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

2022-07-22刘小庆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博物馆

刘小庆(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博物馆)

一、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中存在不足

(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

经费不足是目前许多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管与利用工作中面临的困境,由于许多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小,用于该项工作的资金极为短缺,然而博物馆的文物日常管理、环境优化、文物修缮等工作,均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支持。尽管部分县级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工作经费被政府纳入了财政预算范畴,但是没有被纳入财政预算的不在少数,缺少经费的支持,文物则得不到及时修缮,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消退,极不利于文物保管与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保护影响因素较多

由于文物具备特殊、珍稀的属性,对保存环境的要求较为严苛。然而在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保护效果。

其一,库房严重老化。在部分基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中,由于库房建设使用时间较长,再加上维护修缮工作不仔细,老化问题特别严重,会出现漏水、返潮、多灰尘等情况,严重影响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其二,辅助设备问题较多。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对其保存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等要求较高,所以在管理中必须用到空调、除湿等辅助设备进行环境条件的调控。然而在辅助设备的实际使用中,会发现许多设备年久失修,不断出现质量问题,调控效果大不如从前,对文物保护的环境造成影响。其三,人为意外因素。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缺乏保护意识等情况存在,同样会影响馆藏文物保护效果。

(三)保护与利用不协调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投入了大量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物资源的价值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基层博物馆,需要在加强文物管理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博物馆实现创收。然而从现状来看,尽管大部分基层博物馆已具备丰富艺术文化,继承了优秀历史文化,但是因为管理保护手段的匮乏,致使许多文物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文物资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均无法体现。比如部分基层博物馆管理人员对文物做好完善的修缮工作后便将其闲置在库房中,文物的利用率非常低;还有不少基层博物馆对文物的内在价值并未主动深挖,导致许多古迹、古建筑、瓷器、书画等文物没有凸显出内涵价值。

二、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措施

(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地方政府一定要提高对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的重视度,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加大对基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方面的经费支持力度。比如,可将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保护工作中的人员薪资、资源投入、养护维修等方面的费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当中,同时此类费用的投入力度还应结合当地财政收入水平进行适度调整,也就是说如果当地财政部门的财政收入逐年上升,那么划拨给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的经费也应相应提高。

地方政府也应当树立正确发展观与政绩观,价格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成效划归到政府工作当中,政府工作人员也要重视该项工作,认清在文物管理保护工作中的自身主体地位及职责,要特别注意不得出现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而损坏文物、破坏古迹的情况。此外,地方政府部门还应根据基层博物馆的现实情况,构建健全的责任追究及监督机制,要求工作人员相互监督,绝不姑息出现严重失职的工作人员,依照规定予以处罚。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所有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上级拨发用于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的专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并且要保证专款专用。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也必须提高对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保护工作中的重视度,制定与该项工作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经费落实到位。再加上更多社会资金的涌入以及文物管理保护机构的完善构建,能够逐步缓解政府财政支出负担,逐步提高博物馆文物管理保护工作水平。

(二)保证文物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博物馆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在基层博物馆的建设中,库房、展览厅等重要场所的建设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结合基层博物馆现实情况,立足博物馆建设与技术手段基础,需要重点解决如何提高馆藏文物管理合规环境安全性的问题。文物的管理保护,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结合目前技术发展来看,要加强投入对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保证环境条件的自动化监测与调整。

具体来讲,需要实现如下几方面功能;第一,环境自动化监测。此类设备主要负责对文物库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进行精准监测;第二,温度、湿度、光线自动化控制。主要负责对空调、排风、灯具等基础设施的控制,保障环境基础条件;第三,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该套系统主要负责综合分析所有基础设施汇总的环境数据,然后经由网络对控制设备发出指令,实现环境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文物保管的环境安全。

(三)重视信息技术投入

基层博物馆是民众了解当地历史、增长文化见闻、实现精神熏染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平台等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通过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不错应用效果。基于此,基层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在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中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在文物管理保护中的应用,应当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速馆藏文物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借助前沿科学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资源,构建科学的馆藏文物展示系统、收集系统与采集系统,从而提高馆藏文物的管理便捷性与高效性。所有馆藏文物在数字化系统当中,均可借助近景摄影、3D 建模等技术,达到360°全景展示的效果。另一方面,实现馆藏文物保护信息化,在所有管理保护工作环节应用信息技术。比如,在馆藏文物借调外出展览时,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查看位置信息,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借助数字技术精准还原馆藏文物细节数据,提高文物修复效果。总而言之,基层博物馆应当重视信息技术投入,让拥有沉重历史文化感的文物与现在和未来展开跨时空对话,实现文物传承的文化精神得以延续,在新时代迸发出全新价值。

(四)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要保证制度完善、账目明晰、鉴定确切、编目详细、查用便捷。所以,要想确保馆藏文物的科学化管理,最主要是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不仅要严格按照馆藏文物接收、鉴定、登记、分类、编目、建档、入库、排架、查用、注销等程序进行管理,而且要保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中需要对所有步骤流程提出详细要求,还要涵盖安全管理、出入库管理、设备设施检修等制度内容,并且要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予以完善。此外,还应提高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要对文物保管、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基于法律意识开展工作,保证一切业务开展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

