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殿堂即课堂 博物以致知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深度对接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2-07-22张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淄博研学陶瓷

张莉

(淄博市博物总馆,山东 淄博 25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他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以下简称“陶琉馆”)以此为指导,自开馆以来特别是《博物馆条例》明确将“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教育职能列为博物馆三大职能之首后,自觉坚持“殿堂即课堂、博物以致知”的办馆理念,在对接中小学教育方面持续发力,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有益探索。

1 殿堂即课堂

陶瓷是中国的优质文化名片,陶瓷文化史是中华文明史的生动体现。淄博市是齐文化发祥地、我国北方瓷都、“中国陶瓷名城”,拥有上万年的陶瓷生产史,拥有“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2018年9月20日,王毅部长在外交部蓝厅向全世界推介淄博陶瓷。作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展示淄博城市形象的主阵地,陶琉馆依托淄博丰厚的陶瓷文化积淀,在建设文化大市、教育强市中担当作为,自觉面向中小学教育,成为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历史人文殿堂与优质校外课堂。实践中,着重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突出引领性,着力塑造精品人文IP。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沃土。陶琉馆以敏锐的文化嗅觉和育人意识,自觉承载“以陶瓷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执着,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从21世纪之初开馆,到2019年初建成启用新馆,陶琉馆一路走来,始终围绕陶瓷琉璃文化做精做深,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陶瓷琉璃第一馆。从服务广大中小学生出发,依次建成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省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和国家级科普教育三大基地,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展品最全,宛如走进中国陶瓷琉璃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日益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由衷热爱的网红打卡地。

二是突出实物性,着力打磨优质陈列展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实物是中小学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最好载体,陶琉馆千方百计把实物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好,让历史文化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中小学生的面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课文。通过调拨、捐赠、征集、发掘等方式,全馆已接收陶琉类艺术品14193件,文物259件(套),代展藏品551件,藏品总数达26095件(套)。通过一件件文物及硅元鱼子蓝瓶、华光华青瓷、康乾琉璃鸡油黄等现代精品,这些历史的见证、人文的体现、科技的结晶,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从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扁扁洞文化时期,商周时期精美的制陶工艺,北朝时期实现由陶到瓷的变革,历经隋唐的大发展,宋辽金时期的繁荣,元明清时期的沉淀,进而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厚积薄发、横空出世,直观、生动地讲述着淄博故事、中国故事。展馆以21世纪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方式,以陶瓷发展史为脉络,采用声光电一体化,沉浸式呈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与精神内核,达到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的完美结合。从原始社会的陶制罐、豆、鬲、鬶、甑等生活用器,到青瓷莲花尊、雨点釉、茶叶末釉等传世瓷器,到中华龙国宴瓷等当代国窑,青少年学生穿行在文物的世界里,仿佛穿越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个具象化的场景中,用眼睛去看到、发现、探究人类自身的成长过程。在固定展陈的基础上,近年来还隆重推出了“御瓷今鉴——景德镇御窑出土明代瓷器展”“瓷海撷珍——山东省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独具绛心——浅绛彩瓷器展”“丝路陶语——洛阳出土陶俑精品展”“金石瓷韵——淄博刻瓷艺术作品展”“盛世承平金石留声——西泠百家题刻淄砚铭文展”“宜窑逐梦——中国宜兴五朵金花陶艺作品展”等十余项精品展览,均得到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的热捧。

三是突出探索性,着力开展开放探究教育。知识从实践中来,陶琉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体验式教育、探究式学习,引导其置身现实世界,探索解决问题,激发各方面潜能。近年来,全方位与各类研学基地、市内外中小学校联合,把“文物资源”变现为研学教育实践的优质服务能力,小记者采风团、美术写生团、学生摄影团、大学生实践团等各类青少年研学游团体纷至沓来,成为国内研学旅行中的新宠。揭牌“甲骨文明研学基地”,举办“从中国陶瓷史看淄博窑的前世今生”“艺术品鉴赏”等公益讲座30余场。针对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特点,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教育课程和体验项目,制作导览、宣传片、讲解视频等,办好进校园巡展。与张店区莲池小学开展“陶瓷少年在行动”活动,作为校外教学活动场所为莲池小学培养一批小讲解员,选派专家、讲解员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刻瓷兴趣班、陶艺兴趣班。2021年,分别以陶艺、彩陶、3D打印、造船、扎染、皮影、茶艺、插花、剪纸、绘画等为主题,举办非遗传承与研学课堂30余场。结合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邀请淄博市非遗传承人王芝举办“DIY 乐陶陶 陶琉馆软陶公益研学课堂”,孩子们现场体验龙形冰箱贴的制作,既亲身体验了软陶艺术,也加深了对博大精深龙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

四是突出互动性,加快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嗨,我是小陶,你可以问我都会干什么?”广大中小学生一走进陶琉馆,立即会为可爱风趣的智能机器人小陶所吸引,陶琉馆这款AI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问候、导览、指引、互动等服务。陶琉馆不断总结经验,摒弃以往博物馆单向传递模式,以尊重平等的姿态倾听孩子们内心成长的声音,针对性满足中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并创新推出了一部手机畅游陶琉馆等多种形式的在线体验。2019年底入驻云观博App智慧系统,在5个常设展的展厅内都配备有多媒体互动装置,利用AR、VR技术,中小学生只需扫描识别展品,即可获取展览、藏品的图文及音视频信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动推出在线产品与服务,加快向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升级。2020年初,开发微信小程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自助讲解服务。2020年9月,完成电脑版和手机版智能网站平台建设,学生们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陶琉馆。2021年,又启用智能讲解笔,提供中英日韩多种语言自助讲解服务,能满足各国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需求。通过建设数字魔墙,上线360度数字全景展馆,突破传统时空局限,让中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云游陶琉馆。

