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2022-07-22焦建刚

考试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中课堂史料实证历史课堂

摘要: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在某一学科所体现出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所不同,在高中阶段历史课堂的核心素养中有史料实证这一能力要求。历史课堂中历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效利用历史资料完成对历史的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注重史料更新培养学生史料分析意识,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史料解读能力,重视史料搜集提高学生史料搜集能力,解决历史问题实现史料深度解读。

关键词:高中课堂;历史课堂;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2-0135-04

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分析历史资料时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分析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学习中有所得。史料实证就是对学生史料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历史资料时并没有将历史资料充分利用起来,从搜集能力到分析理解能力、解读能力都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觉运用历史资料了解历史,分析历史。

一、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知识灌输的模式。不管学习什么样的历史知识,都是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一历史事件所体现出的文化或者是精神。此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模式,对历史资料的运用自然不够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不要把历史资料当成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应该让历史资料成为学生探究的源泉,让学生能够拥有史料实证意识。

例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即让学生用历史说话。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引经据典,让学生用历史去说明某一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发言更加具有说服力。如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如何理解。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回答历史问题时,仍然是建立在自己的现有知识库上,对新引入的历史资料,他们并不能够及时运用。如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学习到的荒淫无度的商纣王可以作为论据。再如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是与本部分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在解题时就需要以这一部分所学习到的知识点为依据,说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但是有些学生在题目论述时,仍然只顾理论,没有用事实来说明。此处的事实就是通过举例来说明分封制的提出为当时的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带来了哪些改变?对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用事实来说明问题,就是教师需要学生培养的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来,深入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为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讲述时,他们需要应对其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能够深入的理解历史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教授给其他学生,自然会要用到课堂上所提供的一些历史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的重视对历史资料的运用,实现史料实证的目的。

二、 注重史料更新,培养学生史料分析意识

有些历史资料随着现在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历史分析的逐步深入,让历史资料也在进行着更新。这些更新的历史资料,也是学生要学习和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史料的更新,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去掌握最真实的历史材料,紧跟时代潮流。

例如,在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部分内容时,会涉及一些历史材料的更新,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为什么它会出现新的元素的引入或者是新的模式呢?如在某次考古发现中发现当地的农业发展的印记,改变了之前对地方的农业的发展记载。当下每一历史事件的更新都不是随机的,它是众多历史学家所共同探讨和商议得出的。那么为什么历史学家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它的改变和更新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如农业问题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古至今农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是逐步清晰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认知逐步完善,如果历史学家不具备史料分析的意识,不重视历史资料的更新,就不能够让历史的真实面目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如果历史学家不具有史料分析的意识,历史可能是多年来经久不变,对历史的误解或者是不完善的认知就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这一类更新的史料的引入,让学生能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只有真正意识到历史存在的问题,了解事件发展的脉络,才能够给其作出明确的定义,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应用。当然对历史资料进行更新的意识也并非局限于教师身上,学生也需要具备这种意识。在接触一些历史资料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收集资料,能够对不同的资讯进行对比,以分辨出哪些材料才是最客观的,最真实的。

三、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史料解读能力

问题情景的设置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发现问题,在历史资料中提出问题。因为有了问题学生才能够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够将历史资料分析的更加深入和彻底。历史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史料解读能力,学生需要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解读。在课堂上学生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能够指引学生进行解读的历史资料更为稀少。学生只有自己具备的史料解读的能力,在今后遇到历史资料时才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问题具有敏感度,能够主动去寻找问题。

例如,在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融入某一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因为当学生真正身处其中,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有代入感,能够从主人公的情景去思考问题的发展,感受当时人们所做出的种种选择。角色扮演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场景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加之当下,微课视频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微课视频能够将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简单有重点的向学生介绍,满足学生学习所需。教师需要注意微课视频的内容,不仅仅是向学生介绍知识,更需要在其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否则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过程中或者是观看以后,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一个内容讲述了什么。在微课视频中可以给出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入一些角色,如诗经之中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的词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带入到具体的情景中,完成对诗经的吟唱。接着提出问题,诗经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然后给出学生几十秒的时间思考,再引入对这一个问题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微课内容进行对比,问题的解决也更加彻底、思考更加灵活。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采用简单问题设置的形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解答,如《离骚》这一首诗词介绍了怎样的社会背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价值。通过问题的提出有力的将这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突出,学生就能够发现问题,从而掌握这一知识。但是,在问题提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如果仅用教师一个主体进行问题的提问,那么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需在小组探究考,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找出自己所理解的对这一问题的答案。然后在提问环节中两个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历史材料的過程中主动去思考对这一部分内容自己会产生什么疑问,别人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针对这些疑问应该如何解答。对此类的诗词鉴赏,同学之间的讨论更能够让赏析的角度更加多样,这就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历史材料时更加深入,让学生对历史材料能够解读的更加彻底。