(五)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基层博物馆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文物保护、文物开发、文物展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唯有保证人才质量和数量,才能推动基层博物馆朝着现代化、数字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基层博物馆发展以及我国文博事业进步的核心力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基层博物馆应当积极响应群众的期待,将期待转为发展动力,聚焦于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从多方面着手助力人才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来讲,首先,应确保博物馆用人机制的公平公正,同时基层博物馆应当结合自身实情,适当增加岗位编制,面向社会引入文物保护利用的专业人才及管理型人才;其次,对博物馆的现有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培训教育,诚邀行业专家前来博物馆为员工讲解最新的文物保护动态信息和文物保护做法,也可以为员工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从整体上提升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队伍的综合素养,有助于推动文博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社会层面也应提高关注,比如,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文物保护利用相关专业,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投身于文物事业中,同时也为该领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如此一来,通过多维度发力,以外引内培的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发展打造良好环境,能够有效助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稳定发展。

三、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开发利用措施

(一)运用仿真复制手段

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复制,是一种基于馆藏文物本身开展的复原制作工作,属于基层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的评判标准。

文物复制不仅是对文物原件的有效保护,也是提高其开发利用价值的手段。在自然界不存在永远不发生改变的事物,所有事物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发展。文物是一种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事物,能反映出其所处年代的文化、经济等特点,同样会经历其他事物一样的发展过程。部分珍品级别的文物还会因为保护条件不充分、运输路途磕碰、养护修复不到位、鉴赏研究过于频繁等问题,而导致文物本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为了有效加强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起到维持文物原本面貌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科研、开发等其他工作的开展,所以有必要利用复制品进行必要替代。

馆藏文物复制工作不仅便于日后馆际之间藏品交换展览,促进馆际构建合作联动机制,而且也能为博物馆的科研、展览工作提供充足资料和物质基础,保证馆藏文物使用的安全性,便于基层博物馆安保工作的开展。比如,在部分安保条件简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较差、安保人员较少的基层博物馆中,一些珍贵的文物需要集中存放在稳定环境中,展览、研究则可用复制品替代,保证文物原件的安全性。另外,在部分安全保障不足的巡展当中,珍贵馆藏文物也可用复制品替代,属于安保措施的一种,防止文物被窃。

馆藏文物复制不但有效提高基层博物馆的社会效益,而且通过合理合法地复制馆藏文物,能够体现出文物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对馆藏文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结合目前国内成功案例来看,湖南省博物馆对马王堆出土文物进行复制应售卖,其中包含漆器、丝绸、瓷器等,运用先进工艺复制出高度仿真且精美的复制品,同时申请专利,独家授权销售;甘肃省博物馆则文物复制品则包含敦煌造像、反弹琵琶、铜奔马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图1 所示。

因此,基层博物馆可充分借鉴上述成功经验,运用仿真复制手段,复制代表性馆藏文物,能够有效解决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能为博物馆实现创收,可谓一举两得。

(二)创新陈列展览形式

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陈列展览属于最基础的核心工作。在传统的观念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就是按照一定主题、艺术形式等规律,以文物为基础进行的文化传播教育、审美欣赏等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观念中的陈列展览形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今后的博物馆必定是为广大民众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其根本目标在于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陈列展览形式进行创新,重点在于要创新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合理借助各种高新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配备多媒体触控系统以及高清分辨率显示器,在这些设备的辅助下,能让人们对文物的细节、价值有更清楚地了解。其中,幻影成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系统主要以宽银幕、场地模型、灯光作为背景元素,然后将摄像机捕捉到的人物影像投射到场景当中,从而构建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幻影成像技术主要运用了光学错觉原理,将电影制作中常用的拍摄画面与布景画面的合成技术应用其中,再配合声、光、电等效果,带给参展者别样的视觉冲击。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创新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形式的重要手段,更是对馆藏文物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能够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更全面地了解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发挥出基层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图1 铜奔马复制品(来源:来自网络)

(三)开发特色文博产品

基层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特色文物博览产品的开发工作,尝试增设数字化展览馆。基层博物馆进行特色文博产品的开发,完全可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能缓解资金紧张的困境,而且也能借助数字化展览馆的形式,将馆藏文物的历史文化呈现给更多受众,实现馆藏文物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比如,可以开发更多具有馆藏特色的文博产品,契合文物的文化特色,提高文物本身的开发利用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层博物馆还应把握住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平台对馆藏文物博览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可通过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以直播的方式向人们讲解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特点,对特色文博产品进行售卖,还可让专业人员参与到对粉丝提供的文物的真假鉴定活动中来。由此可见,基层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必须积极改变思想,对馆藏文物的开发利用方式予以创新,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探寻有助于基层博物馆今后发展的可行路径。近年来较为火爆的移动式数字化展馆形式,基层博物馆完全可借鉴这一案例,通过推进建设数字化展馆,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便可游览博物馆。待数字化展馆建成,再联动文博产品直播与销售,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精神文化服务,保证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瑰宝,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而基层博物馆作为服务于当地民众的知识文化教育场所,同时也需要肩负起对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通过文章分析可知,在目前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工作中,还面临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保护影响因素较多、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问题,所以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者需要立足问题本身,一方面通过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保证文物环境安全、重视信息技术投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等措施做好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运用仿真复制手段、创新陈列展览形式、开发特色文博产品等措施对馆藏文物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如此一来,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便能从静态的、被动的文化状态转变为动态、主动的文化状态,促进了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播,使得基层博物馆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