2 博物以致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个人最难以抹去的记忆是他青少年时期留下的记忆。因为改变所以铭记,因为美好所以难忘。陶琉馆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决心让中小学生这个关键群体成为开门办展的最大受益者。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与教育目标,找准定位,突出重点,着重把握了以下方面。

一是注重具象化延伸拓展学校教育内容。陶琉馆不是学校课堂的翻版,与学校教育以课本为中心、更多侧重理论学习不同,而是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教育阵地。扬长避短,在错位发展、同频共振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实践教育,以藏品为载体,以讲解为媒介,让丰富的馆藏成为学生与历史零距离的教科书。注重结合语文、历史、政治包括物理、化学、美术等有关课程,把相关知识点设计成特色展览与小课堂,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地呈现出来,成为学校老师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广大中小学生把这里当作第二课堂,带着问题进行灵活生动的探究式学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成果。有的通过亲手制作陶艺,理解了政治课上生产工具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有的通过临摹传世文物,提升了绘画技艺;还有的通过不同时期陶瓷的特色,领悟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等。很多老师和家长反馈,孩子参观后对学习表现出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动机。

二是注重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以高度的开放性为特色,将原来单向传播学习的场所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场所。注重发散思维、素质教育,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自主安排、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内容,甚至进行深入的研究。寓教于乐,立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融会贯通,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更加注重整个思维体系的构建,以求对其一生成长产生持续的积极作用。有的同学被素有“陶瓷艺术的清明上河图”之誉的“陶魂”所吸引,系统地探究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从采矿、备料、加工、制作、烧制到销售的全过程,收获了从历史到科学到经济全景式的学习成果。

三是注重发挥个性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注重运用心理学成果,开发学生的多感官协同记忆。来到这里,学生一方面可以获得历史文化知识,同时通过用心用脑观察、思考、感悟,基于个性、知识储备、兴趣等进行沉浸式学习,还可以触类旁通延展出很多传统课堂无法给予的知识,还能够获得审美与情绪体验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都具有价值。

四是注重塑造核心价值观增强群体精神意识。教育不单是知识传承,更是心灵洗礼。陶琉馆既是艺术殿堂、知识殿堂,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通过情景式学习,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历史、认知人物、认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以学习者为中心

尽管在对接中小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社会、家长、学生的期望相比,陶琉馆仍然有不小差距。到底中小学生会来学什么、怎么学,由此针对性地展什么、怎么展,兴趣怎么激发,氛围如何营造,互动怎么活跃,一切都还是新生事物。由于过去主要精力是针对成年人参观,对于中小学生的参观动机、期待包括其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等知之甚少,对开展兴趣教育、素质教育不够熟悉,由此针对性的优质教育活动仍然偏少。面向未来,陶琉馆正决心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注重交流合作、探究激发,立志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生动有趣的陶琉文化大课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优质平台。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加强:

一是进一步打造精品文化IP。瞄准陶琉文化这个陶琉馆的最大特色,结合文化记忆与研学活动,更加自觉地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用户体验,设计精品展览,规划优质课程。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引导孩子们看得见、听得懂,带得走、有记忆,真正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读万卷书,赏万件物,行万里路,学习知识,有效提升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开放性,免费开放,主动进学校、进课堂,促进城乡中小学生平等享受精神文化服务的权利。

二是进一步建设数字博物馆。自觉打造博物馆云端化,实现展示空间线上线下贯通,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用好人工智能、信息化、VR等先进技术,让中小学生获得更直观感性的体验,为个性化学习开辟新天地。更加主动结合大数据分析开发个性化教育项目,增强学生全景式趣味性立体化的参观享受。做好手机App、微博、微信等立体宣传矩阵和社交平台,引导中小学生及家长更多深度参与,便捷发布、分享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创造,既是热心观众,也是自主研究成果发布者与个性体验分享者。

三是进一步建好研学实践中心。宋代教育家朱熹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教育的研究,了解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调研清楚他们的兴趣爱好,摸清他们的认知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因人施教。特别在讲解上,要深浅适宜,灵活生动,真正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联手淄博市文旅资产运营公司,进一步提升功能,开放陶琉馆负一层2000平方米陶琉互动体验区,集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于一体,打造淄博陶琉研学实践中心(图1)。建立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机制,促进陶琉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陶琉馆的学习效果,促进陶琉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图1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正在建设中的陶琉互动体验区平面图

四是进一步开发陶琉文创产品。2016年5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下发后,陶琉馆正式拉开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序幕。在以往尝试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深度挖掘珍藏文物与展览内容的文化元素,与华光陶瓷、山东工陶院、领尚琉璃等多家企业以及陶琉大师合作,加入创意创新,设计制作出丰富而有内涵的文化产品。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出个性十足、实用性强、艺术传神的文创纪念品及学习用品等,满足中小学生将喜欢的文物带回家的需求。

①2013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

②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的讲话。

③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张莉.典藏陶琉臻品,荟萃天工匠心——淄博市陶瓷博物馆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巡礼[N].鲁中晨报,2020-12-25(001).

⑤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⑥张莉.中国陶瓷琉璃馆向国家一流专题博物馆迈进[N].淄博日报,2020-07-12(001).

⑦张莉.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思考[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12):4-6.

猜你喜欢

淄博研学陶瓷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趣图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陶瓷艺术作品
诗意淄博
陶瓷鉴赏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