四、 重视史料搜集,提高学生史料搜集能力

学生被动接受历史资料时,知识面一定是非常狭窄的。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够自主去挖掘历史。自主对资料进行搜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能够提高资料搜集的效率,如何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何能够将搜集到的信息准确进行分类,让其得以高效利用,这就考察了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很多人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收集大量信息,同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信息进行筛选,这无疑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因此,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历史资料的搜集,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快速识别自己所需要的历史资料,找到合理的资料搜集的渠道和方法,并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以便高效启用。

例如,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内的竞赛。竞争元素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欲望和集体荣誉感,这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更加积极主动,更有动力,能够长时间保持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在以小组为单位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即给出学生某一问题,让学生去完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体现在哪里?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可能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生尚不知道应该如何实现知识点的由点到面的扩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某一部分历史资料,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从资料中去搜集有用的信息。这种模式的资料搜集对学生来说是较为简单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现成的资源,只要注重信息的提取即可。当学生的能力达到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扩展,让学生自主搜集能够证明这一问题的相关资料。此时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历史资料搜集的网站、平台或者是教辅材料,让学生能够有信息获取的来源,而并非只凭凭空想象。

五、 解决历史问题,实现史料深度解读

深度解读史料在历史资料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更需要了解这一历史资料对后世产生了怎样重要的意义,对现在的社会有了什么样热的影响。历史与当下都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这种相关性的存在才能够让历史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这种关联性应该如何得到证实,学生应该如何认识到历史问题带来的影响,让历史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变现在的社会,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历史资料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却发现有些人对历史问题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知道这一问题的发生,但是却不知道这一问题的发生对现在来说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对自己而言有着什么样的意义,自己应该做出何种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深度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基础上,联系当下的生活,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丰富个人经验。

例如,在学习《古代的经济政策》时,深度解读对学生而言并不容易,想要实现深度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传统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告知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的过程,对问题的理解也相对较为片面。甚至就成为教师所引导下的流水线工程,所有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都是统一路径,答案也都是统一模式。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不能够更改的历史,但是也有一些问题的回答是较为灵活的,这些问题就要实现深度的解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如在问道,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哪些重要的土地制度?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对就是固定的。如在原始社会土地是属于氏族公社的。在奴隶社会,土地归为国有,但是它实质上是国王私有的,也就是教材中所学习到的井田制。在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即为地主所有制等。制度是固定的,但是对制度的解析,它就相对较为灵活了,如在具体问到不同的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时学生们就可以立足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其进行解释,利用历史资料作为回答的主要依据。在深度解读过程中,最为常见且高效的方式就是组织辩论赛。因为辩论赛能够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实现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剖析,如有人认为重农抑商政策是积极的,有人认为这是消极的。两方队友对这一主题展开辩论,他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完成对问题的思考,思想的碰撞让问题的思考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从两方面思考问题,寻找利弊。

六、 代入历史场景,实现史料灵活运用

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学习,学生接受程度会明显提高。因为情景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在单一、常规化的学习模式下,学习的过程比较严肃、呆板,学生接受程度较低,学习兴趣不高。而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就会更有代入感,更能够引入自己的思考,重视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历史情景的引入会花费一定的课堂时间,即使如此教师也不能够忽略了历史场景的引入,因为真正当学生们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去思考历史问题,他们在对历史资料的运用会更加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特定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们置身其中,感悟历史,从而实现对历史资料的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通过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学生们需要归纳总结,透过现象观察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们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环境的变化,分析人们生活的变化。学生们通过提前阅读相关的材料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基础的了解和认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带入的方式去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条件,地方习俗。如从衣着上看,从长袍马褂和布衣到西装,中山装,学生装,再到多姿多彩的服饰;在食物方面,从传统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到西餐,咖啡,面包,糖和酒……都表现了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当课堂条件有限时,教师也可以选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历史场景的代入,即为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短片,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去感知当时的场景,这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这一部分内容有很多的视频資源可以选取,衣食住行的变化,通过视频可以展现的更加清晰直观。教师就可以从中截取一个片段,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但即使是这样,总结环节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让学生们积极总结,说出自己的感悟,才能真正实现对历史材料的灵活运用。

七、 结语

总之,在高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点难度已经逐步提升,此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历史知识,更需要能够学以致用,实习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个人素质的培养。新时期的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搜集资料,深度解析资料,让学生能够做到以史为镜,为学生照亮前进的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基于对2000年以来相关高考试题的分析[J].历史教学,2017(2).

[2]陈德运.国外史料教学连环追问探究及启示[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8).

基金课题: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1065。

作者简介:焦建刚(1982~),男,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课堂史料实证历史课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高中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