用她自己的经历来打击花木兰,让花木兰与她为伍,另一方面又羡慕花木兰能实现她心中的梦想。所以,仙狼的步步紧逼让花木兰放弃隐藏体内的大气,将真实的“我”展现给众人。因此,她丢弃全身铠甲,解开男性象征的发饰,披下飘扬的长发,达到剧情的高潮。此时的花木兰以穿袴褶服的姿态出现,军人的袴褶服提示了她不忘使命不忘责任。在丢弃身心上的枷锁后智击匈奴,救下皇帝,立下大功后全身而退。这一整条线捋下来可看出,花木兰的服饰与妆容是整个剧情的体现:紧裹的铠甲,到卸除铠甲,取得剧情的高潮,再到以女儿身着袴褶服智救皇帝,全身心归家,进入尾声。

综上所述,服饰的变化将《花木兰》影片从开端的矛盾,推到剧情的压抑期,再进入高潮,最后到尾声,将整个情节完整的表现出来。

四、总结

《花木兰》中随着花木兰的服饰与妆容的改变,将花木兰替父从军、为花家光宗耀祖的故事完美地呈现给观众,高度还原历史的服饰与妆容的原貌,让观众能很好地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及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力情况,对观众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服饰与妆容的变化,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可见服饰与妆容对影片的质量体现及剧情演变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让观众跟随着花木兰的服饰及妆容的改变感知了剧情的开端、高潮、结尾。总而言之,研究花木兰的服饰与妆容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花木兰魏晋妆容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魏晋时期忠君道德管窥——以《世说新语》为例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花木兰
出席场合就要“隆重华丽”的妆容
拯救妆容的“小棒子”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花木兰从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